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的渔汛

2016-10-18 01:19迟子建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鱼群水底水草

迟子建

童年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渔汛,它几乎年年出现。人们守着江河张网捕鱼,总是收获很大。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龙江的鱼就有些贫乏了,但是隔个三五年,仍会有一场渔汛降临,让渴盼已久的人们高兴一番。记得1984年有一个周末,我突发奇想从塔河启程去漠河看望姥姥,刚好逢上冬季的渔汛。被打捞上来的鱼看上去格外丰满,一条条地摆在仓房里,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和人们的疯狂捕捞,黑龙江的鱼寥若晨星,少得可怜,渔汛几乎销声匿迹了。那条江仿佛一个已经到了垂暮之年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给人一种干瘪苍老的感觉。居住在河边的人们不由顿生惆怅:鱼群都去哪里了?

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大约是鱼群消失的一个最直接和重要的原因。

黑龙江是一条中俄界河。我听当地人讲,别看我们这一岸打不上鱼来了,而属于俄罗斯那一岸的鱼却仍然很繁盛,这使我在惊愕之余顿生悲哀。

一条江有此岸和彼岸,虽然他们隶属于不同的国度,然而江中的水却是自由流淌的。鱼作为自由的生命,也是任意穿梭的。鱼是充满灵性的,当它们在水底感觉到俄罗斯那岸的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更为浓郁,所以它们会不由自主地向那边靠拢。更为重要的是,当它们靠近我们这一岸而无一例外地遭受被屠戮的命运后,它们会觉得我们的岸是危险的岸,而远远离开我们。

当我们除夕时提着一盏鲜亮的鱼灯,当我们在黯淡的墙壁贴上一张鱼形态的年画时,我们真不希望它仅仅像图腾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更应该活生生地丰沛地畅游在属于我们的水草丰美的水域中。

河床日益干瘪,水草逐渐消失殆尽,再也不见清澈的水底,再也不见悠然自得的鱼群。我们在失去了丰富的水产的同时,美丽的童年记忆也一同失去了。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是惨痛的,很可能是一幕幕万劫不复的悲剧。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现自己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得多?让鱼儿回归安全的家园,让记忆留存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生态环境,让幸福生活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愿景。

【文题延伸】鱼儿的梦想;愿景;唤醒记忆……(小引)

猜你喜欢
鱼群水底水草
光唇鱼群体对不同LED单色光谱选择偏好性的昼夜差异
八爪鱼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鱼群健康状况监测系统
我来分一分
朱梦琪??《鱼群》
具功能反应食饵捕食模型动力学分析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