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及拆方对模型小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6-10-18 06:29杨昌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9期
关键词:二甲苯白头翁黄柏

杨昌文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443000)

白头翁汤及拆方对模型小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杨昌文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0)

目的研究白头翁汤及组方药物对小鼠二甲苯耳廊肿胀的抗炎作用,比较几种抗炎效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炎症模型,主要为二甲苯造模进行药效学观察。取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成7组,分别灌胃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水提物,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各组于末次给药前测量小鼠右耳厚度,给药后0.5 h在小鼠右耳涂20μL致炎,分别在涂后0.5、1、2、3、4 h测量小鼠右耳厚度,计算肿胀值差异进行组间比较。取小鼠60只,分为白头翁汤组、黄连组、黄柏组、秦皮组、白头翁组、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复制腹泻模型。观察6 h内小鼠的腹泻情况。结果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分别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在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炎性反应中,其抗炎时间从长到短分布顺序为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头翁汤组稀便率及平均腹泻次数均低于各拆方组。结论白头翁汤在抗炎方面作用佳,且以黄连、黄柏为主要抗炎物质发挥较好抗炎效果。白头翁汤抗腹泻能力优于各拆方组。

白头翁汤大黄拆方抗炎腹泻小鼠二甲苯

《伤寒论》中白头翁汤主要组成为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全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热毒血痢之首选。方中白头翁为君药,性苦寒,归大肠经,效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其清肠胃之湿热与血分之热毒效甚佳,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要药[1]。黄连泻火解毒,燥湿厚肠,配合黄柏清热燥湿,两药为臣药,助白头翁以发挥清热解毒治痢之效[2]。秦皮性苦涩而寒,入大肠经,为佐药,既助上述3药清热燥湿,又起收涩止痢之功。另外,白头翁汤中包含的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白头翁素、秦皮甲素乙素等物质有明确的杀菌、抗炎、解热镇痛及抗癌效果[3]。近来年,随着全方及拆方对治疗尚未溃破的淋巴结核、神经性皮炎、坏死性肠炎、降血糖、抗肿瘤等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本试验对白头翁汤及拆方的抗炎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普通级,共13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来源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2实验药物白头翁汤中白头翁15 g,黄连6 g,黄柏12 g,秦皮12 g。其余各单药组为白头翁50 g,黄连30 g,黄柏50 g,秦皮50 g。回流水提法进行两次提取:第1次,30min,纱布过滤;第2次,20min,纱布过滤。滤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加热浓缩并水浴蒸干。再80℃真空干燥,获得干浸膏备用。最终各组的得膏率为:白头翁汤15.0%,白头翁14.6%,黄连17.7%,黄柏9.8%,秦皮18.0%。最终配制为每种药物1mL溶液中含有1 g生药。所有药材均源于安徽亳州沪谯中药饮片厂,批号:20050922。

1.3试剂与仪器二甲苯(蚌埠化学试剂厂,分析纯,批号030519);复方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00)。HH.S-D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FA-1004N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2K-82B型真空干燥器,上海试验仪器总厂;千分卡尺等。

1.4白头翁汤及拆方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的作用

1.4.1分组与给药小鼠称体质量后随机编号,分成7组,每组各10只。分别是白头翁汤组、黄连组、黄柏组、秦皮组、白头翁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阿司匹林组。前5组中药组分别按10g生药/kg灌胃。模型对照组小鼠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0.3 g/kg)灌胃。每日1次,共3 d。

1.4.2观察指标小鼠右耳厚度应用千分卡尺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正常值。末次给药后30 min,每只小鼠右耳背均匀涂抹二甲苯20μL,再计时,于涂二甲苯后0.5、1、2、3、4 h准时测量每只小鼠右耳厚度3次,取平均值记录。以肿胀度表示炎症程度:肿胀值=肿胀后右耳厚度-肿胀前右耳厚度。肿胀值为致炎前后厚度差。1.5白头翁汤及拆方对小鼠大肠杆菌致腹泻的作用

