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混龄区域活动的探究

2016-10-21 16:43刘丽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年龄儿童家长

刘丽梅

混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有待研究和开发的一个课题。随着人们对幼儿发展规律和特点认识的深入,这一课题将会愈发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研究,其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具体。所以我园开展了《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互动行为研究》。我园针对混龄教学老师和家长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把3-6岁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

二、实施混龄教育的好处是什么

在混龄教学中,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在接近自然的社会环境中和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学习关心、理解、分享、轮流和合作等社会性行为,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性技能的发展。

在混龄班中,儿童在同龄班级里有可能产生的学习压力的挫折感大为减少,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儿童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老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儿童的个性化特点,多角度地观察每个孩子,并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修改化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孩子语言发展,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處过程中,大孩子会用语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会通过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调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大孩子的话。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说许多话,会把不同家庭的习惯用语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使其他孩子学会各种不同的讲法和语气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一些家庭化的社区生活或幼儿园中,孩子们会把大人按年龄分别加以血缘关系的称呼,比如爷爷奶奶、大姨小姑、叔叔伯伯,使孩子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也加上许多自然亲情的关系。这一关系有利于孩子以一种热情、友善、积极的态度与别人交往。在国外,父母经常会为孩子约邻居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群体生活机会。在充满爱心和互相关怀的气氛下,孩子们独立性强,不但能自己服务,也能帮助别人。这样孩子比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使他们更积极地从集体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从儿童未来的发展看,他们在幼儿园和小学基本上都是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但是将来他们总要走向社会,总要与不同年龄的人交往。儿童太需要不同年龄的伙伴了,太需要这种交往了。混龄教育正是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儿童创设交往的环境。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种准备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混龄环境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尤其弥补了独生子女在交往上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关心他人、体验分享、友爱互助、学习合作的机会。

可见,实施混龄教学在实践层面上讲具有积极意义和成效。所以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混龄班的大龄孩子会不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呢?大孩子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呢?从以上分析看来是不会受有这些问题的,家长们也可以放心。混龄班并不是自然地把孩子放在一起,任其去发展,大人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标准的。大孩子应该怎样对待小孩子,都要依照这个标准来做。

三、如何实施混龄教学

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发展水平会有差异,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会有相同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而且非普遍性的发展为儿童相互学习和帮助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儿童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正好促进儿童之间相互学习。把非普遍性理论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最适宜的教育手段就是打破年龄界限,实施混龄教学,把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展特点和个性特征的儿童组织在一起,打破整齐划一的集体,为儿童创造一个多元学习的共同体,实施多元教学法。

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可能性是多样的,因此混龄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是多样的:不分年龄,按幼儿兴趣来组织活动;按幼儿的年龄分组组织活动;按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分组;根据某种特殊需要,打乱班级组合,组织一些全园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外出参观等);实施混龄编班,把不同年龄的儿童组织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这些活动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实施混龄教学对老师和家长来说难以马上接受。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中的困惑使得开展混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些挑战。

挑战一,混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同龄班上水平相对齐整的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心理需要,要使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有序展开,需要教师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在准备课程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考虑周全。如果老师不能更敏锐的捕捉和引导孩子的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与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那么,混龄教育非但起不到混龄教育的意义,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混龄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挑战二,家长的质疑和阻力。许多幼儿家长对混龄编班这一有别于我国传统班级形式的新形式难以认同:年长幼儿的家长可能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幼幼儿在一起,发展上要“吃亏”;年幼幼儿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长幼儿在一起,交往上会“受欺负”。因此,要让家长信服和争取家长的配合,教师尚须不懈努力,让家长能从混龄教学中真正看到孩子的进步。

挑战三,教育环节上的衔接问题。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体制是儿童从小班逐步升到大班,然后上小学。在实施混龄教学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也是一个难题。

四、从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开始

混龄教育是我园刚实施探索的活动方式,所以我们先从《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互动行为研究》开始。区域混龄活动就是让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区域活动形式。在这个区域里投放了大中小班幼儿都适合的材料,幼儿们可以自由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会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可养成儿童之间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让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引导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希望在这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关经验和获得更多的成果能够展示给同行姐妹们一起分享。

猜你喜欢
年龄儿童家长
家长错了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年龄的秘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