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函数教学宜螺旋上升

2016-10-21 16:43朱锦源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因变量学段图象

朱锦源

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代数领域里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学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教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事实果真如此难教难学吗?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和体会,我认为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宜进行螺旋上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函数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学段进行。

第一学段可以定位在“通过求解一些简单而现实的问题,感受到现实中存在许多变化的事物和现象,并且其中是有规律可寻的”。

首先,在学习函数知识初期(即在七年级的函数认识初期阶段,仅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做“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和“变化中的三角形”的实验,收集“不同高度下滑的高度h”与“其对应的下滑时间t”“三角形的底边长x”与“三角形的面积y”之间的数据,让学生先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并要求学生在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后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第二学段则通过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学习“寻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体验到掌握这些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例如在“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和“变化是的三角形”的实验中,让学生明确“支撑物高度h”与“小车下滑时间t”“三角形的底边长x”与“三角形的面积y” 都在变化,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h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x随y的变化而变化,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第三学段则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有关函数的基本概念、知识,了解研究函数的一些基本过程和方法。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就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对函数进行螺旋上升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初中阶段引入的函数概念,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用“变量”来描述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x为自变量,y为x的函数”。分析这个定义对函数概念内涵的文字描述,可以发现,它强调了函数定义中的“对应”,并且明确了“y对x是单值对应”。如前面“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和“变化是的三角形”的两个例子中,h是t的函数;y是x的函数。进而学习了解并研究各类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当然,此阶段为学习初中阶段各类函数知识的重点阶段。此阶段教师必须花费一定时间详细分类讲解,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各类函数的相关知识。

第四学段重视数形结合、加强函数与其它相关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综合。

“函数是表示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变动而变动的量。”函数自产生就和图形结下了不解之缘,函数的表示方法之一是图象法,即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表示方法的产生,将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结合这两方面的互补,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突出两者间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

由于函数与图象紧密关联: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由于图象是由点构成的,而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则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体现。当要求函数解析式时,则点坐标中的横坐标与自变量对应,纵坐标与函数值相对应,这样就能够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来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这正是体现了有序实数对与点坐标的对应关系。

函数教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函数与其它相关知识之间也存在横向联系,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正是升中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这一点应当为学生所认识。具体做法是可以各种函数与其它相关知识之间采用“混编知识归纳”。

如我在九年级升中备考复习时,把各种函数及其它关联知识进行混编归纳,形成“顺口溜”:方程函数紧相联,一直二抛反双曲;画出图象三步骤,列表描点和连线;若求解析用待定,点横自变纵对值,组成方程(组)来求解,一一对应莫忘记(点的横坐标对应函数中的自变量、点的纵坐标对应函数中的函数值)。

在归纳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相关知识时,形成“顺口溜”: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 (a≠0);a正向上a负下,对称轴是x=-b/2a(a为正数时,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开口向上;a为负数时,抛物线开口向下);要求顶点用配方,二次项系数化一后,一次项系数的一半,就是括号的第二项;[由于配方后会出现一个括号的平方的形式,如:y=a(x-h)2+k的形式中的 “-h”就是二次函数一般形式y=a(x2+bx/a+c/a)中b/a的一半(即b/2a),即二次函数一般形式经过配方后為y=a(x+b/2a)2+(4ac-b2)/4a]。

在归纳求解函数图象交点相关知识时,形成“顺口溜”:若求图象的交点,解析式组方程组。方程组解的组数,就为交点的个数。若是方程组无解,则两图象无交点。

通过以上四个学段的函数教学后,特别是经过第四学段的总结归纳后,学生在九年级的升中考试中,对于函数相关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的提高。

所以,对初中函数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逐级递进、螺旋上升,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

猜你喜欢
因变量学段图象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谈谈如何讲解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精心设计课堂 走进学生胸膛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