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6-10-21 07:50范兴丰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建设文化

范兴丰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重庆 401121)

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范兴丰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重庆 401121)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阔”。“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世本·作篇》载:颛顼时“祝融作市”。《吴越春秋》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记忆;是一部由将城市文化点滴汇聚而成的长篇巨著;是人民群众分享城市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文章从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角度,进行实施层面的探讨,希望对各个城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印象;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1 城市印象

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城市印象,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记忆,是一个由城市文化点滴汇聚而成的长篇巨著。如果我们对一个地方,这样进行描述“有一个地方,有山、有江、有树、有雾”。这是这个地方的物质形态描述,大家都不会明白这个地方是哪里。如果,我们对一个城市,这样进行描述“有一个城市,有缙云山、歌乐山、华蓥山、南山;有长江、嘉陵江;有黄果树、银杏树;有雾都、桥都之美誉”。大家都知道这个城市叫“重庆”。这是重庆这个城市文化内涵的描述,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城市印象,是人对物质形态的感受并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记忆,具有深刻的文化烙印,就像一张名片。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2.1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全民阅读”的需要

通过数字出版技术,以城市为主题,汇聚城市文化内容,无障碍地最大限度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只要能够上网,无论您是通过PC端,还是移动端(平板、手机等),都能够访问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行阅读,满足了全民阅读的需要。

2.2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文化普惠”的需要

城市每分每秒都在高速发展,城市文化内容每分每秒都在快速增长,通过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能够将城市的文化成果普惠于民,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

2.3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一个城市在人民群众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印象。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长期的积累、保存和传播,这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需要。

2.4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文化自信”的需要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沉淀和魅力,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城市的优秀文化内容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增强一个城市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5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首先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那么城市文化的内涵是否符合交流对象的需求,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否具有深深的吸引力,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城市的文化通过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版式设计、质量校对、装帧设计,最终形成体现一个城市独特文化魅力的文化交流产品。

2.6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招商引资”的需要

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文化的发展,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呈现出来,有利于引起注意和关注,有利于城市招商引资,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7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城市文化著作权贸易”的需要

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平台的城市文化内容,进行清晰的著作权打标,充分保障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同时提供城市文化著作权的交易、结算和付酬。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要将项目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3 国内外类似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3.1 国外类似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2]

国内外类似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

3.2 国内类似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2015年统计数据,我国现有图书出版社582家(副牌社33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1家(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1家(副牌社20家);期刊出版10 014种;报纸出版1 906种(43家报业集团);音像电子出版单位369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68家;网络出版单位600多家。

表1 国外类似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50.6亿册(份、盒、张),其中,图书47.58种,86.8亿册(张);期刊10 014种,28.8亿册;报纸1 906种,430.1亿份;音像制品15 372种,2.9亿盒;电子出版物10 091种,21 438.38张。

2015年数字出版总体经济规模仍居行业第二,实现营业收入4 403.9亿元,较2014年的3 387.7亿元增加1 016.2亿元。数字出版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0.2%。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在新闻出版产业类别中均位居第一。

4 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内容与功能

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城市文化资源,包含城市文化的新闻报道、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著、档案资料、文物图片等图、文、声、像的所有资源类型和品种;二是项目平台的功能,选题策划、在线阅读、内容下载、在线订阅、参考咨询、文化服务、内容采集、内容管理、著作权资产管理、在线著作权交易等接口汇聚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非遗馆、美术馆所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内容和平台。

4.2 架构与设计

经过对城市文化内容的粒度加工,运用数字关联技术,将零散的孤岛型城市文化内容,进行关联和可视化呈现,根据城市文化发展的时间轴,串联人物、故事、事件、遗产、评论、研究等作品型成果,形成互相关联的城市文化图谱。最终构成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网格状的整体架构,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系结构化平台。

