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吕梁市离石区林业生态建设布局调整

2016-10-15 09:33王黎
山西林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干果吕梁市经济林

王黎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浅析吕梁市离石区林业生态建设布局调整

王黎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吕梁市离石区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潜力大。介绍了该区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该区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

吕梁市离石区;林业生态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8.009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以资源开发为支柱的经济形式日渐衰落。吕梁市离石区是山西能源原材料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黄土丘陵沟壑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发挥自然和地理优势,变不利为有利,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区社会与自然情况的整体分析,并以此对山西普遍存在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如何调整林业生态布局,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离石区概况

1.1自然情况

1.1.1地理位置

吕梁市离石区地处山西西部吕梁山区,位于北纬37°21′~37°42′,东经110°55′~111°35′,总面积为1 324km2,东邻汾阳、文水、交城,南靠中阳、柳林,西与临县接壤,北与方山交界。地形呈东高西低,东部骨脊山最高海拔2 535m,最低点位于交口镇三川河交汇处,海拔889m。全境东西长44km,南北宽30km。

1.1.2地质地貌

该区地质构造以吕梁山——太行山断块为主体,只西北部属于鄂尔多斯断块东缘。全区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东部是高寒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20%;城东北为连绵不断的梁峁土石山区,占总面积的30%;城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0%。

1.1.3气候

该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10d~ 170d。年均气温8.90℃。年日照时数2 633.80h,平均日照率60%,有效积温3 298℃。年蒸发量1850.8mm。最大风速3.10m/s。年均降水量450mm~550mm。

1.1.4水文土壤

境内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除西部马头山以西地区属湫水河支流、东部西华镇一带属汾河三道川支流外,其余都属于三川河一级支流。三川河流域面积占全区总流域面积的71%,达946.60km2。全区土壤总面积12.49万hm2,可以分为5个土类、13个亚类、44个土属、93个土种。

1.1.5植被

海拔1 800m以上,主要为针叶林覆盖,1 400m~1 800m为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密灌草丛植被。灌丛大部分为荆条、醋柳、胡枝子等;草丛为旱生类杂草,有蒿类、芦苇、白羊草、狗尾草等。

1.2社会经济情况

该区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2镇、3乡,据统计,目前全区总人口为268 995人,其中农业人口141 905人,农业劳动力99 237人(其中男劳力58922人);城镇化率80.97%。全区总产值525 549.50万元。离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带动型城市,多年来以煤焦为主体的单一型产业结构并未根本改变经济总体状况与该区作为吕梁市政府驻地的区位优势很不相称。近3年来,受煤焦经济萎靡影响,全区经济出现断崖式下降(见上表1)。

表1 近5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表单位:万元

2 条件分析

全区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东部是高寒山地,占国土面积20%,是境内主要林区,宜于发展林牧业;城东北梁峁土石山区,占到国土面积的30%,应注重加强生态保护;城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要的农耕区,占到国土面积的50%。

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高粱、土豆为主。全区有耕地26 865.31hm2,农作物收入呈现急剧下跌态势,特别是玉米,占到耕种面积6成以上,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玉米收入波动幅度最大;高粱和土豆虽然波动幅度不大,但产量不高,价格相对稳定,即便扩大种植面积,也不会大幅增加收入。

该区是山西以核桃、红枣等干果为主的干果经济林重点区和基地区,西部广袤的坡耕地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核桃、红枣等干果经济林的种植。但由于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服务滞后,造成了核桃、红枣等干果经济林单产低、效益差,远远没有达到干果经济林应有的产值和经济作用。

3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功能不强。全区4/5森林面积分布在吴城、信义一带,仅1/5森林面积分布在占全区面积1/2的地带;二是可利用资源少,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中中幼林比例较大,后备资源丰富,但近期林地不能均衡利用,林业生产还不能可持续发展;三是管理粗放。以核桃为例,栽植管理过程中没有按科学的程序进行,距离标准差距很大。有些树整形不到位,变成了用材林树形。核桃经济林优良率低,全区现有核桃经济林1.08万hm2,但其中需提质增效的5 800hm2,需改造(低产低效林)的3 500hm2,两者合计占到现有核桃经济林总面积的86.47%;四是生态脆弱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周边环境较差,间接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修复。3.2将全区分为3个生态类型区域进行布局

一是东南部水土保持林区。东南部大部分为吴城镇所属区域,有G20高速公路东西向贯穿全境,这一带山高林密,坡大沟深,有吴城林场、南海滩林场、吴城种子园等3个省属国有林场分布其中。森林资源丰富且管护得很好。在林区内,还有一些著名的生态、地质旅游景点,如薛公岭、白马仙洞等,所以本区应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结合已有的旅游资源,适当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并对G20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结合通道绿化和沿线荒山绿化,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及观光型农庄建设,将此区打造成生态和设施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区域。

二是东北部水源涵养林区。此区位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南端,东部是云顶山自然保护区,西北部有旅游景点北武当山,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汾河的一级支流——文峪河的发源地。此区应在注重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的同时,结合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成一个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大旅游区,丰富和改造现有森林景观,保护和扩展生物多样性。合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软件建设,以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优良吸引游客,构建旅游支柱性产业。

三是西部黄土丘陵残垣沟壑经济林区。此区为该区主要的农业耕作区,作为山西以核桃、红枣等干果为主的经济林重点区和基地区,应重点建设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产业基地。而且,就粮食结构调整来说,该区土豆质量优良,市场销售良好,应当多推广核桃+土豆的林粮兼作模式。全区有1.07万hm2核桃林,但普遍品种不优,管理水平低下,质量和产量远未发挥应有的土地效力。应在对现有核桃林进行低产改造和高截换优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潜力,大力推广核桃+土豆兼作模式。据调查,在现有2.67万hm2耕地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到1.33余万hm2。据最近市场调查,目前优质核桃的干果价值普遍在每公斤16元以上,按生产期亩均产量300kg计算,产值在9.60亿元以上,将会达到合理调整第一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这样,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不合理资源依赖型经济的目标也能够初步实现。

F326.24

C

1005-4707(2016)04-022-02

王黎(1971-),男,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2016-05-10;

2016-05-26。

猜你喜欢
干果吕梁市经济林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笑口榛子
干果与坚果在全球市场消费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