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及华服文化发展探究

2016-10-21 00:42秦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华服礼仪服饰

秦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所崇尚的是“道”,这里所讲的“道”是经过中国历代思想家反复思考、推敲、锤炼,才得出的智慧结晶。这些思想所代表的是对人性理智的思考以及表述,当然也是它们让我们明白如何去做人,怎样立足于这个世界,还有怎样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格,逐步进化成我们所谓的“德”,进而占据着中国人不朽的灵魂。但是“德”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要想真正把“德”植入人民的心坎里,就要像魔术师一样把它变成一粒粒种子,播进每个人的心里,把 “德”分化成若干份,比如说儒家思想中的有忠、孝、谦、敬、勤、爱等。 “礼仪”是先人大家们对这些称呼的总称,而这些礼仪的“种子”也无时无刻不规范着我们,使我们每个人能变得更加完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而德正是这个体系的中心。这正是我们要做的一项研究,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国,自古对文化就尤为重视。所谓华服即为深衣。汉创建初期,我们的祖先声名远播,自此汉族声名鹊起,汉族也是我们民族的惯称,所以,华服又称作汉服。历史是一个万花筒,从不同的面看到的风景总是有不同的韵味。“衣食住行”乃人类生活的几大基本元素,我们的先人把礼仪具化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也在着装中设置明显差异来体现,先贤把他们的理论放进了人们的日常穿着之中,比如袖口讲究圆润,领口讲究挺拔正方,表示方正。背后的缝经线从上至下如竖联一样直而不偏,表示正直;衣服的下摆放平整,表示公正。就连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先上衣下裳分裁,然后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等等。由此看来,服饰的变化从不同的层面都能反映当代人的文明程度以及心理特征,是文化的一个浓妆重彩的剪影。所谓华服,便是汉服,也就是汉族人所穿的服饰。汉服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着装,经历着繁荣和消亡的更替。每朝不同的政权要求,掌权人对人民的态度,以及人民对掌权人的反应从服饰的变化中也清晰可见。

当我们走进了近现代,我们所尊崇的传统文化却在逐步缺失,甚至消亡。我国曾被外人称之为衣冠之国,遥看今日却早已不能与往昔同日而语,甚至于出现了空档期。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出现了起色与活力,但由于摒弃了本族文化的传统风格,以及外国文化的强烈冲击,我国的传统服装风格越来越惨淡。经过对各种史料文献记载的查勘,从传统礼仪和服饰的角度来研究华服的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集中于对概念的关注,不过就文化本身来说,并无太大建树。在《服饰智道》里写道:“礼,为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所倡导,更为历史统治者所遵守奉行······故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庶民贱人,都均需明礼,知礼,识礼,更须在日常、年节的衣食住行、婚丧游乐、交接往来活动中尊仪行事,否则,便有越轨僭反之嫌。”因此,礼仪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我国经历了几千年传统的封建统治,在服装方面最高统治者都是制冠制,仪礼、舆服。这就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服饰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我们的华服反映了各个朝代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对未来有着巨大的先导性。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历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五十六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这些服饰与汉服密不可分,它们的发展和汉服的发展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的。然而可惜的是,我国服饰的研究多偏重于服饰和历史、生理、心理、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而关于服饰文化的研究不多,少有专注于文化这个大概念中研究服饰,或者从传统文化礼仪方面来探究服饰的特点。实际上,传统礼仪是我国文化一个巨大的枝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瑰丽文化这棵大树上,传统礼仪如同树干一般起着强大支撑的作用。

在欧洲西方国家,最早出版关于服饰的书刊是在德国,书名标示为《描绘欧洲各国女士服饰的画册》。随着这本书流传于世,人们也逐渐发现了不少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仅仅从服饰本身这个角度来研究会略显单薄。于是研究者们试图把眼光放在服装发展史上,并且偏重于服饰的工艺和文化的研究上,如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女子大学所编的《文化服装讲座》,就是植根于文化,抽丝剥茧地研究服饰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人文科学开始兴起,大家渐渐发现,服饰并不是只有以上所述几个方面,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服饰与传统这个层面上。于是,在后来出现的麦克·巴特贝里和阿丽安·巴特贝里的《时装—历史的镜子》、日本的千村典《流行服饰的历史—为学习现代的服饰设计》以及飞利浦《文化·历史》都是从历史上寻找服饰文化的源头,沿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发现历史演变的轨迹。