1.5.1分组与给药60只小鼠称体质量后随机编号,每组各10只,分别为白头翁汤组、黄连组、黄柏组、秦皮组、白头翁组、模型对照组。各组按10 g生药/kg灌胃药物,白头翁汤组灌胃全方药液,黄连组灌胃单方黄连药液、黄柏组灌胃单方黄柏药液、秦皮组灌胃单方秦皮药液、白头翁组灌胃单方白头翁药液、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3 d。

1.5.2大肠杆菌致腹泻模型参照赵荣山等的方法,末次给药后禁食水12 h后,每只小鼠按0.2 mL/10 g体质量腹腔注射108个/mL的大肠杆菌菌液,以建立大肠杆菌致腹泻模型。造模4h后开始动物开始出现腹泻症状,致泻率100%。

1.5.3观察指标造模后将小鼠入铺有滤垫纸的单独动物笼内,观察6 h内小鼠的腹泻情况,每30分钟更换一次滤垫纸,计数滤垫纸上粪便次数。小鼠粪便分为5种:(1)正常粪便;(2)粪便基本成形,含水多;(3)不成形粪便;(4)水样便;(5)血液便。(1)(2)判定为正常,(3)(4)(5)判定为腹泻。计算各组小鼠腹泻数及稀便率。稀便率(%)=每只小鼠稀便数/每只小鼠总便数×100%。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的作用比较见表1。据表中数据统计分析可见,白头翁汤组、黄连组在4 h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阿司匹林组和黄柏组持续在2 h内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在第3小时差异显著(P<0.05或P<0.01),到第4小时差异不显著(P>0.05)。秦皮组和白头翁组在1 h内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第2小时时差异显著(P<0.01),之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白头翁汤组、黄连组、黄柏组、秦皮组、白头翁组,均有抗炎作用。白头翁汤组、黄连组抗炎作用持续较长,黄柏组与阳性对照组抗炎作用相似,持续时间较短。秦皮组、白头翁组抗炎持续时间低于阳性对照组。

表1 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的作用(μm,

表1 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的作用(μm,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n剂量(g/kg) 正常耳厚度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值0.5 h 1 h 2 h 3 h 4 h模型对照组10-238.82±22.81 106.52±19.87 114.87±29.96 80.87±21.17 66.63±19.54 42.57±22.43阿司匹林组10 0.3 240.45±23.73 56.75±24.62**50.28±30.54**40.18±13.32**34.86±32.74*32.97±29.87*白头翁汤组10 10 238.75±22.73 60.05±18.90**44.54±18.42**30.54±19.47**30.23±17.87**24.43±15.86**黄连组10 10 234.08±21.73 58.27±33.54**40.19±16.37**32.93±14.76**28.37±27.86**24.32±18.35**黄柏组10 10 236.78±18.45 54.91±25.57**42.75±17.54**38.39±17.50**32.34±28.68*28.27±17.5秦皮组10 10 238.44±22.45 58.67±40.45**54.67±13.59**42.85±28.61**3.66±32.06 32.34±14.86白头翁组10 10 232.81±21.54 66.78±19.41**54.37±19.94**42.87±37.45**38.07±22.46 30.23±17.53

2.2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大肠杆菌致腹泻的作用比较见表2。白头翁汤组稀便率及平均腹泻次数均低于各拆方组(P<0.05)。

表2 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大肠杆菌致腹泻的作用比较(

表2 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大肠杆菌致腹泻的作用比较(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白头翁汤比较,△P<0.05。

组别 稀便率(%)平均腹泻次数2 h 4 h 6 h模型对照组78.20 6.51±2.01 8.23±3.10 12.19±3.99白头翁汤组10 50.78*3.53±0.2*4.88±1.08*6.26±2.17*黄连组10 59.91*△5.88±1.18 6.51±2.34*△7.29±2.97*△n 10黄柏组10 62.13*△5.56±1.07 6.37±2.78*△8.90±3.23*△秦皮组10 67.85*△6.01±1.25 7.55±2.34△10.21±3.17*△白头翁组10 58.23*△4.59±0.98*6.02±2.01*△8.74±3.00*△

