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你的感动

2016-10-18 01:13积雪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纸牌温情骗子

积雪草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在他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

前些日子,他开车去沈阳办事,车至中途一处高速入口的地方,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抱着一个宝宝在等车。那天刚好下着小雨,有些阴冷,他心生恻隐。一个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孩子出行,本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碰巧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来,如果再把宝宝冻感冒了,那可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他减慢车速把车停在那对母子跟前,摇下车窗对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去哪里?我捎你一程吧!”他以为那位年轻的母亲对他的行为即使不会感激涕零,至少也会露出欣喜和感动。

谁知那个年轻的母亲只是轻轻地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他的车,然后问了句:“是返程车吗?收多少钱?”他愣了一下说:“我不收你的钱,顺道载你。”

不说这句还好些,说了这句,那位年轻母亲的脸上立刻露出警觉的表情,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是问他:“不收钱?有这么好的事?不会是想到了之后宰我一刀吧?或者另有目的?”

朋友哭笑不得,本想跟她解释,看她一个人抱着孩子在路上挺不容易的,想了一想,还是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罢了,不解释她已把自己的好心当成另有所图,如果解释了,会不会有越描越黑的嫌疑?

朋友跟我抱怨:“你说现在的人除了抵御防范,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怎么就不会感动了呢?我一片真诚,她怎么就是看不出来呢?是谁偷走了她的感动?”

我笑了:“你的脑门儿上又没有贴着好人的标签,谁会相信一个陌生人?”

他走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如今,各种虚假广告烽烟四起,各种骗术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一颗原本纯真美好的心灵早已被重重戒心裹住,甚至麻木。

时光有一只神奇之手,抚过的地方,就再也回不去了。有多久我们都不曾感动过?小时候看电影,会随着剧中的人物亦喜亦悲,或泪流满面,或欢呼雀跃。现在看电影,演得再逼真,一想到那些明星的花边新闻,顿时就会把那些酝酿了半天的感动毫不留情地击溃。

和朋友一起上街,在过街天桥上,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孩童,守着一张硬纸牌,上面写着母亲因病需要钱,希望过路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将来一定会回报给各位。下面还有一些密密的小字,是讲述母亲生病和求医的艰难过程。

经过的时候,心里略微地动了下,然而也仅仅只是动了一下,脚步也只是略微地迟缓了一下,便在稀疏的人群中,随着朋友一起走过去了。

我拽着朋友说:“那个孩子真可怜,该上学的年纪上不了学,守着一张纸牌为母亲筹集看病的钱,他也挺不容易的。”朋友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说:“你还是地球人吗,连这个也相信?没听说他们都成暴发户了吗?比很多人都有钱。”

我无语,因为我不能保证朋友说得一定对,或者一定不对。“感动”这两个字,仿佛成了稀有金属,离我们越来越远。

商品时代,物欲横流,当“秀”这个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被娇宠,浮躁就随之而来。杂志上的文章越来越煽情,却再也骗不到读者一滴眼泪。所谓的大片打造得越来越精致,归根结底都是票房闹腾的。电视上的真情讲述,其实我们也知道,那是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有人工斧凿的痕迹。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是谁偷走了你的感动?这个伪命题,我也答不上来。是时光?是缺乏信任?是虚假泛滥?抑或都不是,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真诚的眼睛,缺少一颗充满感动和温情的心。

当感动成为一种奢侈的情感需要,我们就会怀念那些永恒的温情画面:一对皓首白发的老夫妻相携搀扶,公交车上为老幼孕让座的画面,年轻的情侣羞涩地看着彼此的眼神,稚嫩的小儿天真无邪的笑脸。甚至一株花、一棵草、一滴露,能体现出生命的律动和美好的东西,都那么真诚地感动着我们。

骗子的故事听得多了,防骗的手段和技术也相应高明得多了,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在防骗的同时,也逐渐丢失了一颗容易“感动”的心灵。我们为心灵建起了一道铜墙铁壁,骗子进不来,心也出不去。看谁都像骗子,看什么都像骗局,结果在免受伤害的同时,却过滤掉了生活应有的美好。其实,心灵需要防护,更需要滋养,没有了感动的雨露,心灵迟早会干涸。让我们卸下“有色眼镜”,用心拥抱生活和感受美好,就会发现人生能感动,才会有真幸福。

【文题延伸】滋养心灵;感动人生;真正的幸福……(小引)

猜你喜欢
纸牌温情骗子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陈五:上钩吧,骗子
立在纸牌上的水杯
路遇骗子
温情的雪花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温情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