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永不放弃的雪橇犬

2016-10-21 01:23赵涵漠
学生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雪橇犬卡森帕拉

☉赵涵漠

献给永不放弃的雪橇犬

☉赵涵漠

小城诺姆是一座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海港城市,1924年12月,居住在这里的1500多名居民正打算平静地度过冬天。由于港口完全封冻,在来年6月海水完全解冻前,这里就如同与世隔绝一般。

然而,死神却悄悄降临在这座寒冷的城市。就在最后一艘船离去不久,一名两岁的因纽特小孩病死了。小城医生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那不过是由扁桃体炎引发的意外死亡。可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感染“扁桃体炎”的孩子越来越多。1925年1月,又有2人死亡,4人病危,20多人感染。

医生终于发现,那可怕的疾病是白喉。这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感染人的鼻子、喉咙、皮肤和扁桃体,如果不尽快使用白喉抗毒素血清治疗,就会有更多的人死去。但小城医院里储存的血清已过期,而医生预订的新血清在港口关闭前还未抵达。

存有血清最近的城市在1500千米以外,可那时的诺姆不通海路,也没有公路可以抵达,而该地区唯一一架直升机也因驾驶员返回美国内地休假而无法起飞。小城诺姆成了一座孤岛。

1925年1月21日,医生向外界发出了求助电报:“诺姆的孩子正在一个个死去。”整个美国为之震惊。不久,当局下令先用火车将血清运输到距离诺姆较近的尼纳纳城,而接下来艰难的冰冻邮路将由几组雪橇队一一一20名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接力完成。

6天后,血清抵达尼纳纳城,第一名雪橇手从火车上卸下了20磅重的血清包裹,并用帆布和毛皮将包裹盖好。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雪橇手率领9只雪橇犬奋力奔往第二个接力点。

两个小时后,脸颊已冻得发黑的雪橇手到达接力点。第二队迅速接过血清,他们穿过一座森林后到达下一个接力点。那时,雪橇手的双手都被粘在了赶雪橇的扶手上。

事实上,就在这两组雪橇队从尼纳纳城开始传递血清时,诺姆著名的雪橇手塞帕拉也在向前进发,他要去中间点接回血清。那是一段最为艰苦的路程,沿途暴风肆虐,能见度极低,气温已下降到零下65摄氏度。美国的大报头条都在紧密跟踪事件发展,人们都坐在收音机前静静地祈祷,并等待着最新的报道。

塞帕拉并不感到害怕,他是世界雪橇犬比赛的传奇人物,曾经3次获得全阿拉斯加锦标赛冠军,他队伍里的领队犬多哥也同样著名。那时,多哥已经10岁了。年幼时,它很调皮,喜欢诗人似的独自在苔原上散步,常常恶作剧似的跳起来咬队友的耳朵,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小步跑开。而这个淘气的小个子多哥的速度和耐力都远远超过一般的雪橇犬,也夺得了许多大奖。

这一次,多哥又和塞帕拉一同出发了。但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危险旅程,因为路上的能见度太低,他们曾错过前方的接力队。在接过血清后,他们穿过了一片浮冰区,碎裂的冰块随时都有可能崩塌,雪橇队不得不紧贴着岸边飞速前进。除了在一座海拔1500米的山上休息了几个小时外,其余时间,雪橇犬们都在奔跑。

暴风雪越来越强,当地卫生局发出通知要求接力暂时停止,以免发生危险。但在通知送达雪橇手之前,通讯线路中断了。因此,这场拯救孩子的接力仍在继续。

4天半后,他们穿越了血清之旅最为危险的418千米。

雪橇手卡森和经验并不丰富的领队犬波图接过了最后一棒。暴风雪太大,卡森几乎无法睁眼,只能依靠波图灵敏的鼻子,紧贴地面嗅出回诺姆的路线。1925年2月2日,卡森和波图带领的队伍回到了诺姆。

这条曾经需要25天时间运输的路程最终在5天半内完成,几个小时后,免疫血清解冻,孩子们得救了。

就在同一年,艺术家为雪撬犬英雄制作了一尊雕像,并在纪念碑上写道:“献给永不放弃的雪橇犬,是你们在暴风雪中穿过冰雪之地,拯救了一座城市。”

从1925年起,那尊勇敢的雪撬犬雕像就矗立在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直到今天。

(本栏目编辑 孙 婷)

Email:1065208914@qq.com

猜你喜欢
雪橇犬卡森帕拉
看过去,厉害了!“二哈”也上过冬奥的赛场
滑雪场的雪橇犬
印景点拍照要交“清洁税”
国际
卡森和里夫斯
帕拉的哭泣
一个孩子的降生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