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开放性区域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2016-10-21 16:43何双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放性建构区域

何双燕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日益成为我们的理念。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按照建构开放性区域的这一构想,就是在区域活动中儿童应该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地积极主动地活动,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按照这一构想区域应该是让幼儿感觉到自主、快乐、温馨的像家一样。

然而,当我们直面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时,感叹现实与理想总是有落差的。主要表现在:问题一:教师成为区域活动的主导者,儿童失去自主性。问题二:区域间零散孤立,缺乏必然的联系。问题三:区域设置一成不变,缺乏新意。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结合实际,在建构开放性区域,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上做出尝试。

一、选择主题,以尊重的姿态,以幼儿为主,实现幼儿与主题的融合

在主题课程的选择上,我们着力于走一条师幼共同建构的探索之路,在师幼互动中产生主题的“焦点”“热点”。教师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接纳孩子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孩子的想法和意愿来确定区域主题。并利用家长的资源,共同参与创设和谐、融合的主题环境。

二、师幼协商制定区域规则,引导幼儿自主遵守

在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建立也十分必要,它是区域活动有序开展的保障。在我们班,活动区规则不是由教师制定,而是由幼儿的提议与协商。活动区能容纳多少人,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等,都由幼儿自己决定,教师则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一方面启发幼儿把以往制定规则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活动区规则制定中;另一方面提醒幼儿注意各活动区的特性,使制定的规则更加切合实际。

三、提供多层次、开放性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自主选择

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对象,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一方面,对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在美工区,我们提供许多扭扭棒、空酒瓶子、橡皮泥等,这些在成人眼里看似无用的东西,到孩子手上就能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另一方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区中提供五颜六色的游戏棒、七巧板、扑克牌、小珠子等材料,孩子们在摆摆弄弄的基础上还会有多种玩法。这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归结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利用自然物

自然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2.巧用废旧物品

如老師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开心理发店”;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变成“娃娃的盛装”;把矿泉水瓶做成“漂亮娃娃”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3.一物多玩

一物多玩是一种标新立异、设法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不断尝试新玩法的游戏。游戏中,应引导幼儿先观察材料,从材料性能着手,通过试一试,玩一玩,新花样层出不穷。如在手工区,我们提供简单的各色珠子与线,让幼儿进行串珠。开始幼儿只会单纯的一色串,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串珠能力后,我们及时在墙壁上张贴间隔串、规律串等标志,让幼儿学习根据标志操作;接着再让幼儿按幼儿意愿创造性地进行串项链、腰带、手镯等饰品及风铃吊饰、进行串珠画等,鼓励幼儿不断玩出新花样。

四、优化教师指导方式,推动幼儿自主操作

1.细致的观察和引导

一是活动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去支持、推进幼儿的学习,要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寻找、发现孩子活动时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们的内在需要和个体差异,然后决定如何协调环境、提供材料。二是观察活动材料的有效性,如通过观察材料投放的难易程度、量的多少、材料的使用频率等,了解材料是否满足幼儿需要,避免盲目跟随现象。

2.开放式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我们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指导方法。一是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采用弯腰、半蹲姿势与幼儿对话,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二是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采用“你是怎么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寻找答案。三是在指导幼儿活动时,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投以赏识的目光,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

五、积极的互动评价,激发幼儿自主交流

评价是区域活动的点睛之笔,能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得到升华。切忌虎头蛇尾,活动时轰轰烈烈,结束时却草草收尾。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幼儿互评和自评等多种方式。一可以评价是非,对好的现象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不良的现象要有效遏制。二可以评价学习方法,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三可以自发交流,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

如在认识鲜花与干花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鲜花与干花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的花朵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鲜花还是干花,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使幼儿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区域环境,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和创造活动,保证幼儿在其活动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丰富体验。幼儿兴趣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猜你喜欢
开放性建构区域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擦桌子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