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康一体:区域特教治理的“滨湖模式”

2016-10-17 04:00策划顾明珠吴浩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滨湖区康复中心残联

■策划 顾明珠 吴浩

视点

教康一体:区域特教治理的“滨湖模式”

■策划顾明珠吴浩

太湖之滨,惠山脚下,作为区内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曾是很多建设单位积极争取的开发项目地块。2013年,区委、区政府却毫无保留地把这块宝地划拨给了筹建中的教康中心,并把教康中心建设列为年度十大民生工程重点推进,提出“教育设施全面达标,特色项目定位高端,特殊设备人性智能”建设目标,要求做到高起点、高定位,确保硬件建设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

在区委、区政府的顶层设计下,2013年10月,教育局主办的滨湖区辅读学校和残联主办的滨湖区康复中心正式合二为一,在滨湖区残联一间会议室里举行了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成立仪式。一套班子,双重领导,区教育局注重发展导向,负责人员配置与管理,组织实施教康一体化教育教学;区残联则侧重于资金保障,发挥协调作用。由此,滨湖区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教康一体区域特教治理新模式。

教育与康复相互融合、资源整合,使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生态全面优化,有效填补了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空白,为残疾儿童少年营造了最适切的成长环境。两年多来,滨湖区教康中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各地残联系统、教育系统争相考察学习的特色样板。本期视点,我们推出了一组文章,从不同侧面对这一模式予以介绍,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滨湖区康复中心残联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图迁徙链生长路
无锡滨湖区揽获两项“中国侨界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