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山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2016-10-19 22:07薛晓辉王思会胡娅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肥料利用率施肥

薛晓辉 王思会 胡娅

摘要: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黔西北;施肥;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S5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8-192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8.006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eat yield, fertilizer using efficiency and fertilization through 2 years of fertilizing experiment in northwest Gui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heat yield increased after fertilization compared with no-fertilizer treatment, which reached the highest 5 811 kg/hm2 after NPK treatment.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fertilizer,N,K and NK treatm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2)Fertilization could improve the absorption of N and P in soil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ing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was better than singl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3)Using efficiency of N was only 30.09% in single applying N,whic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ombining application of N with P,K or PK.Using efficiency of P was only 17.40% in single applying P,whic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 and N,NK combin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 northwest Guizhou; fertilization; wheat yiel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小麦是贵州省毕节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3年其播种面积达到6.72×104 hm2,单产仅为1 974 kg/hm2[1],但是一些高產示范田的小麦产量可以达到4 500 kg/hm2[2]。毕节市小麦单产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施肥不当[3]。不少研究结果[4-7]表明,施肥能够提高小麦产量,而且氮肥效果大于磷肥[8,9],也有学者[10]认为,钾素不是限制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但毕节当地的研究结果[11]表明,单施磷肥小麦产量比单施氮肥高,陈正刚等[12]在织金县的研究认为氮、磷、钾三要素中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钾。王玉龙等[1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合理密植、施用氮肥、磷肥、腐殖酸肥的基础上,施用钾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此外该区破碎的地形、较为丰沛的降水和浅薄的土层均为养分流失提供了条件,但关于农田肥料利用率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在毕节市南箐乡开展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当地农业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于2011年10月在贵州省毕节市南箐乡镇核桃村(N27°13′19.6′′,E105°16′34.3′′,海拔1 518 m)进行。研究区为低纬度高海拔的冷凉山区,坡耕地多、土层薄。区内最高海拔2 900 m,最低海拔457 m,海拔高差2 443 m,年均温13.2 ℃,无霜期260 d,年日照时数1 377 h,日照率31%[14]。年降雨量高达848.6~1 394.4 mm[2],区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土壤以黄壤为主。试验田基础肥力如下:有机质29.67 g/kg,全氮2.00 g/kg,碱解氮172.90 mg/kg,土壤全磷0.39 g/kg,速效磷5.60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N、P、K三个因子,每个因子设2个水平,共8个处理,具体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重复3次,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为4 m×3 m,肥料选用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氯化钾(含K2O 60%),且全部用作底肥,具体的处理与用量见表1。小麦品种选取川农10号,播种行距30 cm,播种量135 kg/hm2。播种时间为每年10月底。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在小麦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制备成秸秆和子粒样品待测,并以常规农学方法对各区小麦进行考种和测产。秸秆和子粒中的含氮量以凯氏定氮法测定,秸秆和子粒中的含磷量以H2SO4-H2O2消煮-钒钼黄比色法测定。

1.4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所有数据均在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处理,并用DPS7.05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小麦产量

不施肥(CK)时小麦产量最低,为3 797 kg/hm2(图1)。与CK处理相比,单独施用钾肥后小麦产量增加至3 825 kg/hm2,增加0.74%,单独施用氮肥小麦产量达到4 287 kg/hm2,增加12.90%,差异均不显著。单独施用磷肥时小麦产量显著增加,达到 5 267 kg/hm2,比CK增加了38.71%。两种肥料配施时小麦产量均高于单施氮肥和单施钾肥处理,与CK相比,氮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增加14.88%,达到4 362 kg/hm2。氮磷肥配施和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增加38.85%和33.74%,其中以氮磷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较高,达到5 272 kg/hm2。氮、磷、钾三种肥料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与CK处理差异显著。

2.2 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CK处理小麦秸秆吸氮量为45.46 kg/hm2(表2),单施氮、磷、钾肥后秸秆吸氮量分别增加37.55%、 -5.46%、5.30%,其中单施氮处理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多种肥料互相搭配施用后,小麦秸秆吸氮量显著增加,其中以氮钾配施后秸秆吸氮量最高,达到87.36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加92.17%;CK处理小麦子粒吸氮量为72.76 kg/hm2,分别单施氮、磷、钾肥后子粒吸氮量增加,其中单施磷肥时子粒吸氮量增加最多,达到38.37%。而多種肥料搭配施用后,小麦子粒吸氮量显著增加,以氮磷钾肥配施时最高,达到125.97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加73.13%;小麦整个地上部吸氮量以CK处理时最低,仅为118.22 kg/hm2,施用氮磷钾肥后达到最高,增加68.92%。

