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

2016-10-15 08:39李惠茹闫小玲严靖
杂草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浙江

李惠茹 闫小玲 严靖

摘要:报道了浙江省归化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合被苋(Aaranthus polygonoides L)、千穗谷(A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双荚决明[enna bicapsularis (L) Roxb]、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 aquaticu (Vellozo) Verdc]和多花百日菊(innia peruviana L)。

关键词:浙江;外来归化植物;入侵种;新记录

中图分类号: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X(01)01-001-0[7]

Abstract:ive new naturalized species were found in hejiang,naely,Aaranthus polygonoides L,A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enna bicapsularis (L) Roxb,Myriophyllu aquaticu (Vellozo) Verdc and Physalis inia Ley words:hejiang;alien plants;naturalized plants;new recorded species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过去或现在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而归化种是指不依靠直接的人为干预而能持续繁殖并维持种群超过一个生命周期的外来物种,它们已经在野外建立自然种群[1]。归化植物若产生危害,对生态或农、林、牧等造成损失,即为入侵植物。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为外来植物的生长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浙江的外来植物持续增多,入侵的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众多的园林观赏植物不断从国外引进,使得浙江成为遭受外来植物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越来越多的外来种正在或即将向浙江扩散。浙江目前已经有外来入侵植物4科10属1种[],其中,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ols]、互花米草(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加拿大一枝黄花(olidago canadensis L)等对浙江省的生态系统已造成严重危害,对经济造成了明显的损失。 近年来,在科技部基础专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对浙江的大部分乡镇和村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查阅《浙江植物志》等大量文献,本文报道了浙江新归化植物种,隶属4科4属,依据《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中国入侵植物名录》对其主要形态识别点及分布信息进行描述,为浙江植物区系积累新的资料。凭证标本均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

1合被苋(Aaranthus polygonoides L),PlaaicPug7179;yn Aaranthus taishanensis Li & C ,Acta Phytotax in 40:-4 00(图1:A~C)[)]

苋科(Aaranthaceae)苋属,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具芒尖,叶面中央常横生1条白色斑带;花被片白色,膜质,具条纵脉;雄蕊枚,雌花的花被片在果期明显增大,下部约1/处合生成筒状,本种易与北美苋(Aaranthus blitoides atson)、白苋(Aaranthus albus L)、腋花苋(Aaranthus roxburghianus ung)混淆。北美苋花被片分离,通常4,有时;白苋和腋花苋花被片,有时,但白苋茎带白色,苞片明显长于花被片,腋花苋茎淡绿色,苞片和花被片等长或较短。[P]

该种在我国最早的记录是1979年采自山东泰安和济南的标本,李法曾等于191年基于此标本发表了苋属新种泰山苋(Aaranthus taishanensis Li et C Ni)[]。[P1]李振宇等于00年检查了被定为泰山苋的标本(包括模式标本),发现该植物的形态都处于合被苋(A polygonoides L)的变异范围内,且具备了合被苋一系列突出特征,因此认为泰山苋与合被苋为同一种植物,故将泰山苋作为合被苋的异名处理[4]。合被苋于0世纪0 年代在安徽宿县和蚌埠、0世纪90 年代在山东各地被发现,1 世纪初在北京、江苏苏北及南京陆续发现有分布[1,],01年亦在上海发现[]。近年来,合被苋已经在安徽、北京、广西、辽宁等地造成入侵,并在局部地区造成危害[1,4,7-10];合被苋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无意引入,随种子、草皮或带土苗木扩散[1]。目前该种的分布区仍有向南蔓延和扩散的趋势[]。野外调查发现合被苋在浙江种群数量不大,但在临近的安徽北部居住区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及农田边缘种群数量比较大,未来应密切关注该种在浙江的传播,若大片发生可在结果前拔除或使用化学药品防除。[P]

浙江:台州临海市大跳村,海拔9 ,014年10月10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R01(C),生于海滨荒地。

分布:安徽、北京、广西、辽宁、山东;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归化于欧洲、中亚和西亚。

千穗谷(A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pPl:99117;yn Aaranthus leucocarpus atson,Proc Aer Acad Arts 10:47 17(图1:~)[)]

苋科(Aaranthaceae)苋属,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一年生草本,圆锥花序直立,稠密,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苞片及花被片顶端芒刺明显,花被片与胞果等长。千穗谷与老枪谷(Aaranthus caudatus L)比较相似,主要区别是老枪谷的圆锥花序下垂,中央花穗尾状,苞片及花被片顶端芒刺不明显,花被片比胞果短。

千穗谷最早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栽培,后逃逸,并归化,以种子繁殖,种子的产量比较大,有一定的入侵潜力。《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杭州、临安(昌化)、慈溪栽培,但未见野生种群。胡刚等于00年首次报道了千穗谷在安徽淮北入侵[11],但其种群数量不大,零星分布于路边荒地,危害程度相对较轻,可在结果前拔除。

