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甘蔗品种第四轮集成示范试验德宏点评价

2016-10-21 08:39李嫒甜肖培先李翠英张永港钱文英王先陈寿宏张宏春郭兆建兰凤黄滔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中国糖料 2016年5期
关键词:柳城云蔗蔗区

李嫒甜,肖培先,李翠英,张永港,钱文英,王先,陈寿宏,张宏春,郭兆建,兰凤,黄滔(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国家甘蔗品种第四轮集成示范试验德宏点评价

李嫒甜,肖培先,李翠英,张永港*,钱文英,王先,陈寿宏,张宏春,郭兆建,兰凤,黄滔
(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9个参试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3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99-596、云蔗05-49、柳城03-1137,其中,云蔗99-596可在旱地上推广应用,云蔗05-49可在水田上推广应用,柳城03-1137可在冷凉蔗区的山田和旱地上推广应用;其余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甘蔗品种;集成示范试验;评价

蔗糖产业在德宏州的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德宏蔗区,水田主栽品种为粤糖93-159、占植蔗总面积的40%以上,单一品种长期种植种性退化,病虫害严重,产量持续下降,生产风险加大[1]。甘蔗生产过程中过分依赖某一遗传种质,必然存在病害生理小种长期大量积累的潜在生产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蔗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

甘蔗品种集成示范是鉴定新品种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的重要环节,是品种推广、良种区域化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育种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参试品种评价对指导新品种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6]。同时,发现筛选一些优良品种,部分替代本蔗区大面积种植的粤糖93-159,缓解生产上品种单一的安全隐患,也为德宏蔗区生产用种筛选后备品种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5年度,在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组织下,在德宏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国家第四轮集成示范2新3宿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初步明确了参试品种在德宏点的生产适应性,为试验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及对照

桂糖31号、桂糖32号、福农1110、福农0335、云蔗99-596、云蔗05-49、粤甘39号、粤甘42号、柳城03-1137共9个,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地位于德宏州陇川县景罕镇中心,地理位置:北纬24°24′,东经97°87′,海拔高度980m,年平均温度19.5℃左右,总降雨量1180 mm左右。试验地地势平坦,沙壤土,中等以上肥力,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甘蔗,砍收后两犁两耙、机械开沟。

1.3试验设计方法

采用大区互比法,不设重复,2013年新植行长17m、行距1.05m,2014年新植行长30m、行距1.05m,每个品种种植5~10行不等;种植密度8000芽/666.7m2。2013年新植试验于2月下旬两犁两耙后开沟,3月7日种植、2014年3月16日砍收,之后进入2014年宿根管理阶段,2014年宿根于2015年3月初砍收,进入2015年宿二根管理。2014年新植试验于3月17日种植,2015年3月24日收获,之后进入2015年宿一根试验管理阶段。试验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在甘蔗整个生育期内,按时施肥、培土,并及时防治田间杂草、蚜虫及鼠害,风雨过后及时到田间观察甘蔗生长情况,有倒伏的及时进行人工扶正。

1.4调查测定项目

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梢腐病及叶部病害,孕穗、开花情况,蔗茎空、蒲心情况,调查甘蔗收获前的株高、茎径及有效茎数,收获时称量小区实际产量,11月—3月田间采样进行室内工艺性状指标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前期情况分析(详见表1)

2.1.1出苗率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在57%~85%,出苗率高于CK(77%)的有云蔗05-49、福农1110、云蔗99-596、粤甘39号,其余品种出苗率低于CK,最低的是粤甘42号。

2.1.2分蘖率参试品种平均分蘖率在51%~138%,分蘖率高于CK(59%)的有桂糖31号、桂糖32号、福农1110、柳城03-1137、云蔗99-596、福农0335,其余品种低于CK,最低的是云蔗05-49。

2.1.3宿根发株率参试品种平均宿根发株率在143%~222%,所有参试品种平均发株率低于CK(222%),其中,发株率较高的是云蔗05-49、柳城03-1137、云蔗99-596、桂糖32号、福农1110等,较低的是粤甘39号和粤甘42号。

表1 参试品种苗期调查结果

2.2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详见表2)