4.2.1 视图层

面向B/S系统架构,视图层由web资源文件组建,包括JSP,JS,CSS和大量的界面控件,同时还采用了AJAX和HTML5等RIA技术,负责向用户展现丰富的界面信息,并执行用户的命令。

4.2.2 控制层

负责视图层请求的转发、调度和基础验证,同时自动拦截后台返回的Runtime等Exception信息。

4.2.3 业务层

该层是架构最为丰富的一层,主要负责处理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这一层包括业务服务及业务对象,同时负责对整个系统的事务管理。其中业务服务可以提供本地调用和共享远程服务的功能。

4.2.4 数据访问控制层

数据访问控制层的目的很明确,主要作为提供数据持久化的功能,包括对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方式ORM方式,ralasafe封装的方式。

4.2.5 公共基础层

如图1所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架构可以包括Common通用模块,IOC模块,Logging日志模块,Exception异常模块和单元测试模块。

图1 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架构设计图

4.2.6 开发语言

TIOBE编程语言社区排行榜是编程语言流行趋势的一个指标,每月更新,如图2所示。这份排行榜排名基于互联网上有经验的程序员、课程和第三方厂商的数量。依托于开源的服务体系,及众多云平台所采用的云计算技术,结合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核心目标平台将采用综合性较强和更贴近平台实际需求且安全性及跨平台行、扩展性较高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

图2 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发语言

4.3 技术选型设计

4.3.1 数字出版编撰发行技术

采用通用型数字出版编撰发行技术解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来源,以及避免出现资源的重复性建设现象。

4.3.2 资源整合技术

采用异构与元数据整合相结合的资源整合技术,将目前分散的城市文化服务资源,统一整合到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的提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降低人民群众获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本。

4.3.3 高清PDF浏览技术

采用高清PDF浏览技术,进行新型公共阅读平台建设,帮助人民群众实现网上预定所需主题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匹配性,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4.3.4 全文检索技术

采用上亿级元数据和全文检索技术,将城市各种公共文化设施以及线下和线上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包含目前已经建设的基础出版资源数据库以及相关文化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检索,并结合移动阅读方式或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对接的内容资源数据库,通过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连接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移动终端,解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难题。

4.3.5 数字关联和图谱呈现技术

采用数字关联技术,将颗粒化的城市文化内容,通过内在的逻辑性进行关联,并通过图谱可视化技术进行呈现。

4.3.6 信息系统传输技术

设计一个信息系统时,除了选择信道和设计其附属设施外,主要工作也就是设计编码器、译码器[3]。建设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采用的信息系统传输技术,在设计初期应该对信道和设计其附属设施、编码器和译码器的技术选型上做好选择。

5 结语

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公共文化平台为基本构架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城市印象”为建设核心,将各文化单位子平台统一纳入平台的运作模式,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参与,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架高效统一的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印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成为一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名片窗口,在全民阅读、文化普惠、文化传承、国际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城市文化著作权贸易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李金芮,杨蕾.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服务方式调查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5(1):22-26.

[2]李伟超.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7):141-144.

[3]范兴丰.信息传输模型对信息系统性能影响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6):98-10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latform of city impression

Fan Xing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Southwest Information Center, Chongqing 401121, China)

The city is a combination of “Cheng” and “Shi ”. “Cheng” is the region mainly for defense fenced up with the walls and other surroundings. “Guanzi·Measuring the ground ” said “The place closed up is the city”. “ Shi ” refers to the trading places. Such as setting markets at noon. According to the “Shiben· Zuopian” , Zhu Rong hosted for the market in times of Zhuan Xu. It is written in “Wu Yue Annals” that building the inner city is to protect the emperor and outer city is for the civi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latform of city impression is a kind of cultural memory through times and places, a great work converged by everything of city cultur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masses to share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the city. In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on implementation level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respect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latform of city impres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whose construction.

city impression; cultural servic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platform

范兴丰(1983— ),男,重庆,本科,项目经理;研究方向: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建设文化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