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及研究

2016-10-14 08:32吴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高职

吴琼

摘要:计算机专业英语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本文主要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54-02 一、引言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包括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以及程序开发过程中各类情况的解释说明。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的基础,以此来解决理论、技术以及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结合本人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一)学生特点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但由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普遍下降,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低下。(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知识掌握不扎实,具有“学期性遗忘”特点,从而导致知识体系不连贯。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首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二)课程现状分析目前,多数院校是将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目的是希望作为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使学生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得到实际应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上述提到的学生“学期性遗忘”的特点,使学生所学无法和专业理论结合,不能学以致用。(2)会造成学生对专业英语概念上的错误领悟,认为专业英语等价于大学英语课程,没有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再加上对英语学习的厌倦和忽视,可能会抹杀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在教学内容上,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涉及到了计算机各个分支领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等,但主要呈现内容还只是停留在技术文章的阅读理解上,从而导致大多数计算机英语的教学都采用了课文式讲授、专业词汇识记、语句翻译的常规英语学习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偏离了“专业”的方向,无法真正体现计算机英语在专业技能上的实用性。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教学特点,调整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三、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基本专业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坚持“必须与够用”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把握好对接专业课的应用点和深度。(2)注重专业特色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实用性,降低理论要求,把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和职业实践之中。具体而言,面向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决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背单词、做阅读。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操作手册、说明书,以及掌握英文界面软件的使用即可。所以应该更多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使其更直接地看到学习的效果,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内容的组织上,也不必做到计算机理论系统知识面面俱到,而是应根据每个专业方向的具体现实需求组织教学,比如是偏重硬件、软件,还是信息电子类等,特别要针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才符合“培养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二)课程教学模式探究1.课程特点。(1)专业性: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对应的专业知识背景,也直接影响到对于新技术准确的理解和消化。比如:rollback有“回滚”、“回退”、“返回”、“重算”等多种译法,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对应不同的释义。(2)实用性: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尤其对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讲,工作、学习和技能的提升都离不开专业英语。比如编程,直接依赖于英语,虽然现在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某些开发工具在变量名和字段名中支持中文,但还未发现能够完全使用中文的编程语句。再比如部分国内、国际计算机认证考试中也都涵盖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试题。(3)实时性: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大学英语的主要特点就是“日新月异”,新的专业词汇产生快、数量多。要使学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2.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三个原则:(1)内容选取“源于实际应用”,即不能脱离实际岗位工作需求。(2)内容组织“遵循认知规律”,即专业英语的学习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学习进程要同步。(3)内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即多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设置应该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步调保持一致,使专业英语学习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划分教学模块,把专业知识作为线索引入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专业术语与专业知识的直接联系,从而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大一一学期为例,大多数院校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概述等专业基础课程,那么,对应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可以设置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程序设计模块”,以及“操作系统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主要讲授与计算机的分类与组成等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语句,实践环节以办公软件应用、常用软件应用为主。“程序设计模块”以本学期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C、C++、Java等)为例实施教學,实践重点可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及调试时的常见错误信息的处理上,以帮助学生提高程序设计及调试能力。“操作系统模块”以不同版本操作系统英文界面的使用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可以涉及新技术、新概念的引出。这样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专业应用的能力。3.课程教学模式实施优势。(1)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同步,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2)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语言上的天然关联,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3)克服了“学期性遗忘”,专业英语教学过程连贯,持续于整个学习过程,并不断重复强化,加深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结语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不同时期高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发展,势必决定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不断调整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才能牢牢把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杨涛.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时代,2015,(01).[2]叶婉秋.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3]卓涛.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的探讨[J].软件,2014,(01).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