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自我表达建构

2016-10-18 01:39程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建构

程帅

摘 要:《华盛顿广场》讲述了住在华盛顿广场边的一家人曲折的亲情和爱情故事。特别刻画了凯瑟琳在父权主义统治下从完全丧失自我表达到逐渐实现自我觉醒并最终完成自我表达的过程,为女性在自我表达建构上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父权主义;自我表达;建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时期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华盛顿广场》是其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中,凯瑟琳由一个纯真温顺的女孩成长为成熟独立的女性。她采用多元化的途径完成自我表达的建构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本文主要依据时间脉络来探究凯瑟琳自我表达的建构过程。

1.通过奇装异服来表达自我的失败

凯瑟琳的哥哥深受父母宠爱,可是在妹妹凯瑟琳出生前不幸夭折。凯瑟琳的妈妈又在生她时难产而死。这一系列的悲剧下,凯瑟琳的出生也没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凯瑟琳常常被当做哥哥的替代品,甚至有人认为因为她的出生导致母亲的悲惨离世。凯瑟琳的父亲斯洛普先生作为是一名医生,理智、骄傲而专制。斯洛普对于天资并不出彩、相貌也平平的女儿充满了失望。凯瑟琳沉默寡言、温顺驯服、头脑简单,总是想取悦父亲。在她的眼里,父亲就是上帝。她在这个父权主义统治的家庭里丧失了自我、地位和个性。正如王珊所言,“在父权的威慑下,对父亲又敬又怕的凯瑟琳陷入‘他者的境遇中,缺乏话语的实践,尽管拥有父亲财产的唯一继承人这样的殊荣,但在社交场合仍居于令人不屑的位置”。因此,凯瑟琳在家庭内外都是一个因受到父权主义压迫而丧失自我表达的可悲之人。

然而凯瑟琳内心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理解。她曾一度对服饰感兴趣,企图通过身穿独特的衣着获得人们的注意。“凯瑟琳从来不敢在衣着问题上冒犯父亲,直到二十岁那年才买了一条有金色镶边的红缎子长裙”,然而她并没有发现这条裙子让她看上去像三十多岁的妇女。失败的品位和对审美理解的偏差,使得她的奇装异服并没有成功地帮助凯瑟琳表达自我。在一次聚会上,凯瑟琳遇见了俊美男子莫里斯,两人情投意合,然而在聚会结束后,当父亲嘲讽地问她莫里斯是否已向他求婚时,凯瑟琳虽心中不满,却依然保持沉默。她的沉默成为她无言的武器,她的首次自我表达也以失败而告终。

2.通过无力语言的不完整表达

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别人关爱的凯瑟琳,当遇到俊美而又看似优秀的男子恰好也对她充满善意时,轻易而迅速地坠入爱河。爱情成为她张嘴说话的催化剂,她开始鼓起勇气对心爱的男子说话。然而,斯洛普却认为英俊聪慧的男子是不会真的爱上自己外貌平庸、才华平平的女儿的。通过调查,他得知莫里斯只是个唯利是图的伪君子,他只是觊觎凯瑟琳将来会继承的丰厚的财产。因此,凯瑟琳最珍视的爱情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祝福,反而受到他强烈的反对。父亲怀疑、嘲讽甚至挑衅她。这些都证明,“他的言行举止,尤其在女儿的婚姻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及处理方式时时折射出他对骨肉之情的冷漠、疏远,他对物质方面的关注往往多于对精神方面的考虑”。凯瑟琳不得不开始更加勇敢地张口说话来试图与父亲沟通,以期得到他的理解,消除他的误会。然而,即使凯瑟琳不再沉默,她的语言也是虚弱无力的。她对父亲依旧充满了敬畏,在她与父亲对话时,她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正如研究者评价到,“她的表现是软弱、被动的”。她不自信的语言证明这样的自我表达不够完整,父亲也因此在她的感情问题上保持着专横的态度。

3.通过语言与行动表达自我的成功

为了让女儿放弃这份不真挚的感情,父亲安排他们父女二人共同前往欧洲度假。本以为女儿会随着时间与距离的产生逐渐淡忘这份感情。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次旅行不但拓宽了凯瑟琳的视野,也激发了她的自我觉醒。这次旅行结束后,凯瑟琳心智更加成熟。即便父亲强烈反对,她还是决意嫁给莫里斯。而父亲对女儿的专制和强横在此达到高潮,他残酷冷血地威胁女儿——倘若嫁给莫里斯,她将失去对父亲财产的继承权。凯瑟琳终于看到了父亲冷酷无情的一面,开始对父亲感到失望。

得知凯瑟琳失去继承权后,唯利是图的莫里斯暴露出真实的面目,在这场感情中退缩了。亲情的抛弃和爱情的背叛让凯瑟琳彻底绝望,她不再为恪守孝道而委屈自己,也不再被甜言蜜语的感情欺骗。凯瑟琳在父亲面前说话时不再唯唯诺诺、欲言又止,而是能够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凯瑟琳的自我表达得以实现。

此外,参与社会活动也成为巩固凯瑟琳自我表达强有力的方法。凯瑟琳热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研究者称,这是一种对父权主义隐形的抗争,这种抗争带给了她独立的勇气,也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高。因为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她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欢迎。凯瑟琳成为一名在公众面前的善言者和实践者,成功地完成了自我表达的建构。

亨利·詹姆斯为全世界的女性读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即女性如何由受父权主义压迫的沉默者成为能够成功表达自我的人。除了勇敢的语言表达之外,成为一名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女性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样关键。通过探索女主人公凯瑟琳自我表达的建构历程,不难发现当代女性更应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建构自我表达,才能在社会中得到人们更多的尊重与赏识。

参考文献:

[1]亨利·詹姆斯[美国]:《华盛顿广场》,侯维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2]王珊:《“沉默寡言”的女继承人——试析<华盛顿广场>中女性话语权的剥夺》,载于《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7年第4期。

[3]王蕾,王跃洪:《<华盛顿广场>中的父权制文化分析》,载于《安徽文学》,2013年第4期。

[4]吴彩亚:《人的异化,情的瓦解——<华盛顿广场>思想探析》,载于《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1999年。

[5]张茜:《<华盛顿广场>成长主题探究》,载于《文学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建构几何模型高效解题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例谈幸福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