3 讨 论

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连、黄柏以及秦皮组成。方药简洁,但各药配伍严谨,临床疗效经历年来验证,屡试不爽[4]。白头翁汤现代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痢作用。部分研究者将其进行体外抑菌研究,结果证实白头翁汤在治疗痢疾中的作用佳,主要抑制痢疾杆菌,包括志贺氏、施氏、福氏以及宋内氏菌[5]。而也有研究证实,其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方面效果也极佳[6]。其抗炎作用即表现在对大鼠多种实验性浮肿及肉芽消炎效果显著。炎症是机体应对创伤进行的防御反应,主要由血管与细胞的应答组成。旨在消灭与清除损伤出现的各种致炎因子,帮助损伤修复[7]。

炎症是机体应对创伤进行的防御反应,主要由血管与细胞的应答组成。旨在消灭与清除损伤出现的各种致炎因子,帮助损伤修复。二甲苯炎性造模的机制为:二甲苯可促进组织中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胺类,局部组织出现中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同时,机体其他来源的细胞和血浆中炎症介质,可进一步增加血管活性,造成组织液外渗,出现水肿。此外,炎症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自身损伤,可造成部分血液外渗,进一步加重肿胀程度。炎症、感染以及败血症的发生均与NO合酶相关,损伤的血管表达NO合酶,可引发NO的大量产生,致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水肿。白头翁汤中主要提取成分有白头翁素、小檗碱和秦皮乙素。研究显示白头翁素和小檗碱在抑制NO水平方面效果最佳。而黄连、黄柏中提取物以小檗碱、药根碱为主,在抑制NO的同时,也可抑制对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有效的抗炎成分。秦皮中含有的七叶苷、秦皮苷类以也具有抗炎作用,其中秦皮乙素可在调控微血管功能方面发挥作用,可有效降低NO生成以及阻碍细胞间黏附分子,从而在抗炎方面作用较佳[8-10]。

本试验中采用的白头翁汤中白头翁清热解毒,黄柏泻火除蒸、黄连泄火解毒、秦皮可收涩止痢。复方中的白头翁、黄柏对腹泻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对腹泻的抑制效果相比黄柏更为显著,在复方中起到了君药的作用,而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在复方中作为白头翁的臣药起到辅助白头翁抗腹泻的作用,因此复方中的各味中药通过配伍加强了白头翁原有的抗腹泻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本试验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炎性反应中,各药物组的抗炎时间由长至短顺序为: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因此,可初步得出本实验研究中白头翁汤抗炎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黄连、黄柏的作用。

本项试验中为公正评定各种药物的的抗炎作用,单用时采用同等剂量。试验过程中发现黄连在此剂量时可导致实验后多数小鼠死亡,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也说明黄连在白头翁汤中剂量最小是有一定道理的。

[1]范文昌,梅全喜,欧秀华,等.12种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8):28-30.

[2]周鹏志,刘凤斌,罗琦,等.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miR-19a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1):1597-1599.

[3]胡屹屹,穆祥,胡元亮,等.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LPS诱导内皮细胞分泌NO、E-selectin和IL-8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2,43(1):145-151.

[4]王瑞锋,王雪.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医学报,2010,25(2):270-271.

[5]谢梅,徐春红,胡正波,等.管碟法比较盐酸小檗碱和黄连药材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力[J].中国药业,2012,21(19):9-11.

[6]刘丽梅,柏冬,王瑞海,等.HPLC-ELSD联用检测白头翁汤中白头翁皂苷B4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70-72.

[7]时维静,俞浩,孙海明,等.白头翁汤及其拆方抗腹泻、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257-258.

[8]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等.白头翁汤现代药效学研究[J].中成药,2009,31(4):607-608.

[9]刘海峰,陈有明,赵军,等.白头翁汤加减治疗痢疾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80-181.

[10]孙俊颖,彭新宇,魏光伟,等.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12-113.

R285.5

A

1004-745X(2016)09-173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9.029

2015-05-14)

猜你喜欢
二甲苯白头翁黄柏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白头翁
芳烃抽提二甲苯白土塔活化流程改进技术分析
美丽的黄柏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TLC法快速辨别与真伪鉴定川黄柏和关黄柏
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想改名的白头翁
白头翁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