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的作用分析

2016-10-17 01:17何红月
关键词:脑病生长因子缺血性

何红月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海口 570206)

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的作用分析

何红月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海口 570206)

目的:观察和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胞二磷胆碱联合脑活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第1、2、4周末的行为神经评分(NBNA)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HIE患儿,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鼠神经生长因子;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窒息并发症,有相当一部分患儿会在幸存后遗留有神经行为功能损害症状,出现影响其一生的后遗症[1]。因此,在HIE的救治中,要采取促进患儿神经行为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达到改善患儿远期预后的目的。鼠神经生长因子可对新生儿脑部发育发挥保护作用,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2],本研究针对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HIE患儿行为神经功能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HIE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于2004年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有颅内出血、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在纳入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4例,女性患儿46例,患儿胎龄为256~321 d,平均胎龄为(286.2±16.8)d,患儿出生体重为2.43~3.35 kg,平均出生体重为(2.87±0.23)kg,31例为轻度患儿、51例为中度患儿、18例为重度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胎龄、出生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剂量为125mg/d)和脑活素(剂量为5mL/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给予加用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剂量为30 μg/d),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以疗效为“显效”或“有效”为临床有效;对两组患儿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及惊厥改善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应用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两组患者治疗第1、2、4周末的神经行为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

1.4 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之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两组NBNA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处理,组内不同时点的两两比较应用SNK法(q法)进行处理,两组疗法等级分布的比较应用频数表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法)进行处理,两组临床有效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临床有效率分别68%和92%,观察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和疗法等级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的比较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HIE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即使在存活者中也有大约25%~30%的患儿留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远期后遗症[4],多以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为主[5]。HIE患儿出现后遗症的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6],因此,近年来,临床工作者也不断尝试从临床症状、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脑功能变化、实验室检查等多角度对HIE患儿的预后情况做出综合判断[7],本研究选取NBNA评分作为主要观察指标,NBNA评分是一种可用于临床评估HIE预后的客观、无创、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为采取早期干预、减少患儿伤残提供依据[8]。

目前,新型治疗方法对于HIE患儿的疗效还存在很多争议。神经生长因子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最早于1951年在研究鸡胚的神经发育过程中被发现,至今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9]。由于神经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神经功能的修复需要适宜的神经介质和生长微环境,神经生长因子就是一种具有神经细胞营养和促进神经突起生长作用的神经因子,可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及存活发挥重要的作用[10]。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鼠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具有保护和促进中枢神经元修复的作用,而且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也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在治疗HIE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中,神经生长因子可对患儿神经元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分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可显著改善重度HIE新生儿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标志物水平[12]。本研究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作为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有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活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保护作用要显著优于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案[13],而在对HIE新生儿实施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则可发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的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更加快速地缓解HIE患儿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在治疗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迅速改善HIE患儿的神经行为功能,有助于减少患儿的神经损害后遗症并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HIE患儿,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1] 王露, 李磊, 樊启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研究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 11(12): 118-121.

[2] 邱立志.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3(10): 149-151.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8): 584.

[4] 冯钰淑, 阴怀清.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进展[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4, 29(3): 212-214.

[5] 母得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治疗[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 10(1): 1-4.

[6] 王静, 陈晨, 郑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海南医学, 2014, 25(8): 1199-1200.

[7] 侯玉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进展[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23): 4.

[8] 康宏, 拉热.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评价[J]. 青海医药杂志, 2014, 44(7): 10-12.

[9] 徐莉, 饶春明.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 27(1): 131-134.

[10] 黄俊红, 谭翱勇, 谭占国. 神经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功能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9): 126-127.

[11] 陈庆真, 施明祥, 刘盛飞, 等.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33): 5356-5360.

[12] 孙晓娟, 叶蕾, 陆焰.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早期干预治疗及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17(22): 132-134.

[13] 邓秀睿, 黄育丹, 陈清, 等. 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活素联合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 861-862.

[14] 潘乐武. 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 63-64.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rat nerve growth factor in improvement of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in the neonate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e Hong-yue
(The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570206,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at nerve growth factor in improvement of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in the neonate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Methods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I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were included into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iticoline combined with cerebrolysin treatment, while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rat nerve growth factor on the basis of the therapy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the dur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various clinical symptoms, the 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score at the ends of 1st, 2nd, 4th week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ur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various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BNA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or the children with HIE,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rat nerve growth fact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therapy of citicoline combined with cerebrolysin treatment can achieve good curative effects, relieve the children’s clinical symptoms rapidly, improve the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of the children, and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children.

rat nerve growth factor;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neonates;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prognosis

R742

A

1673-016X(2016)04-0042-03

2016-05-19

何红月,E-mail:1020279484@qq.com

猜你喜欢
脑病生长因子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