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动态分析及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6-10-21 09:28徐划萍吴志坤汪东颖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体质研究室上海201203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5期
关键词:体质教学模式体育

徐划萍 吴志坤 汪东颖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体质研究室,上海201203

医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动态分析及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徐划萍吴志坤汪东颖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体质研究室,上海201203

目的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我校2011级五年制医学生150名,其中男66名,女84名,来自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班级,对其2011~2015年共5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5年间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及身体素质状况的变化。结果男生连续5年平均肥胖率为24.5%,女生肥胖率在2.4%,女生的较低体重率为45.5%;男生肺活量大学5年期间呈连续增长,至大五时达到峰值4410 mL,女生的肺活量水平大一至大四呈连续增长趋势,至大四达到峰值3086 mL;男女生握力大一至大三均呈连续增长趋势;女生立定跳远大三、大四、大五呈显著性提高;与大一相比,男女生大三、大四、大五连续三年台阶试验后三次脉搏之和均显著下降;男生体质健康水平大一到大三均呈上升趋势,女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学5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结论我校男女生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总分偏低、男生超重及肥胖较多而女生较低体重偏多等情况,其他各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建议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有的强身、健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dical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ur university”for shor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level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reform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Methods Taking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150 medical students(66 boys and 84 girls)who entered our university in 2011,from different classes,different speciality,were selected,their physical health test data during 2011-2015 years was analyzed.The five-year data of their body shape,body func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condition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average obesity rate of boys was 24.5%in five consecutive years,the girls'obesity rate was 2.4%,the lower weight rate of girls was 45.5%;boys'lung capacity were continuous growing in five years,the peak value was 4410 mL,the girls'lung capacity showed a trend of continuous growth from freshman to senior with peak value 3086 mL;boys'and girls'power of gripping were in continuous growth trend from freshman to junior,the girls'standing long jump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grade three to grade five;compared with the freshman,boys'and girls'sum of three times pulse after step test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declined from grade three to grade five;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boys were on the rise from freshman to junior,the girl's physical health levels were on the rise in five years.Conclusion The total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in our university are on the low side,the overweight or obese rate of boys and the lower weight rate of girls are on the high side,other indicators also exist different degrees of weak links,and we should establish"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body building,heart strengthening,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enhanc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level really.

[Key words]Physical health;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 education mode;Physical education

2015年11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1],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009年上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上海大学生肥胖率约为15%,超过全国平均标准;大学男生的耐力和握力偏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容乐观早就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颁发了中央七号文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多年,使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虽已成人,但仍处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在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方面均有很大的可塑性,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3]。

上海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中医院校,学生学制较长,课业负担较重,本文对我校学生连续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为我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1级五年制医学生150名,其中男66名,女84名,来自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班级,对其2011~2015年共5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文献资料法:搜索中国期刊网近五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测试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测试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台阶试验、800/1000米等。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学生2011~2015学年测试数据中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试验等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1。

表1 男女生连续5年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指标得分比较(x±s)

2.1学生连续五年身高体重变化

统计发现,我校男生肥胖率远高于女生,男生连续5年平均肥胖率为24.5%,女生肥胖率在2.4%。男生的超重率也高于女生,男生5年平均超重率为7.9%,女生5年平均超重率为3.6%。值得关注的是,我校学生的较低体重率非常高,且远高于超重率和肥胖率,男女生的正常体重比例均偏低。大学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已趋稳定,身高标准体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营养及健康状况,我校学生身体形态中男生肥胖和女生较低体重比例偏高的现象值得关注。

从表1可以看出,男生大四出现了大学阶段的体重峰值,为(67.08±9.86)kg,与大一和大三比有显著性升高,与大二比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男生大四时体重增长较快,大四处于临床实习期,此阶段学生体育锻炼较少,学生的生活相对不规律,体育锻炼减少等可能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女生5年的体重变化比较稳定,均为53 kg左右,但大二与大一比有显著性下降,大三比大二显著性升高。

2.2学生连续5年肺活量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男生肺活量大学5年期间呈连续增长,至大五时达到峰值(4410±625)mL,其中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均比大一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女生的肺活量水平大一至大四呈连续增长趋势,至大四达到峰值(3086±419)mL,但大五时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2.3学生连续5年握力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握力大一至大三均呈连续增长趋势,其中,男生大五达到峰值,为(52.40± 9.40)kg,女生大三时握力值最高,为(34.71±6.19)kg。男生大二、大三、大五时的握力比大一显著增高,大四比大三显著下降;女生大二比大一显著增高,大四比大三显著下降。

2.4学生连续5年立定跳远变化

2.5学生连续5年心血管功能变化

反映学生心血管功能可以选测台阶试验或中长跑,本批学生大学5年期间,大二时选测的是中长跑,其他年级均进行台阶测试,对4年台阶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大三、大四、大五连续3年较大一相比3次脉搏之和均显著下降。女生大四、大五较大三也有显著下降。三次脉搏之和数值越低,反映心血管功能越好。

