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与隆里古城

2016-10-26 05:38文/韩
藏天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夜郎花脸王昌龄

文/韩 进

图/杨秀廷

李白诗与隆里古城

文/韩 进

图/杨秀廷

唐代大诗人李白没有料到,他的一首七绝诗会与后世贵州锦屏县隆里古城联系起来,引起一场“夜郎西”在何处、王昌龄到没到过隆里的争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情要从“七绝圣手”、大诗人王昌龄说起。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写了一篇赋,因不对统治者口味,获罪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闻讯惺惺相惜,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赠王昌龄。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西”是何处?“龙标”是不是现在的隆里古城?这些问题在20世纪末,曾引起史学界的争论。

我认为隆里就是唐代龙标县辖地,有清代史志记载为证,并且隆里就在唐代夜郎县西边。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朝廷在今湘黔边境设置沅州,并在州内设夜郎县(一说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夜郎县改为峨山县(一说治所在今湖南新晃县)。这就证明,唐代先后在湘黔边境设置过两个夜郎县,先是黔阳,后是新晃。隆里就在黔阳正西边,在新晃县西南边,距离均在三百里左右,且有水陆通道。所以说龙标县(隆里)在“夜郎西”是合乎事实的。清代《开泰县志》载:隆里城中观音堂的“龙标书院创建自唐王昌龄公”。王昌龄既为龙标县尉,在隆里兴办书院,迪以文教,是合乎情理的。峨山是新改县名,在诗文中将其写作老县名“夜郎”,此种例子不少。

为纪念王昌龄而建的状元桥

出了锦屏县城,沿清水江重要支流亮江往西南方向走约40公里,就到了古城隆里。这个地方的文气之开,当然源于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至今龙标书院犹存,而城边的王昌龄衣冠冢、状元桥、状元祠,则寄托着后人对他的追念。

隆里,这座在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坚守汉文化传统600多年的古城,是不可多得的瑰宝。这里的文化现象早已引起中外汉学家和人文学者的关注。唐朝以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祯在隆里设守御千户所。自那以后,屯军戍边军人的后裔便居住于此,600多年来一直固守着中原汉文化传统,又以江南文化最为厚重。节日期间的大型舞龙、玩花脸龙、迎故事、唱汉戏、门第宗祠文化,最具代表性。儒、释、道三教并行,牢牢植根于这块沃土。在清水江中下游地区,在众多北来屯军戍边军人后代大都同化融合于苗侗民族的大势下,隆里古城的人们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成为有别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群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这主要源于古城居民的孤傲性格和门阀观念。

正是基于这种性格和门阀观念,古城人才能自觉地抵制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和融合,而顽固地守御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说,丝毫也没有贬抑少数民族文化的意思)。中国的门阀制度在曹魏时期形成,西晋时期尤其流行,而在南朝时期衰微。但在江南广大民间,门第观念仍延续下来,婚娶仍重视门当户对。当年,这些军人被朝庭指派到这“蛮瘴之地”并长期驻屯下来后,面对生命的危险和封闭的生存环境,只有靠门第的荣耀和祖先的福荫,才能产生坚强的精神动力,去勇敢地面对生死和困难。只有优越感才能蔑视困境,而这种蔑视又形成了孤傲的性格。这从众多徽派建筑门额上标明的“科开第”、“济阳第”、“关西第”、“科甲第”、“书香第”、“五柳堂”、“苏湖世第”、“文博第”等名称即可看出来。这些人家的门头皆张大堂皇,显示出不凡的气概。既有显赫的郡望,又有显赫的门第姓氏和足以光宗耀祖的历史,没有优越感那才是不正常。明清两朝,仅万余人的古镇就有18人中举,3人进士,任知府知县的就有50余人,张应诏甚至做到鸿胪寺少卿。这在全省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而这在许多文史研究书籍中却未提到,但这并不会削弱古镇人的优越感。早先,有人认为姑娘嫁到城外,好比是下乡,尽管城内居民几乎全是农民。现在,古城文化已和当地苗侗文化有了不同程度的融合。

隆里古城画花脸

古城的人,还继承了江南名士的清谈风气。谈历史、谈故事、谈先人的荣耀、谈时事政治,或者争论、辩说。当然,清谈辩论的时候,并没有手执麈尾。麈尾是用麈的尾巴毛制成,有拂尘作用,常为魏晋名士清谈手执之物。东晋中军将军殷浩与孙安国论辩玄理,争得面红耳赤,双方奋掷麈尾,饭也忘了吃。古城的人争辩问题时,虽没有那么激烈,但面红耳赤的时候应该也是有的。对民俗民间文化颇有研究的作家朋友杨秀廷对我说,在一群人中很容易辨识出隆里古城的男人,他们说话大都声调高昂,中气很足。清谈的场所呢,城门洞是重要的一处。除北门外,古城东、西、南三门门洞均有长青条石的凳子,几百年来石凳子已被坐磨得铮亮滑润,有的地方还陷了下去。既有城门洞遮荫,又有清风徐徐吹来,这种清谈论辩显然是令人愉快的。这种谈论交流,对于开启人的心智,增长知识,明理见性,是大有裨益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文化现象。

明代军事城堡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地处风光秀丽的龙溪坝子中央,周围为石砌城墙,并有护城河。城内有东、西、南三条主街,六条主巷道,将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群落。清代《龙标志略》载:古隆里“城内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姓氏,七十二眼井”,规模相当大。古城具有很强的战斗防御功能,是湘黔少数民族密集地区最完备的汉文化军事城堡。笔者认为,就军屯的建筑样式和保存完好程度,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言,贵州境内其它地方很难企及,这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当然,隆里古城也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LIBAISHIYULONGLIGUCHENG

花脸龙丑角蓝季子

花脸龙群龙起舞

隆里古韵

猜你喜欢
夜郎花脸王昌龄
花灯和花脸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有猫如弟
爱国情怀永流传
花脸一朵朵
唐“夜郎”在何处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
谁才是真正的“夜郎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