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2016-10-21 16:43钟小泽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学校

钟小泽

近年来博罗县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顺利通过教育强县复评,园洲镇是博罗县首批教育强镇,与部分城市同类学校一样,教学设施设备日臻完善,办学条件日益成熟,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先进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构建“区域性教育领先”的外部环境已经基本形成,在这种形势下,我校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品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我校把“品质教育”理念在一线课堂中全面铺开,在第二课堂中延伸发展,在“课外教育”中焕发青春,努力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有力促进学校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洲中学特色的自主的、创新的、鲜明的“品质教育”发展模式。

一、宣扬“品质教育”,奠定厚实基础

结合我校多年来办学成绩较好的基础和新时期办学标准化要求,根据广大教职员工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逐步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目标。

1.广泛宣传目标,达成统一认识

为了顺利开展“品质教育”的工作,我校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抓品质、育特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长远发展规划及近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等。并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达成统一认识,深入师生脑海,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准绳,只要对师生成长有益的事就多做,反之则少做或不做。三年下来,全校师生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助力我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屡创新高。

2.规范办学行为,均衡教育发展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始终贯彻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体现教育公平,尽管学校规模较大,我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但由于措施到位,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保证更多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有效地化解了师生矛盾,融洽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学科公平竞争,更好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潜能,为创建和谐校园并最终实现“品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建设“生态、景观”校园,彰显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的优秀文化,才能在百舸争流中保持优势,因此,园洲中学积极挖掘人文资源,努力营造一个“仰贤励志、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生态、景观和谐统一,共同孕育着我校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草木还是建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宣扬高尚和典雅,让师生从中感悟到深邃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进而改善行为、陶冶性情、涵养气质。

二、落实“品质教育”,打造一线课堂

“品质教育”模式从2013年在我校启动实施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品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多元的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催生了我校新的教学理念。

1.名师引领,理念更新

为了扎实推进“品质教育”模式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我校确立了“全员参与,分层培训”的培训方案,将行政人员和教师培训作为课改的引领保证。一是外引。几年来,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聘请郭思乐、刘志伟等前来我校对教师作专题讲座;二是内培。为了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我校专门成立了教研工作室,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业务讲座、学术交流等形式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引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2.突出重点,传道解惑

为打造真实、扎实、高效的“品质教育”常态课堂,我校根据规划层层推进,稳步实施,强化校长职责,实施行政推动,着力构建“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是典型引路。名教师、骨干教师开展了“送课下科”的活动,深入基层上示范课、研讨课,有力地推动课改工作的实施;二是举办论坛。对照新课标和“高效课堂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让教师们分析教学得失,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共商对策;三是推门听课。在全校强势推进以“推门听课”为抓手的教学常规评价机制,实地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重点突破,成效凸显

在“品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上,我校提出“区片联动、校际合作的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一是强化“强弱帮扶”合作办学。二是推行科组集体备课。三是倡导“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理念。

三、突出“品质教育”,补强第二课堂

1.开辟了素质拓展的主阵地——第二课堂

学校结合学生的需求,坚持以“学科塔台、学生唱戏”的原则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在“丰富”上做文章,在“多彩”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快乐,发展个性,提升能力。

2.积极推进素质拓展品牌化工作——特色学校

我校坚持“以特色促发展,树品牌强内涵”的发展之路,下大力气抓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發展轨迹,打造品牌学校。

四、坚持“品质教育”,创建课外教育

我校坚持“品质教育”下“素质本位,能力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乡土教育和人文教育为载体的“第三课堂”。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外教育工作,将学生的第三课堂建立在文化馆,名人故居等教育场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悟、思考;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城镇的人文历史、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提供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二是开办“家校合作”。通过开展与家庭、社区共建活动,创办网上家长学校,为家长和学生创造平等与沟通的机会,拓展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三是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以少年宫为依托,创办小天鹅文学社、蓓蕾文体协会,构建起面上普及、纵向深入的校外教育新网络。

展望未来,春华秋实在园中。开拓进取的园中人并未在成绩面前裹足不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园中人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围绕“安全、质量、服务、品牌”的办学思想,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创建现代化管理制度;二是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加强教育现代化工作力度,更好发挥教育互联网+的促进作用;四是继续朝着“把园洲中学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目标而奋斗!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