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出现乱咬现象的探究

2016-10-21 16:43倪梦求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指甲手指误区

倪梦求

一、幼儿出现乱咬的现象的成因

首先,在幼儿4周-14个月的时候,幼儿的口腔发育已初步完善,此时的幼儿就喜欢什么都往自己嘴里塞,来进行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探索,这也证明幼儿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把物体送到嘴里,这说明幼儿手、口互相协调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其次,马里兰大学内森·福克斯的研究发现,婴儿期的害羞最早是出于本能。他用脑电图扫描仪监测一组9个月大的婴儿的脑部活动。面对陌生人的问候,性格外向的幼儿会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脑电图扫描显示他们大脑中掌控的积极情绪如“愉快”的区域会活跃起来,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则会显得紧张、焦虑不安,大脑中掌控忧虑、恐惧情绪的区域变得很活跃。然而很多幼儿在处于很紧张、焦虑的时候,往往都会通过咬手指、咬衣服等行为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再次,幼儿对于周边陌生的人和物需要适应的过程,他们一般都言语贫乏,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他们常常用推、拉、咬、打等这种非常的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有时候,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幼儿,会好端端地突然咬伤自己身边的玩伴,问其原因,大多是“其实我很喜欢他,我想和他一起玩,可是他不让,所以我才咬他的。”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好好引导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很好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最后,幼儿只有在咬手指、咬衣服,甚至咬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慰籍,得到了满足,才会将这一不良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为习惯。

二、 剖析幼儿乱咬的不良影响

(一)未及时纠正的坏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是长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易使幼儿有暴力倾向。

二是缺少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幼儿更害怕面对。

[案例] 小C,女,4岁,平时很少到外面和小朋友玩耍,幼儿园的老师也说她内向、胆怯、不合群。家里来了客人,她也从来不主动打招呼。上幼儿园后,老师、小朋友一和她讲话,她就咬手指。

对于容易退缩、适应能力差的小C来说,因为家长没有刻意地提供更多的环境刺激,从而显得她在群体中看上去比较内向、胆怯、不合群,这是由先天的气质类型所决定的。所以,家长要有耐心,多给幼儿创造与人接触的机会,让她慢慢去感受和适应,而不要指责或强迫她。如果家长多给她创造与别人接触的机会,她就会逐渐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家长也要允许她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要强迫她非得用语言,否则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困扰,让她更退缩。

三是不懂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影响幼儿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家长纠正幼儿坏习惯的误区

误区一:斥责幼儿。当發现幼儿吮吸手指时就大声训斥:“怎么又把手放在嘴里了?脏不脏?昨天不是和你说过了吗?怎么又忘了?!”有些家长有时甚至把幼儿吓哭。

误区二:强拉硬拽。当发现幼儿在咬指甲时,使劲一拉,强行拉开幼儿的手。

误区三:恐吓幼儿。当发现幼儿吮吸手指时,就说:“唉呀,手上有小虫子,你放在嘴里吧,一会小虫子就钻到你肚子里去,然后咬你的肚子,把你咬的很疼很疼。”当发现幼儿在咬指甲时,就吓唬幼儿,说:“唉呀,你再咬,你再咬,一会咬出血来,晚上大灰狼就来吃你,大灰狼最喜欢吃咬指甲的小朋友了!”

三、如何纠正幼儿爱乱咬的习惯

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来看,乱咬不仅是个营养问题,还是个心理问题,幼儿爱咬东西,有时候反映的是幼儿的环境缺乏刺激,或者是早期喂养不当,经常挨饿,有时候可能是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这些习惯养成的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这些幼儿,通常由于咬东西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那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纠正他呢?

(一)要关心爱护幼儿

关心爱护幼儿,满足幼儿被爱、被关注的需要,多与幼儿交流情感,进行肌肤接触,如陪他游戏、郊游等,消除他的焦虑、紧张的情绪,使幼儿获得一种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平时加强卫生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平时加强卫生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把好晨检关,发现幼儿指甲长长了,就要及时修剪。平时也要培养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用脏手扣鼻子或揉眼睛等好习惯。

(三)切勿批评和责怪幼儿

切勿批评和责怪幼儿,也不要过于关注幼儿的咬指甲行为,要了解并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引导他把注意力转向游戏和学习活动,多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

(四)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活动场所

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活动场所,鼓励幼儿多和他的同伴一起玩耍,要安排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手工活动,尽可能地使幼儿不闲着。可以采用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要手段,引导幼儿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一些朋友,如让幼儿和其他一些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等,以此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幼儿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幼儿咬指甲的坏习惯。

(五)增加幼儿咀嚼的机会、缓解幼儿的特殊需要

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长牙期,会因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感觉牙痒痒,于是有不少幼儿由于牙痒而咬人,此时应当增加幼儿咀嚼的机会从而缓解他牙痒的需要。 家长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帮助幼儿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六)帮助幼儿掌握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

有些幼儿交往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会采取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对于这些幼儿,家长应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降低这些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无所适从、极力想吸引他人注意的焦虑。

(七)心理疗法来消除幼儿的紧张

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幼儿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猜你喜欢
指甲手指误区
一根手指点点点
手指被“卡”住了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指甲钳的收藏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笔穿手指
剪指甲
布朗紧张时 会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