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的视角设计语言活动

2016-10-21 16:43秦诗琪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目标儿童教材

秦诗琪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渐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总的来说,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如下。

一、创设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及时把握语言发展关键期

个体出生后,虽然具有健全的大脑和言语器官等说话的物质条件。但是,如果他们从未听过的语言,也是永远不会说的。

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语言可以提高幼儿道德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受到成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后,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哪些是“对的”行为、哪些是“不对的”行为,并能在成人的要求下做出符合成人要求的“对的”道德行为。

2.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语音需要感知,语汇需要记忆,语义需要理解,语法需要抽象与概括,而语言的及时输出、准确输入和正确理解则需要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

3.语言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审美能力

语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趋真、向善、求美的美好情操。

4.语言可以激励儿童积极参与劳动。

三、加强儿童人际关系交往,促進儿童适应社会

随着个体的发展,儿童学会了运用语言这一工作,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自我,与周围人进行交际,交际经验的获得又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并促进其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积极发挥口头语言,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发展其口头语言。在语言活动课中,儿童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语言活动课的设计要在儿童主动参与上下功夫,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要想真正的从幼儿视角设计语言活动就必须先了解幼儿,三到六岁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从直接接触的客体及社会经验中,主动的构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而成人往往希望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幼儿,设计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意无意的扼杀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二)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愿意做有趣的事,他们的积极性也主要从兴趣出发,没有兴趣的学习,幼儿往往不能坚持。

(三)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

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性为主,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往往也是无意记忆。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

内隐学习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特征。它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四)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个体经验与情感体验在幼儿的学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幼儿的学习主要以实践为主,直接参与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要素。

(五)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直观形象性是幼儿学习的突出特点。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抽象的学习材料幼儿难以接受,而在语言指导下使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活动最适合幼儿。

(六)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幼儿的学习,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幼儿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安全的心理氛围,处于安全及收尊重的群体环境中,幼儿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

(七)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也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认知与理解。幼儿经过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了解万事万物,并将其对事物的了解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设计幼儿语言活动室应充分的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需上课前钻研教材。

当我们拿到一个语言教材时,首先要想的是“应该教给幼儿什么”,其次教材中对幼儿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重点);教材中幼儿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挖掘内在价值,掌握教材特点,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还应结合课程标准,备幼儿、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只有做到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制定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订得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影响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教育活动目标可分为终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其中,活动目标(即具体的每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处于最具体的层次,也是最贴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第三,教师要明确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

从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来看,语言教育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是内容和形式最终都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不能只追求表面热闹,而实际上却没有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活动。

第四,教师在活动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儿童提供充分语言创造的环境和机会以及多种形式的语言操作。

第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成为活动和学习的主角,教师则很好的扮演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

总之,语文活动课程应以儿童为主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视儿童为自由者和探索者,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正如郭沫若所说的“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儿童享受学习的欢乐。

猜你喜欢
目标儿童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