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匠德 匠艺供电公司创新团队

2016-10-21 09:15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沧州红梅国网

匠心 匠德 匠艺供电公司创新团队

能工巧匠榜、排忧解难悬赏榜、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年度优秀师徒、创新明星……漫步在简洁明快的国网沧州供电公司的办公楼,记者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在这里,一个个面色详和的工作人员,是如何“驯服”了那一台台冷冰冰的设备,在欢声笑语间把工作做到了极致?在这里,为何处处弥漫着工匠精神的底蕴?随着调研采访的深入,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弘扬工匠精神要有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发自内心的爱,爱企业、爱工作、爱岗位、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国网沧州供电公司总工程师高红梅如是说。

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工匠精神既是用大爱撑起的每位员工的个人价值观,更是对企业文化的生动诠释。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国网沧州供电公司打造了一支卓越的创新团队——他们是拥有深厚创新意识的技术人员,QC管理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多项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殊荣。

“匠心、匠德、匠艺”,高红梅的实战经验为工匠“三讲”提供了丰富的注脚。

李扬 

带电作业

兰基升 

王彪

王朝阳 

李永

匠心,就是拥有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之心,这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在高红梅的带领下,公司的创新成果接踵而来,能工巧匠比比皆是

镜头聚焦:7月5日下午,骄阳似火。坐落在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一隅的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训练基地呈现着一派繁忙的景象。穿着厚厚绝缘服的十多名职工正在现场接受训练。爬杆、高空作业等训练项目一次次地被职工们重复着,而这种训练要从早晨六点钟持续到晚上八点钟。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参加河北省电力公司组织的配网带电作业技能大赛。见到高红梅来到现场,汗流浃背的职工们欣慰地笑着,看不到丝毫的疲惫。

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调研采访期间,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职工们谦逊祥和、和颜悦色的神情下,人人都怀有一颗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之心。

在高红梅看来,匠心需要培育,需要以身垂范。“匠心,就是拥有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之心,这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高红梅深有感触地说。

在车间摸爬滚打多年的高红梅,巾帼不让须眉,至今仍保持着深厚的车间情结。虽然她已荣任总工程师,但职工们都知道,她除了开会,基本都工作在一线,这让工作在一线的职工们很受鼓舞。

她所工作的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负责市区及15个县域的供电服务,服务客户达327万户。为了确保辖区客户用电安全通畅,奔波忙碌的高红梅,时常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与电力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种不解之缘,体现在她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体现在她自199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20多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积极创新;更体现在她对设备极致的爱。这种爱,已融入了企业文化,融入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更融入了一个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团队中。

“要当好一名匠人,归结到一个字,就是爱。有了爱心,才会有动力。爱是一切创新的源动力。”高红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将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深深地融入到所从事的供电工作中。她从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员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随着工作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的日臻娴熟,单位领导分配给她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她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也成为了行业内的巾帼英雄。

在高红梅当工区主任的时候,第一个比较有震憾力的创新成果是带领班组的职工们共同研发了轻便的柔性便携式均压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同事们去做电气试验,当时,根据试验需要,现场的设备必须要配置半球形铝制大锅形的均压罩,而做一个220千伏主变压器的试验,需要配备7~8个均压罩,而且还需要用一辆大卡车进行运送,然后再用吊车把它送到高高的电气设备上。大家觉得这项工作很沉重很繁琐,如果能改变这个试验的工器具,让它轻便一些就好了。于是,在高红梅的带领下,大家根据设备的功能,在材质上进行研发。他们试验了很多的材料,最后从带电作业要穿的屏蔽服上得到了启发。因为屏蔽服看上去是一层布料,实际上它里面是由一根根很细的金属丝编织起来的,它的导电性与实体的铝壳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可以均压,携带非常方便。于是,她带领职工们画图、设计、制作、找裁缝、反复地理论计算和试验,柔性便携式均压罩终于研制成功了。这种均压罩不但非常轻便,而且可以折叠,携带方便,在现场还可以把它支起来。这项创新成果不但在省公司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还被拿到国网公司总部进行展示和推广应用。

通过这件事,班组工友们创新的激情被点燃了,她的团队也更加投入地钻研业务,创新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在研发过程中,大家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一些团队成员陆续走上了干部管理岗位。

后来,高红梅所带领的团队创意越来越多,公司为此设立了“金点子”项目。把大家所有的想法先拿出来,进行评议后,再确定哪个优先,由谁做主创,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然后组建创新团队。为此,公司还专门设有百万元的创新基金,鼓励大家积极创新,对创新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于是从车间到公司,逐级都有评选。这样,创新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认知和共享的氛围。创新成果出来后,公司也比较重视对成果的应用,除了在公司广泛应用外,有的创新成果还被省、国网公司进行了推广应用。一些慕名而来的公司到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参观的时候,对他们的发明成果赞叹不已。后来,省公司也专门建立了推广平台,他们的一些创新成果被纷纷冠以主创人员的名字进行推广。

匠德,就是培育坦诚博爱的优秀品格,这是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的驱动力。随着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人比奉献的价值观成为职工的主流意识,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镜头聚焦:7月5日下午,正当高红梅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一层向记者一行介绍能工巧匠榜时,一位身着蓝色工作服、头发花白、背部佝偻的男职工缓缓地步入大厅。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句“兰基升来了”,在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敬佩的目光投向他。

