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2016-10-20 04:40张昆令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中学生生物

张昆令

摘 要:信息障碍是中学生认识类问题提问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学生的批判技能是产生反思类问题意识的前提;意志品质是解决类问题意识的基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影响课堂教学中的生物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影响学生实验中的生物问题意识的形成;探究欲是学生形成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意识的动力。

关键词:生物;中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转变学生生物学习方式、推动生物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深入研究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必要的、是现实的,也是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信息障碍是中学生认识类问题提问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认识类问题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关性较大。几乎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以某一先前学习为基础的,学习任务的特点也决定了任何学习都不是在白板上画画,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预先学习的基础上。其次,即使学生具有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这些基础知识的条理性、结构性、系统性欠缺,信息处于无序状态,不能及时地调出,也难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形成明确的问题,这就是“信息障碍”。一般来说,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生提问的数目、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问题意识可能就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和数量可能也就越多。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确实有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的批判技能是产生反思类问题意识的前提

中学生对于反思类问题的意识处于很低的水平。由于中学生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中学生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把其当做权威,这样限制了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批判技能一直受到抑制,那么学生对反思类问题的问题意识也必将受很大的影响。而当学生具备较强的批判技能后,他们就能有效地选择和判断信息,随时接受新观念,探索发现新模式,独立地、有创造性地去解决新问题,对自己的观察、论点和结论能持批评审视的态度,以免被自己的偏见和短视束缚。

三、意志品质是解决类问题意识的基础

中学生对解决类问题也处于很低的水平。解决类问题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要求较高。而对于中学生,由于受固有的思维模式约束,只会套用模仿,不会创新,思维僵化,缺少知难而进的勇气,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产生惰性的心理。学生问题意识的意志品质是指学生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习中根据这一目标自觉地实施、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并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的作用在于使个体自觉地、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如果一个学生遇到问题便退缩,根本不想思考,总是希望别人给他现成的答案,或者当经过稍微的努力未果就想放弃,其结果只能是他的问题意识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学习意志较强的学生面临问题情景时,有着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思维活动,来促成问题的解决。

四、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影响课堂教学中的生物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影响了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学家凯洛夫的“知识本位,教师权威”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教育界长达二三十年之久。第一,由书本中心而造成思维中的惟书本定势,学生一味地以书本为权威,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接受新的东西,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第二,由教师中心而造成思维的权威定势,我国教育历来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探究精神也就得不到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同样也得不到鼓励。因此,学生的头脑中问题与设想比较少,而概念和原理则较多。

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把自己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上课追求结构严谨细致,条理清晰,上课尽量把知识点、考点讲透,“能让每个学生搞懂每个知识点,让学生感到没有什么问题可问”,由此,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惰性,变得不会发现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

五、观察能力影响学生实验中的生物问题意识的形成

在生物学的实验课中,绝大部分的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例如酶的特性、渗透作用原理、生长素的发现、有关光合作用的原料与产物等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实验中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结论等都是已经给定的,极其不利于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实驗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极为重要,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人通过感知器官,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变化等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形成直观印象,再通过分析、归纳,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目的。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知识,也是从观察某些实验的现象开始的。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不高,影响了中学生利用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去发现新问题,从而影响了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六、探究欲是学生形成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意识的动力

中学生对生活中问题意识也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意识,学生的探究欲极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认知困惑和冲突的本能。根据新行为主义理论“S(刺激)—O(机体)—R(反应)”,学生要能提出问题(行为反应),必须有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他的认知冲突(个体所受的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能产生问的欲望。当学生面临着新的、未知的知识情境时,便在头脑中产生“困惑”,并能引发他们去积极思维,也就能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王亲团.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21):52-53.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中学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第12话 完美生物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