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

2016-10-22 08:14谢金东杨燕燕林玮俞春英周建华刘德强王训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福州350122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粒细胞

谢金东杨燕燕林玮俞春英周建华刘德强王训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福州350122)

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

谢金东杨燕燕林玮俞春英周建华刘德强王训立*
(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福州350122)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检测仪器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的四大要素之一,被比喻为活的试剂,而大鼠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药物学和代谢性疾病等研究,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综观各种文献资料表明,目前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较多[1-6],但由于动物品种品系[7]、微生物控制等级[8-9]、年龄[10]、性别[11]、饲养环境、营养状况、样本采集时间[12]、麻醉因素[13]、检测方法、样本大小等条件不同,所得正常值指标也有很大差异,影响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因素较多。近年来,这些因素为多数科研工作者所重视并加以考虑,但是,检测仪器对实验动物的血液生理生化数据方面产生的误差,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因而,造成试验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可靠。本研究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生理指标,并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得数据进行比较,探讨检测仪器对测定指标的影响,为大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SD大鼠36只,体重(200±20 g),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12-0002。动物饲养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YXK(闽)2014-0001。分笼饲养,每笼5只,雌雄动物分开,以避免因交配导致妊娠。饲养条件可控,饲养室温度20~26℃,日温差不超过3℃,湿度50%~70%,光照12 h明,12 h暗,饲料为全价营养饲料,饮用无菌洁净水。

1.2仪器三洋MLS-3750高压灭菌器;Sysmex XT-2000iV全自动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雅培CD-Ruby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3耗材试剂3%水合氯醛,眼科剪,止血钳,刀片,灭菌棉签,75%酒精,一次性采血管,EDTA抗凝管。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试剂,含稀释液(CELLPACK),20 L/盒;血红蛋白溶血素(SULFILOYSER),5 L/盒;嗜碱性粒细胞溶血素(STROMATOLYSERFB),5 L/盒;白细胞分类溶血素(STROMATOLYSER-4DL),2 L/盒;白细胞分类染色液(STROMATOLYSER-4DS),42 mL×3/盒;网织红细胞稀释染色液(RET-SEARCHⅡ),1 L(Lyse)+12 mL(Dye)/盒;清洁剂(CELLCLEAN),50 mL;XT-2000iV专用耗材、质控物。

1.4试验方法SD大鼠空腹12 h后腹腔注射麻醉剂,注射量为0.5 mL/100g。SD大鼠麻醉后采用仰卧位,以翻正反射消失且无疼痛反应作为SD大鼠麻醉完毕适合采血的标准,每只大鼠用采血针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3 mL至EDTA抗凝管,轻轻摇动至与抗凝剂完全混合。并在2 h内用Sysmex XT-2000iV全自动动物血液分析仪和雅培CD-Ruby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同一份血样的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嗜中性白细胞数量(NEUT)、淋巴细胞数量(LYMP)、单核细胞数量(MONO)、嗜酸性粒细胞数量(EOS)、嗜碱性粒细胞数量(BASO)、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数量(PL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1.5统计方法数据统计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试验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将凝血或溶血的血液标本弃去不用后得到16只雄性和14只雌性SD大鼠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见表1。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单核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两种仪器检测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D大鼠20项血液生理指标大部分有差异,除嗜酸性粒细胞外,白细胞和血小板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红细胞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四大基本要素是实验动物、仪器设备、信息资料和化学试剂(即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 and Reagent)。仪器设备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四个要素之一,其检测的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动物的血细胞形态、大小、数量和分类与人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血液学特性也不相同。韩芬如[14]研究认为,随着脊椎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红细胞的数量由少增多;细胞的形态由长椭圆形、椭圆盘形、双凹椭圆形到双凹圆盘形;细胞体积由大变小,由有核到无核,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白细胞的种类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多。因此,不同种类动物的血液指标检测对仪器的要求也不一样。而采用实验动物专用的全自动多物种动物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进行测定,取得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疑更加科学、准确和可靠。

表1 不同仪器检测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的比较(±s)

检测结果显示,同一血液样品用两种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20项指标,其中13项指标有极显著差异,3项指标显著差异,4项指标无差异,说明不同仪器对大鼠血液指标检测有影响。这与汪嘉等[15]的研究结论一致,其认为在动物血细胞分类计数试验研究时,选用具备相应动物模式的血细胞分析仪更严谨。血细胞分析仪是根据其检测对象的生物学特征采用相应的设计原理、应用软件以及配套试剂等设计制造而成的[16]。人用血细胞分析仪是针对人类的血液学特性而设计制造的,而动物血液分析仪则根据不同动物种类,设计不同动物检测模式,在细胞分类、大小、参考值范围等方面更符合不同种类动物血液学特征。

[1]方喜业.医学实验动物学[M].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36-237.

[2]施新猷.医学动物实验方法[M].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22-524.

[3]李厚达.实验动物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413-420.

[4]苗明三.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36-354.

[5]钟品红.哺乳类实验动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03-408.

[6]Mitruka B M.Biochemical and Hematotogical Reference Values In Normal Experimental Animals[M].Masson Publishing USA,Inc,1977.

[7]胡建武,卢胜明,车路平,等.10种常见SPF级实验大、小鼠血液学及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探讨[J].实验动物科学,2007,24(2):5-10.

[8]詹纯列,肖育华,李新春,等.普通级、SPF级SD、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的测定与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2):94-96.

[9]王荫槐,孙淑华,王玉琢,等.已知菌Wistar大鼠血液血清生化正常值的测定[J].实验动物科学,1992,9(2):11-13.

10]仉慧敏,孙淑华,胡晓燕,等.无菌大鼠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测定[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5):26-31.

[11]王莉,唐大轩,熊静悦,等.不同月龄SPF级SD大鼠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J].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2):903-905,908.

[12]陈颖,卢祺炯,宣尧仙.实验动物血液学指标不同测定时间测定结果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79-1080.

[13]谭剑斌,陈瑞仪,胡帅尔.SD大鼠麻醉后生化指标变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1):43-45.

[14]韩芬如.四种实验动物血液有形成分比较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7(5):51-53.

[15]汪嘉,李智,左玫,等.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及其模式在大鼠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比较研究[J].检验医学,2005,20(3):201-203.

[16]顾呈华,陆罗定,赵荣.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3):68-69.

Effects on bloo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SD rats from different detecting instruments

Xie Jindong Yang Yanyan Lin Wei Yu Chunying Zhou Jianhua Liu Deqiang Wang Xunli*
(Laboratory Animal Center,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blood physiological values for SD rats between special experimental animal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medical blood cell analyzer.Methods 200 g weight SD rats(18 male and 18 female)were chosen and fed in SPF environment,which fasted before experiment and blooded after anesthesia.Th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for physiological values using special experimental animal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medical blood cell analyzer,and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GB,MCH,WBC,LYMP,MONO,BASO,NEUT%,MONO%,EOS%,BASO%,LYMP%,PLT and PDW of SD rats between special experimental animal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medical blood cell analyzer(P<0.0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CHC,NEUT and RDW of SD rats between special experimental animal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medical blood cell analyzer(P<0.01).However,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BC,HCT,MCV and EOS(P>0.05).Conclusions Thu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detecting instruments could influence some blood physiological values of SD rats.

Detecting instrument SD rats Blood physiological indexes

A

1003-4331(2016)05-0003-03

2014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4025)资助。

谢金东(1975-),男,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繁殖和动物实验研究工作。E-mail:584233760@qq.com。

王训立(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研究工作。E-mail:wangxunli@139.com。

猜你喜欢
血细胞分析仪粒细胞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