浙江:温州市乐清市大荆镇田岙村,海拔 40 ,014年10月1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R01407(C),生于路边荒地。绍兴市诸暨市五一小学附近,海拔1 ,014年11月4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R0174(C),生长于路边荒地。

分布:安徽、重庆、贵州、河北、吉林、江苏、内蒙古、四川、天津、新疆、云南;原产北美。

双荚决明[enna bicapsularis (L) Roxb],l Ind,ed 1 :4 1;asiony Cassia bicapsularis L,pPL1:7 17

豆科(Leguinosae)决明属,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直立灌木,小叶~4对,小叶倒卵形,长~ c,在最下方小叶间有1腺体,总状花序常集聚呈伞房状,花黄色,雄蕊10枚,枚退化无花药,荚果圆柱形,长1~17c;该种与光叶决明[enna septetrionalis (Viv) Irwin & arneby]比较相似,主要区别是光叶决明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 c,每对小叶间均有1枚腺体,荚果较短,长 ~7 c。010年双荚决明首次被报道在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入侵[1]。该种主要是人工引种观赏,逃逸后归化,以种子繁殖扩散,在浙江野外零星分布,种群数量不大,危害性较小,有待进一步观察。

浙江:温州市泰顺县福船村,海拔7 ,014年10月1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R01471(C),生于路边。

分布:澳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原产热带美洲;归化于旧大陆热带地区。

小二仙草科(aloragaceae)狐尾藻属,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多年生水生草本,叶轮生,绿白色。《宁波园林植物》《普陀山植物》《浙江林学院植物园植物名录》等记载浙江多地有栽培。00年吴永华首次报道粉绿狐尾藻在台湾兰阳平原入侵水田和沟渠[1],00年解焱也报道其在台湾入侵[],但其他地区未见报道。粉绿狐尾藻最早作为水生观赏植物引进栽培,后在野外归化,目前在浙江的种群数量比较大,靠植物茎的碎片无性繁殖,借助流水传播,短时间内能形成较大的种群数量,覆盖河道,具有明显的入侵性,未来应控制其栽培数量,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逃逸,对已经造成危害的地区,组织人工打捞。

多花百日菊(innia peruviana L),yst Nat,ed 10 :11 179

菊科(Asteraceae)百日菊属,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一年生草本,单叶,对生,全缘,无柄,抱茎,花序梗花后膨大中空,管状花瘦果有1~芒;与相似种百日菊的主要区别是百日菊头状花序较大,花序梗不膨大,管状花瘦果无毛。00年在北京首次报道多花百日菊入侵[14],此后,多花百日菊相继被报道在安徽、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入侵[1-17,9]。多花百日菊目前仍作为园林上观赏植物应用,已在浙江野外全面归化,但危害性不明显,如果大量生长会影响当地的群落结构,未来应注意监测,如果发现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过快,应组织人工拔除。

浙江:衢州开化县密赛村,海拔11 ,014年9月1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R00791(C),生于居住区附近;台州市乌根镇蒋山村附近,海拔1 ,014年10月1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R0179(C),生于山坡;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动物园附近,海拔1 ,014年10月9日,闫小玲、李惠茹、严靖、王樟华[X][X]R0117[][](C),生于路边荒地。

分布:安徽、北京、甘肃、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江苏、陕西、山东、山西、四川、台湾、天津、云南;原产墨西哥;归化于南美洲。

[1][]结语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以东南沿海的物种数及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为高,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对浙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1]。与豚草(Abrosia arteisiifolia L)、加拿大一枝黄花(olidago canadensis L)、刺苋(Aaranthus spinosus L)、田菁[esbania cannabina (Retz) Poir]等恶性入侵植物相比,上述种植物在浙江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危害性相对较小,暂未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危害,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振宇,谢焱 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00:-4,10-10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 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014,(1):77-7

[]李法曾,倪陈凯 山东苋属一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1,19(1):11

[4]李振宇,宋葆华,李法曾 泰山苋的名实问题[]植物分类学报,00,40(4):-4

[]叶康,刘启新,邓懋彬 江苏省维管植物分布新纪录(二)[]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010,19():9-90

[]李宏庆,熊申展,陈纪云,等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1):19-14

[7]陈秋霞,韦春强,唐赛春,等 广西桂林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亚热带植物科学,00,7():-

[]解焱 生物入侵与中国生态安全[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00:9

[9]车晋滇 中国外来杂草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009:0-1

[10][(#]徐海跟,强胜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011:40-41

[11]胡刚,张忠华,董金廷,等 安徽淮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0,1():41-4

[1]吴晓姝,王丽霞,曲波 辽宁省主要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010():71-7

[1]吴永华 兰阳平原外来归化植物之入侵研究[]台湾:宜兰大学自然资源学系,00

[14]刘全儒,于明,周云龙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0,():99-404

[1]徐海跟,强胜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004:119-10

[1]何家庆,葛结林 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与其他地区比较[]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0,(4):-9

[17]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等 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01:-7

[1]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01,4():7-1[)

猜你喜欢
浙江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Snooker
Mother
Task 2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作品赏析(5)
作品赏析(4)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