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三十三)

2016-10-26 02:39姚景芝孙志江
公关世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审时度势吕蒙正曹魏

文/姚景芝 孙志江

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三十三)

文/姚景芝 孙志江

审时度势

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和洪仁玕《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意思是,事物是经常变化的,其中的道理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看似不可行的事物,能够预见其日后可行的人,日后可以得到好处;而那些今日可行,但不能维持长久者,必定成为日后的祸患。认识其变化的规律,在于能审时度势和分清本末、强弱。

审时度势主要是要求人们认清客观形势,明察事物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时机。审时度势作为一种公关心态,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时机”。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在曹魏谋士群体中,有一位善于审时度势的杰出战略家——蒋济。蒋济原本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荀彧、荀攸、郭嘉等人声名显赫之时,蒋济不过是在曹魏边境担任一名地方官吏。随着大批谋士的先后离世,蒋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并逐渐在曹魏政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终官至太尉,成为权倾一时的曹魏重臣。在决定曹魏帝国未来走向的高平陵事件中,蒋济更是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间接成为曹魏帝国覆灭的掘墓人。

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蒋济对于战争的发展和走向都做出过极其准确的判断,为曹魏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曹魏集团的四朝元老,蒋济更多地是在提醒曹魏的帝王们要用人唯贤,极力加强政权建设。而当曹魏逐渐走向衰落之时,蒋济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果断地投向了司马懿集团,并在高平陵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蒋济不愧为审时度势的杰出谋士。

在现代公关情境中,“审时度势”是以发展的观点,着眼于市场变化,有机地调解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对于衰退期的产品,应下决心收回资金,有计划地撤退出来;对于成长期的产品,经过市场引导,有发展前途,应迅速投资予以发展。

达观坦荡

泛指心胸开朗,见解通达。晋·陆云《愁霖赋》:“考幽明于人神兮,妙万物以达观。”《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苏东坡有“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的旷达胸怀,他在《前赤壁赋》中吟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侠飞仙以遨游,报明月而长终,……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种达观坦荡的公关心态,令人为之景仰。一个没有高尚公关智慧的人,无法明白、领悟其中的道理。

两晋时期的邓攸,生性达观坦荡,无论官职升黜,都毫无喜愠之色。东晋元帝时,他做吴郡太守,自己带着干粮去上任,不要公家的钱,只喝吴郡的水。在吴郡时政治清明,老百姓都很高兴,认为他是过江之后最好的地方官,被誉为“中兴良守”。他因病离职之时,对于郡人馈赠的数百万送迎钱分文不受。数千百姓拉住他的坐船挽留,以致船只无法行驶。他只得暂时停留,直到夜间方才悄悄离去。

无论是宋代的苏东坡,还是晋代的邓攸,其为人、从政的公关心态都是顺天意、顺时势、顺民心、顺人性,不做被动状,完全把自己交给大自然,任自然摆布,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生命之舟。“浅浅水,长长流,来无尽,去无休”(唐伯虎《流水诗》)达观坦荡之公关心态,犹如那浅浅的溪水,流淌的是清新与淡泊,虽平淡,但有声,而且清澈见底,源远流长!

上廉下效

有一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正下不歪。诸葛亮说:“屋漏在下,止之在上。” 也就是说,下边的流弊应该在上边杜绝。塑造上廉下效的公关心态才是政府公关的阳关大道。

春秋时,晋国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来纠正它,他穿衣服决不穿价格高的丝织品,吃饭也决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之后,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饭来。

廉矩,在一个人是品行,在一个国家,则是国风、民风。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臣民。君主廉矩,臣民便廉矩;君主仁义,臣民便仁义;君主奸诈,臣子便奸诈;君主愚昧,臣民便愚昧。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邹国国君爱戴长长的帽带,百姓也跟着佩戴。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能不谨慎吗!

总结中国历史上“上廉下效”政府公关状态,主流官员能做到崇尚俭约以培养廉洁,勤学好问以拓展才能,戒骄戒惰以纠正风俗。北宋吕蒙正为相时,节制嗜欲。朝中有一官员家藏古镜,自称能照二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进献给他,以求升迁。吕蒙正笑着说:“我脸面不过镜子大,安用照两里?”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审时度势吕蒙正曹魏
吕蒙正拒收宝镜
陕建的“策略”:无限接近市场——国个改革如何“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 厘清思路 主动作为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高质量发展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宽容的吕蒙正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
吕蒙正为官如镜
审时度势 转变思想 积极引导——谈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