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016-10-15 04:29高宗梅
中国市场 2016年34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民办高校

高宗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工具理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多少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的师德建设出现了诸多令人深思的现象。尤其是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在师德建设方面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前社会中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师德建设;民办高校;长效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18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起步上远远晚于西方国家,在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上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师资力量上与国内公办高校相比也处于弱势。面对我国现代性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对于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有着迫切的需要。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文章将从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出发,努力探寻建立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的途径。

1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特南任哈佛校长时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这就要求现代大学在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需要拥有强大的软件设施——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师德建设是发展民办高校的核心问题,师德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这是民办高校目前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之一。

2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分配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促使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以获得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高校教师作为依赖社会而生存的“社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很直接的表现就是其师德的缺失。

(1)受“工具理性”的异化和“价值理性”的萎缩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的师德出现退化现象。风险社会中,科技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由科技的极速发展,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生活享受。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无限追求,导致“工具理性”的异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以享受物质生活的程度来衡量个人是否成功,最终导致人们“价值理性”的萎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成为“单向度”的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人,无法逃脱这种大环境的影响。部分老师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缺失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忽视本职工作,而专注于“第二职业”,从而使教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受损。

(2)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外因素,促使师德建设出现缺失。首先,外在因素,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资金、校舍、教师缺乏的现象,且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大多是依靠以学养学。而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和投入远远不及公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公办高校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种现象都极大地挫伤了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缺乏职业归属感,降低职业认同感,对本职工作应付了事。其次,内在因素,民办高校招生批次靠后,尤其近年来施行注册入学制,生源质量逐渐下滑,教师的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成果,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进而失去对工作的激情。

(3)民办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重“教书”轻“育人”。民办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不完善,主要注重业务成绩、教学成果、科研成果方面,而在师德方面则较为空泛,未做过多要求。对于师德优良的教师多是精神奖励,与重奖业务成绩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更多的教师逐渐轻视“育人”。

3 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民办高校要获得健康长远的发展,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关键在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这离不开政府、学校、教师三方的共同努力。

(1)从政府层面看,为民办高校创立良好的舆论导向,提高民办高校在社会中的关注度。逐步提升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社会地位,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完善并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努力改善“厚公薄私”的局面,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公正评价的优良社会环境,进而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其敬业精神和工作激情。

(2)从学校层面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办高校教育活动开展及学校的发展依托于教师的提升和发展。首先,学校要以正确且先进的理念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极大程度地正确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其次,高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从而加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健全教师考核制度,把教书与育人并重,从而使德育工作者获得归属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活动中去。最后,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方式多种多样的培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开阔视野,开拓教育思维,开创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极大地提升了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3)从个人层面看,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师德建设的有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民办高校的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抓住一切有利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开拓知识视角去收服学生的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控,最终达到教书的目的。其次,教师还要做到于生宽容,于己自省。宽容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修养,高校师生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宽容。现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且他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难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包容这种差异的存在。孔子云:“宽则得众。”教师对学生做到宽容,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良性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此外,高校教师还需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当今民办高校的师德建设,同样是由内因决定的。这就要求21世纪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更该立足自身,经常反省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找出自我道德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控自己的行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提高自我道德水平。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与师德建设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道德高尚、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沃尔泽.论宽容[M].袁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0-98.

[2]贺来.宽容意识[M].长春:宙林教育出版社,2001:58-80.

[3]程工.德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10-115.

[4]王玉华,杨朝晖.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金菊爱.民办高校教师素质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3):23-27.

[6]王辉.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2(1):5-11.

[7]张腾蛟.浅谈民办高校师德建设[J].教育时空,2014(3):152-153.

[8]朱莹.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教育视角,2010(7):72-79.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民办高校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