兰基升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可谓鼎鼎大名。每当提起兰基升,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虽然只是车间的一名工程师,但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大家。他精于设备的结构、性能和试验分析,先后百余次发现并处理重要缺陷,是一名技术精湛的试验匠人。他善于传承分享,前后3次带队参加省公司专业竞赛,取得两次团体第一,一次团体第二。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但却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他说,我热爱我的工作,我把每次试验都当成一个艺术创作,从中获取成就和快乐!他虽不善言辞,但是他的这种精神风貌,却在整个班组、工区得到了传承。

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许多像兰基升一样具有高超业务技能及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的师傅,都以“师带徒”的形式将这种工匠精神加以传承。随着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人比奉献的价值观成为职工的主流意识,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用爱心和真心,让职工们在工作中感受到取得成就的工作价值,赋予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这样职工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快乐工作。这需要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高红梅道出了自身的经验之谈。

事实上,在高红梅的带动下,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致力从公司层面鼓励职工弘扬工匠精神的系列激励机制早已悄然形成。

一是鼓励创新、爱岗敬业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如公司随处可见的“能工巧匠榜、排忧解难悬赏榜、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年度优秀师徒、创新明星”等非常有创意的激励方式比比皆是,鼓励职工主动、自觉实现价值观的浓郁氛围已然形成。

二是形成了系列深受职工欢迎的“三给”等激励机制。 如“三给”:给面子,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榜样,让大家羡慕他、尊敬他;给奖励,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给权利,通过搭建平台为业务能手提供带队的机会,如创新团队、课题小组、创新工作室等。

三是培育职工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价值理念。高红梅在管理方式上经常以调动大家积极性,让职工体现自身价值和荣耀感为前提。她时常忙碌在现场,并不失时机地鼓励大家,这让职工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已被鼓励、被认可的快感,从而发自内心地快乐工作。“生产一线的工作有建设、有检修、有运行巡视,每一项工作都很辛苦,有的甚至需要高人一筹才能做好。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连续5年获得省公司安全生产标杆,凝聚了大家很多的心血。”高红梅告诉记者,有一年在圣诞节的前夜下大雪,发生了一起设备故障。当时大雪没到了膝盖那么深,大家从下午开始干,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终于将设备修好了。虽然特别地寒冷,然而到了天亮的时候,看见家家户户能够正常地洗漱、做早餐,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大家特别开心,有一种特别荣耀的成就感,觉得辛苦的付出特别值。而每当大家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她就用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来评价他们,给他们适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让职工们累并快乐着。在工作分配上,高红梅也本着尽量调动大家积极性的方式进行。比如,如果一个年轻人到了他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时候,他就会很有价值感,而我们作为领导,如果发自内心地对年轻人加以鼓励,表达一种呵护,职工自然就能够感受到,年轻人在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很累,而是感受到被信任、被培养的快感,工作的热情自然就高涨。

由于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已然形成,所以电力设备运转得更加顺畅。“以前大家对电力部门有偏见,后来增设了投诉渠道,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通过近两年的治理,投诉的数量越来越少,大家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表扬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了。”高红梅自豪地说。

匠艺,就是追求精湛高超的专业技能,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力争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感召下,工匠精神不断被发扬光大,国网沧州供电公司的职工屡创佳绩

镜头聚焦: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供电所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术创新工作室约五六十平方米的空间内,“收集金点子,打造金项目”等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宣传栏遍布墙壁,专利发明证书、创新技术成果、职工们发表的论文及专业书籍陈列其中,小小的空间充满了“工匠智慧”。

令人感动的是,一线的职工们无论是在寒冬还是酷暑,都坚持勤学苦练,没有丝毫抱怨,个个练就了“轻功绝技”,爬高压铁塔、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凭借娴熟的技能,他们多次在省及国网公司技能比赛中获得大奖。并在多次紧急抢险中冲在前面,成功化解了一次次灾害事故,成为公司名符其实的“消防队”。

在调研采访过程中,高红梅数次用“爱”诠释工作,而这种爱,正是一种倾情事业、关爱职工的“大爱”。“如果把工作当成一种爱好,以工匠精神作指引,就会在工作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所以,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热爱工作,是发自内心地不断去改进、去钻研的精神。钻燧取火,终有一天会获得喜人的成果”。高红梅自信地说。

国网沧州供电公司通过工匠精神的引领,使职工们具有精益求精,不断深入研究工作的作风,力争把每一台设备、每一项工作研究透,做到极致。

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工匠团队中,有一位成员很有代表性,他叫李扬,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公司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基层的班组做电气设备检修。一开始,他觉得像普通工人一样干粗活,怎么也想不通。高红梅发现李扬的心病后,及时找他谈心,聊工作,聊人生,使他豁然开朗,从此他学以致用,积极发挥技术特长,在工作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钻研的兴趣越来越浓,创新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工作4年来,李扬已经在国网公司、省公司拿了数项大奖,全国的QC优秀成果,也是榜上有名。由于他表现突出,公司为他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他和工作室的同事们兴趣更加高涨,动力更加充足,成为了行业内颇有名气的明星团队。他们的创新成果,还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关注和认可,目前已走上管理岗位。

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还鼓励职工们积极动笔,将自己的技能体会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统一汇总,进行经验交流。老师傅日常的授课心得,也都被写入公司教材。在高红梅的精心培育下,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把工作经验写了出来,形成技术文章。这些文章在班里、车间、工地及局里进行广泛交流,其中许多文章还被编入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中。

大爱,让每一位职工充满了工作的激情与自豪;大爱,让工匠精神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沧州红梅国网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科技成果展示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