2.2.1株高参试品种收获前调查株高在238~311cm,所有参试品种株高都低于CK,较高的是柳城03-1137、云蔗05-49、福农1110,较矮的是桂糖31号、粤甘39号和粤甘42号。

2.2.2茎径参试品种茎径在2.27~2.77cm,茎径大于CK(2.60cm)的有柳城03-1137和桂糖31号,其余品种茎径小于CK,茎径较小的是福农0335和云蔗99-596。

表2 参试品种2新3宿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及理论产量

2.2.3单茎重参试品种平均单茎重在1.35~1.83kg,最重的是柳城03-1137,其次是CK(1.65kg),其余品种单茎重低于CK,单茎重最轻的是粤甘39号、粤甘42、福农0335和云蔗99-596,4个品种单茎重不到1.2kg。

2.2.4有效茎参试品种平均公顷有效茎在67760~98840条,公顷有效茎多于CK(77640条)的有云蔗99-596、福农0335、桂糖31号、云蔗05-49和桂糖32号,其余品种公顷有效茎少于CK,有效茎最少的是柳城03-1137。

2.3经济性状分析

2.3.1理论产量参试品种理论产量在84.35~127.88 t/hm2,所有参试品种的产量低于CK,理论产量较高的是柳城03-1137、云蔗05-49、桂糖31号、云蔗99-596、福农1110等,最低的是粤甘39号和粤甘42号。

2.3.2实际产量从表2、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品种实称产量高于理论产量。2013、2014年两次新植平均产量在101.27~134.60t/hm2,比CK(131.71 t/hm2)增产的是云蔗05-49,增产2.19%,其余品种新植产量都比CK减产,减产幅度在3.61%~23.11%。2014、2015年3次宿根平均产量在81.56~130.35t/hm2,所有参试品种的宿根产量都比CK减产,减产幅度在7.37%~37.43%,减幅较小的是柳城03-1137、云蔗05-49、云蔗99-596,减幅较大的是粤甘39号和粤甘42号。2新3宿平均产量在92.28~130.89t/hm2,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都比CK减产,减产幅度在3.80%~29.50%,减幅较小的是柳城03-1137、云蔗05-49、云蔗99-596,减幅较大的是粤甘39号和粤甘42号。

表3 参试品种2 新3 宿实际产量(t/hm2)统计结果

2.3.3糖分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11—12月平均糖分在11.09%~14.71%,高于CK(13.40%)的有云蔗05-49、粤甘39号、福农1110、云蔗99-596、柳城03-1137、福农0335、桂糖32号。1—3月平均糖分在13.87%~16.26%,高于CK(14.92%)的有云蔗05-49、粤甘39号、云蔗99-596、柳城03-1137、桂糖32号。全期平均糖分在12.95%~15.77%,平均糖分超过CK(14.48%)的有7个品种,低于CK的有桂糖31号和粤甘42号。

2.3.4含糖量参试品种平均含糖量在11.99~19.86t/hm2,含糖量比CK(18.95 t/hm2)增的是云蔗05-49,增幅为4.78%。其余品种都比CK减产,减幅在3.40%~36.74%(详见表4)。

2.4抗逆性分析

参试品种整个生育期发现的病害有花叶病、梢腐病、锈病、褐斑病、黄斑病、轮斑病;虫害有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苗;部分品种蔗茎有不同程度的蒲心;部分品种孕穗开花;无黑穗病(详见表5)。

表4 参试品种2新3宿平均糖分及含糖量

表5 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经过2年新植、3年宿根共5次试验,综合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工农艺性状及抗逆性,产量较高的品种是云蔗05-49、云蔗99-596、柳城03-1137、福农1110,平均糖分较高的是云蔗05-49、粤甘39号、福农0335、云蔗99-596、柳城03-1137,含糖量较高的是云蔗05-49、云蔗99-596、柳城03-1137、福农1110。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是云蔗05-49、云蔗99-596、柳城03-1137,3个品种已在德宏适宜蔗区进行推广应用。