中华民族一直享有“衣冠上国”之盛名。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绕不开的篇章。公元前1100年,周公“制礼为乐”,制度明确地对贵族和平民的服饰作出规定。孔子在《論语·乡党》中说:“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意思是当你见到穿孝服的人,即使你们之间关系很紧密或是朋友,也一定要面目带有庄严哀悼的神色;①当你见到穿官服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对方平常平易近人,也一定要以礼待人。而在街上遇上穿丧服的人,就更应该探下身去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尊重的意思。在参加盛大的宴会时,态度一定变得谦卑有礼。礼仪文化孕育了服饰,同时服饰也投射出了礼仪,服饰是人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聚合体,体现着文化的特征。礼仪在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华服更是影响深远。是故,中国传统礼仪与华服非常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研究。其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非常具有特色文化,凝聚了千年先贤们的智慧,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不仅如此,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在90多个国家开设了300多个课堂和300多个孔子学院,以此宣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但是,令人叹息的是,在我国国内传统礼仪越来越被轻视。因此,现在强调的不仅是中国传统礼仪与华服,同时也试图提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关注度。其二,华服又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即位时期,以华夏礼仪中心演化而成,历史悠久。民族服饰于个人是文化和民族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体现。《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本文更多侧重文化价值和保护,关注中国传统礼仪,关注华服,使人们在传统文化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华服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历史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等等。其三,中国传统礼仪大致分为“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从这五大类中寻找与华服有相关的连接点,以此开展并扩展研究。

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吉礼中包括:祭天神②、祭地祗?、祭人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嘉礼的主要内容有飨燕饮食之礼、婚冠之礼等。提炼代表性传统礼仪,并研究其相关的服饰与服饰制度。通过《后汉书·舆服志》与汉赋中对服饰的描述分为:服饰形象、化妆和配饰、面料与工艺,以及等级制度。《礼记·深衣》中载:“古有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夫,长毋盖土。”“曳长裾,飞广袖,奋长缨”正是最好地说明了君王礼服的样式。汉赋中也多描述于帝王、后妃、宫廷武士的服饰形象。汉代的礼仪制度对不同地位的人物服饰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物服饰的种类、样式、质地、颜色以及穿着的规范也不尽相同。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将五礼分成了吉礼、凶礼、军礼、兵礼、嘉礼。

吉礼指祭祀之礼。古人祭祀为求吉祥,故称吉礼。《周礼》分之为三等。第一等是昊天上帝,他是百神之首。古代只有天子才有祭天的权利,每年当冬天来临之时,天子在国都用“禋祀”祭昊天上帝。第二等是日月星辰。“星辰”是指金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和二十八宿,是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祭日月星辰用“实柴”之祀。第三等是凡是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祭这一类星用“槱燎”之祀。

接下来就是凶礼,为哀殇、悲忧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兇礼哀邦国之忧。”它的中心思想是:以丧礼悲死亡,以荒礼悲百姓,以吊礼悲天灾,以桧礼悲战败,以恤礼悲寇乱。其中,丧礼一般是穿着不同的服丧以及用穿着时间长短来表达不同程度的悲伤;荒礼当国家部分地区发生天灾时,国王与群臣都采取减膳、禁乐等方式来表示同情;吊礼当对同盟国或挚友出现意外灾害时,而进行宽慰的一种礼节。这三种礼节各级贵族都可举行。

宾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据《周礼》载,宾礼就是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的礼仪,其名目有六种:“春见日朝,夏见日宗,秋见日觐,冬见日遇。” 即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项。宾礼包括朝礼、相见礼、蕃王来朝礼。

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嘉礼是饮食、婚宴、宾射、贺庆之礼的总称。嘉是善、好的寓意。是为人心向善而制定的礼仪,所以称之为嘉礼。嘉礼也分为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燕飨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巡守礼等。

通过这些不同的传统礼仪规范,汲取过去历史文化中的养分,来为现代的服饰创作寻找灵感。当今世界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发展的路途上有时候会比较容易遗忘我们的过去。在应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思想意识不断变化的情态下,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精神境界来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而我们的传统礼仪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我们行动的方向,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文化礼仪如同一双苍老的手,指引着民族的去向。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具象表述,对促进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我们应传承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快我国文明进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同时我们的华服是历史老人双手上密布的纹路,这些纹路记录着我们文化的来源,传承着民族的精神。我们从传统礼仪和华服的角度来了解我们是一个如何的民族,又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未来,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完成的一个命题。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华服礼仪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假日绽放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华服之魅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