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赢了”学生,而是“赢得”学生

2016-10-21 16:43翟慧珍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果糖贝贝教育工作者

翟慧珍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对人性理解的艺术。过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高高在上,爱摆架子,动辄训人,总是从事件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去顾学生的感受,觉得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赢了学生就赢了教育。隨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过去的“赢了”学生的教育模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局势。当今,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从情感上感化学生,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真正做到赢得学生,赢得教育。

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碰到两个学生打架,其中一个用砖头砸向另一个。陶先生在制止了事件继续发展后,让拿砖头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去。自己则对事情稍做处理后也回到办公室。这时那个学生已经在办公室等候了。

陶先生拿出第一块水果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来,你反而比我先到了。”学生听后一团疑惑。

这时陶先生又拿出第二块水果糖,“这也是应该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停下来,你马上就停了下来,表示了对我的尊重。”学生听后仍然不解其意。

陶先生又拿出第三块水果糖,“与你打架的同学是一个经常欺负女同学的学生,我对你的侠义精神表示敬意。”这时那位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

“老师,无论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都是不对的。”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水果糖,“你已经认识了错误,咱们的谈话也应该到此结束了。”

很多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打架事件的时候,往往都是严厉训斥学生,处分学生,见家长,写检讨等。这些做法虽然可以平息、解决打架问题,但无形中失去了学生对老师,对学校的信任。在扮演法官角色之前,先要做好关怀者的角色。

我认为陶行知先生的做法是真正的赢得学生,赢得教育。那么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做到赢得学生,赢得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表达出对学生感受的理解

遇到犯错的学生不要马上急着去解决问题,不要一味的去指责、批评学生,长期下去,我们会在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心越推越远,可想而知,到时的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上课睡觉是常有的事,很多教师马上就会指责学生,认为学生上课睡觉就是不对的,没个学生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确实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学生不会睡觉了,但从此学生也不会再信服你这个老师了。我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的自尊。如果我们先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理解学生,包容学生,教育效果会更好,会真正赢得学生。

二、表达出对学生的同情,但不是宽恕

同情并不等于你认同或宽恕学生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学生的感受。你如果告诉学生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当我们真诚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学生此时就会愿意听我们的。

学生:老师,我被打了。

老师:疼吗?

学生:有点委屈,想哭。

老师:肯定很疼吧,老师给你上点药就不那么疼了。看到你被打成这样,老师心里很难过。

……

我想这位老师的处理一定能赢得这位学生的肯定,学生肯定会非常敬佩这位老师。面对学生打架事件,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为什么打架,严厉训斥学生,惩罚学生。这位老师首先从学生的感受去考虑,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后再去针对打架事件去处理。告诉学生我们的感受,相当于放下了老师的架子,更像学生的亲密朋友去关心理解他,双方才会有很好的沟通,才能达成教育共识。

三、让学生关注问题的解决

问学生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他有什么想法。如果学生没有任何想法,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批评的艺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一心贪玩,居然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超市。小女孩只顾与她的贝贝说着悄悄话,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条规矩,当她上了二楼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才发现小狗已没地方藏,她挺着急,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商场的保安,等待着想象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仅没有生气,还笑眯眯地看了看她,问: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轻轻回答:它叫贝贝。而那位叔叔也就再次笑了笑,摸了摸小狗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但既然来了也就不难为你了,请离开时记住,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 这是多么美妙的劝告,又是多么美妙的批评啊。保安的这段话,立刻给小女孩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美好印象——原来批评可以是甜的!

这个事件虽然不是发生在教育工作中,但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有很多类似的事件发生。同样是批评,保安的批评却带着甜味,像蜜糖般,让人乐于接受,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保安的做法优先考虑的是小女孩的感受,后面再去关注问题的解决。我想:如果这位保安做教师的话,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为他懂得尊重孩子,他有一颗宽容的心去感化孩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我们为何不学学保安的做法,试试这种带有甜味的批评呢?

在教育事业的岗位上,我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心认真的去教育学生。为了学生的进步,我们大多数老师都会找学生谈心,进行教育。但有时候越是这样找学生谈心,学生越是没话说,有时就像审犯人一样,场面很尴尬。很多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总是喜欢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不善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想法,这样严厉的批评有时反而会让学生更加的厌恶你,效果反倒更差。如果我们能成为学生的“自己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和他们一起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他们会觉得老师关心他,觉得老师是自己人,慢慢的就会信任你,也不会有对抗的情绪。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赢了”学生,而是“赢得”学生。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理论中思考总结,在实践中认真摸索,真诚、善良、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赢得”学生,“赢得”教育。

猜你喜欢
水果糖贝贝教育工作者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贝贝失踪了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冬天来了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童年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水果糖的味道
水果糖奇观
情迷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