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策略对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16-10-17 01:17吴建军
关键词:姑息对症标志物

吴建军

(阆中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阆中 637400)

不同治疗策略对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吴建军

(阆中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阆中 63740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没有手术指征的晚期肺癌及术后复发的患者,随机分成全剂量化疗、姑息化疗及对症支持三组,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评估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对生存期进行随访。结果:针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全剂量化疗组术后下降明显,姑息化疗组略微下降,而对症支持组基本无降低,甚至有部分升高。在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面,全剂量化疗组副作用大,远期生存时间最差,姑息化疗组影响不大,明显提升生存时间,对症支持组生存时间次之。结论:对于晚期无手术指征肺癌患者及术后复发患者,姑息化疗临床疗效更优,临床上应尽量选用该治疗方案。

晚期肺癌;不同治疗策略;临床疗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包括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两类,非小细胞癌占肺癌总数的80~85%。与小细胞癌相比,非小细胞癌的生长速度慢,扩散转移晚,但由于早期诊断水平的限制,特异性临床指证的缺乏,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入Ⅱ~Ⅲ期,延误治疗,预后较差[1]。本课题组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肺癌患者及术后复发的患者,给予三种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疗效对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l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肺癌晚期无手术指征患者及术后复发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全剂量化疗、姑息化疗及对症支持三组,每组23例。全剂量化疗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50~73岁,中位年龄63岁;姑息化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51~72岁,中位年龄64岁;对症支持组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0~74岁,中位年龄64岁。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入选标准 (1)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2)病理确诊为肺癌;(3)均为晚期没有手术指征患者或术后复发患者;(4)未同时接受其他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或放疗;(5)至少存在一个可测量的病灶;(6)所有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液系统检查均显示正常;(7)签署知情同意书;(8)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2]。

1.3 治疗方法 对于三组患者分别采取全剂量化疗(长春瑞滨+顺铂)、小剂量姑息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每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21天)需对其进行各项指标的评定。化疗患者每日化疗之前的半小时内,地塞米松 5mg和雷莫司琼 3mg(5-HT3 受体拮抗剂)静推,减少胃肠道呕吐及恶心等副反应的发生。化疗前一天采取保胃保肝治疗。化疗至少进行两个周期。在此期间出现病情进展立即停药进行复查,若化疗有效则化疗继续进行4~6个周期[3]。

1.4 血清学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及治疗一周、两周时进行CEA、CA125、CYFRA21-1及NSE水平的测定。即均于测定日清晨空腹静脉取血2mL,离心分离血清,置-20℃冰箱备用。采用Elecsys 2010(罗氏)及其配套试剂进行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测定。

正常参考值范围如下:CEA 0~3.4ng/mL,CA125 0~35U/mL,CYFRA 21-1 0~3.3ng/mL,NSE 0~17ng/mL[4]。

1.5 疗效评价 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目标病灶消失,定期复查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基线病灶最大径和减少超过30%,复查持续4周以上;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基线病灶最大径和增加超过20%或者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基线病灶最大径和有所减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有效率(response rate,PP):CR患者数加上PR患者数的总和与该组病例总数的比值;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患者数、PR患者数及SD患者数的总和与该组病例总数的比值。

1.6 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情况见下表1。

1.7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体重增减和KPS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改善:KPS增加≥10分,体重增加≥2.5kg;降低:KPS减少≥10分,体重减少≥2.5kg;稳定:KPS增减<10分,体重增减<2.5kg。

表1 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的分度标准

1.8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 软件包处理数据。定量指标若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指标,采用卡方检验。为有效处理重复测量资料的试验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可能的交互作用,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即表明具显著性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血清学检测 不同策略治疗后对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剂量化疗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姑息化疗组略微下降,而对症支持组基本没有降低,甚至有部分升高现象。如下表2、表3所示。

2.2 疗效 三组病例中,姑息化疗组PP最高,对症支持组次之,全剂量化疗组最低。但两两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DCR两两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 全剂量化疗组和姑息化疗组化疗后毒副反应比较

三组病例中,姑息化疗组PP最高,对症支持组次之,全剂量化疗组最低。但两两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DCR两两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全剂量化疗组与姑息化疗组比较,aP>0.05;全剂量组与对症支持组比较,cP>0.05;姑息化疗组与对症支持组比较,bP>0.05

表2 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表3 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比较

表4 三组患者疗效分析

表5 化疗后毒副反应比较

2.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姑息化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最多,对症支持组次之,而全剂量化疗组生活质量最差(见表6)。姑息化疗组与全剂量化疗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症支持组相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症支持组与全剂量化疗组相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症支持组次之,而全剂量化疗组生活质量最差。(见表6)。

表6 治疗后的KPS评分比较

3 讨论

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在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测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肺癌CEA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的CEA水平,阳性率可达57.9%,可作为肿瘤标志物。CA125为黏液性糖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率时52%,也是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不同分期的肺癌中有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其他的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最特异、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四类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水平在肺癌患者中都有增高,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率,有利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及时监测临床治疗的效果[5,6]。

本课题组发现对于晚期无手术指征患者和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姑息治疗的临床疗效最佳,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延长患者生存期,因而在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应尽量选用姑息化疗策略。另外还要根据患者体征、病情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1] 南娟, 曹志成. 肺癌的个体化靶向治疗[J]. 中国肺癌杂志, 2013,16(8): C21-34.

[2] 王宏羽, 张湘茹. 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3): 305-308.

[3] Lee G, Ge B, Huang TK, et al.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CA125 pan cancer biomarker from serum specimens of cancer patients[J]. Cancer Biomark, 2010, 6(2): 111-117.

[4] Thatcher N, Hirsch FR, Szczesna A, et al.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open-label, phase Ⅲ study of gemcitabine-cisplatin(GC)chemotherapy plus necitumumab (IMC-11F8/LY3012211) versus GC alone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pts)with stage Ⅳ 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q-NSCLC)[J]. J Clin Oncol, 2014, 32(5s): abstr 8008.

[5] 刘萍. 吉奥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7(3): 1038-1040.

[6] 陈婉玲. 姑息性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0, 31(11): 1406.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on the levels of CEA, CA125, CYFRA21-1, NSE,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u Jian-ju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L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Langzhong 6374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not surgical patients who relapsed after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and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full dose chemotherapy group,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group and symptomatic support group. These groups were given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evaluate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effect,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Results for serum tumor marker detection results , the serum levels of tumor mark level in full dose chemo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group decreased slightly and supportive group did not decrease, and the rise of the portion of the phenomenon. Due to side effects , survival time in the full dose chemotherapy group was the shortest,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h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survival time,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group had little effect. Conclusion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should try to choose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advanced lung cancer;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clinical effect

R734.2

A

1673-016X(2016)04-0068-03

2016-04-13

吴建军,E-mail:h1895113@163.com

猜你喜欢
姑息对症标志物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