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 促进作文教学

2016-10-21 21:08王苾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例子教材课文

王苾芬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仍然写不出象样的文章。作文教学,到底路在何方?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他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他也明确地告诉大家课文就是个“例子”。确实如此,教材所选的课文未必都是最优秀的,但却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我们能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

一、用好“例子”,从课文中积累丰富素材

没有丰富的素材,再高明的作家也无法写出内容充实的作品。现在的学生忙于学业,没有丰富的见闻和经历,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言之无物,要么是老生常弹。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引导得当,利用合理,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素材宝库。

首先,一些作者的经历、逸闻就是不错的写作素材。比如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的“早”字,宋濂百里奔走求师,范仲淹日啖粥以冷水沃脸苦读等等,不都可以成为“勤奋”之类的主题作文很适当的材料吗?

其次,课文所叙写的人和事也是重要的素材来源。滕子京贬谪而宠辱不惊重修岳阳楼,藤野先生公正无私坦诚关怀弱国学子……这样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不需太多的语言修饰,只要随手拿来,巧手组织,就可缀成美文佳作。

笔者在给学生讲片段式结构作文的时候,曾下水示范了一篇文章《那一束眼光》,我以鲁迅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药》、《社戏》、《孔乙己》、《阿长与〈山海经〉》为素材,从“那一束眼光是犀利的”、“那一束眼光是敏锐的”、“那一束眼光是温情的”三个角度来展现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表达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示范之后,一些同学受到启发,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写作中,就很好地用到了相关的课文内容,很快就完成了写作练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用好“例子”,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无非是要从内容和表达两个大的方面给学生以最好的学习和示范,而且在单元编排时都会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蜡烛》一课,有两个写作的技巧值得学生借鉴:一是它以蜡烛为载体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蕴,既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又可作为行文的线索,使得文脉清晰;二是课文中对炮火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环境氛围,烘托了人物。所以我在上这一课时,就以这两点为重点,并且设计了相应的写作训练。后来有一位同学以《血·泪》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在“交通安全”的主题征文中获奖,其中的环境描写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充分肯定。再比如,七年级的课文中有冰心的散文《观舞记》,里面有这样几段文字: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这几段文字句式整齐,氣势磅礴,语言优美,如果把它借鉴过来,做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都应有锦上添花之效果。我在这一课教学时就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并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模仿。

三、用好“例子”,从课文中体察人生百态

写作不仅仅是材料的堆加、技巧的运用,更是情感的流露、思想的表达。要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就需要写作者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动情之点、感人之处。现代社会信息繁杂,非主流的价值观屡屡可见,初中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来影响,对社会百态的认识往往肤浅或片面,在写作中就表现为无病呻吟或偏激失当。而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就像智者一般,会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方向,开启学生心智,擦亮学生眼睛。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当我们感动于父亲伟大而琐碎的爱时,是不是更应该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愧疚,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所作所为呢?而前贤今人的伟大情怀更是一剂良药,可以化解学生心中诸多困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要我们笑对挫折,泰然处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告诉我们要胸怀天下……这些内容,无一不给学生美的熏陶,精神的洗礼。我想,如果我们用好了这些“例子”,学生就看得见花,听得见曲,懂得了情,而他笔下汩汩流淌的必然是至美至真的文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课文”活水来。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使写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黄山市歙县新安中学。

猜你喜欢
例子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