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0-21 06:10赖素华
财会学习 2016年6期
关键词:必要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赖素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日益加深,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不断涌现,不仅直接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逐渐成为了业界人士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拟以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框架的理论模型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理论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引起业界人士的关心和重视,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单位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逐渐意识到了内部控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交流以及监督控制五个基本的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一)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就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来看,一方面一些单位的组织机构不够合理,不能满足社会环境和国家政治环境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内部控制效率低下,缺乏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不够高;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二)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又一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挽救措施,工作人员的风险规避意识不够强,风险控制没有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使得事业单位一旦遇到风险事件,就形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为事业单位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够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职位不明确、责任模糊的情况,而且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做根本的约束和保障,当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融入到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去,对于单位资产管控工作容易出现一把手现象,资产的登记、清查、核算工作不够严谨,进而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此外,对于资产的采购也缺乏严格的预算管控工作,进而导致单位存在大量的闲置资产,造成了资金的损失。

(四)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又一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之间为了一己私利,不愿意和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单位缺乏配套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被孤立起来,信息传达不畅通。

(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

据调查,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只能依靠部门内部或者权利相当的部门来进行,其监督力度不够,即使出现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权利对其进行管理,这也就使得监督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失去了监督的内部控制,也就更容易出现工作中的纰漏;此外,一些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控规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是敏感度不够强,进而不仅降低了监督管控工作的绩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业单位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的获得,所以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势在必行,此外,有效的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单位财务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能够确保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对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的获得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应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大环境

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大环境是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需要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单位领导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身作则,做好相关的宣传和牵引工作;二是完善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适当精简机构,采用轮岗制和责任制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是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将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融入到单位的文化建设中去,使其对工作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

事实上,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预防不合法、高风险或者低效的行为发生,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预防上述问题的关键,所以要求事业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事业单位要明确什么是风险评估,单位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算是风险,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的目标是什么,明确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目标;第二,要求单位具备一定的风险预防能力,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方案;第三,对于风险事件要进行充分、合理、全面的分析,找出造成风险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加强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本质和核心环节,所以需要事业单位首先要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根本原则,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细化相关的准则和标准,提高其执行力;其次,强化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力度,例如资产管理、财产保护、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授权审批、运营分析等各个环节,确保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执行策略,做到人尽其责,避免一人独大的现象,使每个人能够积极负责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任务,并且与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人积极配合,避免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使得单位的各项账目做到明确、细致、严谨。

(四)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力度

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力度的加强也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沟通意识,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积极地、自觉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传递,保证单位内部信息的畅通;另一方面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使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能够实现时时的沟通和交流;此外,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交流系统,以确保信息交流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控力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所以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来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管控力度,即一是要完善配套的监督规范,制定一个合理的监督管控标准;二是要建立独立的监督管控部门,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坚决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三是要掌握好监督管控的度,避免过度监督管控而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避免监督管控力度不足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和失误;四是要加强外部监督审计的力度,使得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实现有机的结合。

四、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管理运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相比企业单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还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业内人士一定要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本文仅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华.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1).

[2]代方舟.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6(01).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城市排水管理处)

猜你喜欢
必要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