2.3 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小麦对磷素的吸收

CK处理小麦秸秆吸磷量为3.06 kg/hm2(表3),施肥后秸秆吸磷量显著增加,其中单施氮、磷、钾肥时,增率为25.82%~66.99%。与CK相比,多种肥料的配施可以显著增加秸秆吸磷量,以氮磷配施处理最高,增加150.00%;CK处理小麦子粒吸磷量最低,仅为9.90 kg/hm2,单施磷肥后子粒吸磷量显著增加38.08%,虽然单施氮肥和单施钾肥处理小麦子粒吸磷量也有所提高,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多种肥料配合使用后,小麦子粒吸磷量增加了12.83%~41.72%,以氮磷肥配施处理最高,达到14.03 kg/hm2,并与CK处理差异显著;从小麦地上部的吸磷量来看,施用肥料后小麦地上部吸磷量均有所增加,氮磷肥处理增加最多,达到67.28%,且多种肥料配施处理地上部吸磷量均高于肥料单施处理。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氮、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单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仅为30.09%,以磷肥或钾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氮磷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达到59.44%,氮钾肥配施处理达到56.09%,当氮磷钾肥配施时氮肥利用率达到最高,为67.91%(图2)。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最低,仅为17.40%,以氮肥与其配合施用后磷肥利用率显著增加,达到33.29%。但当磷肥和钾肥配施时磷肥利用率仅为20.73%,与单施磷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氮磷钾肥配施时磷肥利用率也显著增加,达到28.23%(图3)。

3 小结与讨论

在黔西北山区不施用肥料时小麦产量最低,仅为3 797 kg/hm2,分别单独施用氮、磷、钾肥后小麦产量增加。其中单施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可以增产38.71%。这与在贵州的一些研究结果[11,15]类似,但是与徐学选等[16]的观点相反。这可能是因为贵州绝大多数耕地缺磷[17],使得施用磷肥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肥两两互相配施后小麦产量增加,其中以氮磷肥配施时小麦产量增加最多,增产38.8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

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秸秆吸氮量和子粒吸氮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多种化肥配施处理均高于单施化肥。就小麦地上部吸氮量而言,不施肥时最低,氮磷钾肥配施时地上部吸氮量最高,可以增加68.92%。施用肥料后也可以增加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其中秸秆吸磷量最高增加了150.00%,子粒吸磷量最高增加了41.72%,地上部吸磷量增加了67.28%。不同施肥条件下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素的吸收差异导致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不同。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最低,仅为30.09%,当配合磷肥、钾肥和磷钾肥施用时,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其中氮磷钾肥配施时达到最高(67.91%)。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磷钾肥配施时磷肥利用率提高,达到20.73%,与单施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氮磷肥配施和氮磷钾肥配施时,磷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磷肥配施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达到33.29%。

参考文献:

[1] 毕节市统计局.毕节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毕节:毕节市人民政府,2014.

[2] 唐映军,赵 彬,夏 燕,等.黔西北山区小麦育种目标及策略商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58-161.

[3] 魏成熙,毕志忠,李维贤,等.毕节地区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9(S1):44-47.

[4] 张少民,郝明德,陈 磊.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85-89.

[5] 魏成熙.喀斯特山区冬小麦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60-63,77.

[6] 吕家珑,张保军,李松龄,等.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2):56-60.

[7] 刘 海,黄建国,袁 玲,等.肥料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48-50.

[8] 张海竹,张永清,张建平,等.氮、磷、钾肥对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457-460.

[9] 冶 军,危常州,贾金萍,等.氮磷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75-77.

[10]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166-169.

[11] 何应国,彭 瑶,何友彬.高海拔地区小麦肥料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7(6):79,81.

[12] 陈正刚,朱 青,王文华,等.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39-41.

[13] 王玉龙,魏成熙,彭淑玉.大方县小麦密度及施肥参数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18(1):1-7.

[14] 王 嵩,聂晓文,蒋 燕,等.黔西北山区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4(1):55-56.

[15] 朱 青,尹迪信.贵州铜仁地区小麦产量限制因子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42-43.

[16] 徐学选,穆兴民.小麦水肥产量效应研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3):6-12.

[17] 何佳芳,范成五,秦 松.贵州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124-127.

猜你喜欢
肥料利用率施肥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