2.6学生连续5年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变化

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反映了学生总体体质健康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男生体质健康水平大一到大三均呈上升趋势,大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大五又回复到上升状态,达到5年的最好水平。男生大四时正是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的时候,此时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可能与其工作压力较大、课外锻炼急剧减少有关。女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学5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大三、大四、大五的体质健康水平较之大一、大二均有非常显著的上升。

3 结论与建议

我校男女生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总分偏低、男生超重及肥胖较多而女生较低体重偏多等情况,其他各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建议建立一种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以往以班级为单位和师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4],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

3.1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与此同时,体育课程也经历着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体育目标的重大变革。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是在注重“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体育理念培养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5],在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与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6],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使体育为自身的终身健康和发展服务。

离散小波变换是由Mallat快速算法实现,设第i尺度上的低频分量为ai,高频分量为di,正交小波滤波器h(低通)和g(高通),小波分解和合成的Mallat算法可表示为:

营造优良的体育教学环境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包括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7]。体育课是一个充分展现、放松自我的课堂,不同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及接受能力不同,教学时应照顾到这些差异。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学校体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务,忽视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8]。在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差异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手段协助教学模式的运用[9]。同时发掘体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促进其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0]。

体育考核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显示、反馈和导向的作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评价结果进行利用,没有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激励等绩效体育考核机制,就难以保持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质意义[11]。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应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机制[12]。避免过分注重技能考核,应重视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综合态度、考勤、课外锻炼情况等进行考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13]。

3.2结合校情进行教学模式各环节的优化

3.2.1营造校园体育氛围体系和谐社会下要求建立和谐校园,和谐校园首先应该是健康的校园。体育在健康校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校园应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在体育氛围的熏陶下,吸引学生自觉走进阳光下,走到操场里进行锻炼。营造校园体育氛围体系,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改革校内运动会、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征文演讲、体育知识竞赛、校园健康路径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及体育行为习惯。另外,应注意开发和利用体育积极的功能,将体育活动延伸至社区等场所,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与社会的衔接[14]。

3.2.2体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体育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缓解体育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的矛盾。通过各单项体育的课程建设,将标准技术动作拍成视频共享到网络,学生可自行下载揣摩、学习。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动作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使动作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15]。同时,各体育项目的渊源、锻炼的理论意义都可共享到网络,适当弥补体育课堂理论讲解不足的矛盾,给课堂留下更多的交流、自行锻炼的时间。

3.2.3学生体质健康动态监测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机会,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其意义远远超过测试的本身[16]。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应反映到课堂教学,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体育课堂应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体质健康状况,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开出相应的运动营养处方,指导学生课余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的锻炼,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服务、私人定制的探索[17]。让学生观察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指导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真正将体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3.2.4阳光体育的开展及两项体育技能的培养阳光体育的开展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及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阳光体育的长效机制[18],宏观机制是指阳光体育教育层面,如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等,从微观来看,可以利用高校的互联网、校园网、广播站、学校社团等形式,推动阳光体育的开展[19]。

结合学校的体育传统,并且考虑到体育项目在日常锻炼中的可操作性及便利性,让学生选择掌握两门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如我校传统保健体育积淀深厚,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保健体育强调运用意念引导身体运动,从而实现体内阴阳平衡、气血通畅[20],且该类项目不受场地、性别的限制,随时随地可在课余进行锻炼,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较好的锻炼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1]教育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5.

[2]上海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样监测活动结果[J].上海教育,2009(1):33.

[3]吴国峰.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教育学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6-67.

[4]高银华.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5):164-166.

[5]魏胜辉,颜海波.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异化与规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5):10-13.

[6]尹继林,李乃琼,陈军.“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体育科技,2016,37(1):136-138.

[7]王娟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持续意识的路径分析[J].求知导刊,2016,53(9):41.

[8]王大鹏,迟猛.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5):112-113.

[9]罗江波.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75.

[10]殷培红.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2-43.

[11]陶宏军,龚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的探索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5):150-151.

[12]张永康,王贺文.高校体育教学考核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改革构想[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4):35-37.

[13]王伯金.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深化研究[J].民营科技,2015(11):238.

[14]李盈盈.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90-91.

[15]江炬,王红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7):85-87.

[16]胡振禹,黄希斌,郭建忠.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5,36(6):129.

[17]聂慧.高校制定针对体质健康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98-99.

[18]赵国武.阳光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2):135-138.

[19]张洁,吴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上海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80-82.

[20]殷宏亮.浅析传统保健与养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42-143.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 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XU HuapingWU ZhikunWANG Dongying
Students Fitness Research Offic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R807.4

A

1673-7210(2016)09(a)-0157-04

2016-06-02本文编辑:张瑜杰)

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项目(HJTY-2014-C07)。

徐划萍(1981-),女,博士,主要从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体质教学模式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