4.1云蔗05-49:该品种出苗率高,发株率高,全期生势好,特早熟高糖,11月糖分达14.54%,糖分高峰值达17.30%;平均产量125.91 t/hm2,平均含糖量19.86 t/hm2,产量、含糖量高,且宿根性好,宿根高产稳产,蔗茎实心,不开花,综合性状表现优,可作为早熟高糖品种在水田上推广应用。

4.2云蔗99-596:该品种出苗、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特多,蔗茎较细,生势好,前期糖分较高,较早熟,高糖,高产,平均产量122.85 t/hm2,平均含糖量18.30 t/hm2,宿二根产量比新植高,宿根高产稳产,宿根性强,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早熟高糖旱地品种推广应用。

4.3柳城03-1137:该品种水田种植发株好,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稳健,大茎,产量、含糖量高,平均产量121.55t/hm2,平均含糖量18.05 t/hm2,平均糖分11月13.36%,12月14.46%,较早熟,但是,中期易感梢腐病,叶片感锈病和黄斑病,蔗茎空蒲心。在冷凉蔗区旱地种植,生势好,有效茎多,产量高,空蒲心程度减轻。根据试验示范结果,该品种更适宜在冷凉蔗区的旱地和山田上利用。

4.4福农1110:新植出苗好,宿根发株率高,有效茎多,宿根性好,产量、含糖量较高,糖分上升慢,没有糖分高峰值,且该品种在本蔗区种植,梢腐病、锈病较重,影响产量的提高,该品种2014年有一定的示范面积,之后因其病害较重没能在本蔗区推广应用。其余品种生势一般、产量、糖分低或抗逆性差、宿根性差等原因,不适宜在本蔗区推广种植。

[1]张跃彬,邓军,陈跃,等.云南高原特色甘蔗产业发展与技术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77.

[2]杨世常.云南德宏蔗区甘蔗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J].中国糖料,2013,35(3):75-77.

[3]李翠英,李嫒甜,尹以龙,等.德宏州第三轮甘蔗品种水田区试点新植试验总结[J].广西蔗糖,2009(2):8-13.

[4]周会,梁强,雷敬超,贤武,桂意云,杨荣仲,等.国家甘蔗品种第七轮区试广西南宁点表现[J].中国糖料,2012,34(1):13-15.

[5]杨昆,赵培方,刘家勇,昝逢刚,吴才文,蔡青.国家甘蔗品种第七轮区试开远点表现[J].中国糖料,2013,35(4):9-11.

[6]陈学宽,昝逢刚,刘家勇,赵俊,赵培方,范源洪.云南省第十一轮甘蔗品种区试结果评价[J].中国糖料,2014,36(3):1-4.

Evaluation on the Fourth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Test of National Sugarcane Varieties in Dehong Area

LI Ai-tian,XIAO Pei-xian,LI Cui-ying,ZHANG Yong-gang*,QIAN Wen-ying,WANG Xian,CHEN Shou-hong,ZHANG Hong-chun,GUO Zhao-jian,LAN Feng,HUANG Tao
(Dehong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Longchuan Yunnan 678707)

Integrated characters of nine sugarcane varieties were tested through two years of new plant and three years of ratoon crop test in Dehong area.The superior varieties were Yunzhe99-596,Yunzhe05-49,and Liucheng03-1137.Yunzhe 99-596 wa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non-irrigation land,Yunzhe 05-49 was in irrigation field;Liucheng 03-1137 in cold hilly and non-irrigation land.The other varieties were not as ideal as expected to b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area.

sugarcane varieties;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test;evaluation

S566.103

A

1007-2624(2016)05-0013-03

10.13570/j.cnki.scc.2016.05.005

2016-04-27

国家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0-6-15)。

李嫒甜(1981-),女,云南省大理市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甘蔗新品种选育。

张永港(1967-),男,云南芒市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甘蔗科研管理。E-mail:zyg316@126.com,Tel:0692-7955563

猜你喜欢
柳城云蔗蔗区
云南省第十五轮甘蔗品种区试新植德宏点评价
县级微信公众号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初探
依托柳城宋元古窑提升柳州文化软实力
云南省甘蔗品种第十四轮区域化试验保山点总结
云南甘蔗品种第四轮生态育种试验保山试点总结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的选育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龙州的种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