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青年:港校的驚人數字

2016-10-27 18:14明遠
澳门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計劃校園資料

明遠

根據最新香港禁毒處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統計數字可以發現,2015年首次被呈報的21歲以下吸毒人數比2014年下降17.8%(由493人下降至405人);而所有被呈報的21歲以下吸毒人數則下降19.3%(由825人下降至665人)。在香港,校園吸毒開始成為過去式了嗎?

毒癮瀰漫,稍有下降

其實,香港學生甚少在校園內吸食毒品,大多在校園以外才吸食。事實上,毒品侵入香港校園呈下降趨勢。根據禁毒處於2016年3月公佈的《2014/15學生服用藥物情況調查》,在所有涵蓋的學生中,曾吸食毒品(尤以危害精神型毒品)的學生比例有下降的跡象。估計2014/15年曾吸食毒品的學生數目有14500人,較2011/12下跌17.1%;一年內曾吸食毒品學生有5200 人,下跌10.3%;而 30 天內曾吸食毒品學生有3400人,下跌17.1%。調查顯示的回落趨勢與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數據一致。檔案室的數據指出,21歲以下的吸毒青年數字由2012年的1624人回落至2015年665人。

同時,在2014/15學生服用藥物情況的調查顯示,學生吸食毒品情況縱使比2011/12年調查時較為改善,但仍繼續在高小至專上學生中出現,涉及不同的學校/院校、地區及家庭。2014/15 年的調查抽選116所小學,其中90所有高小學生表示曾吸食毒品。中學方面,在抽選的122所中學當中,120所有學生表示曾吸食毒品。訪問的36所提供專上課程的院校中,32所有學生表示他們曾吸食毒品。雖然現今官方數字顯示校園吸毒問題已受控制,但吸毒者毒齡上升及隱蔽吸毒問題仍令人擔心。吸毒隱蔽化問題自2007年起惡化,首次被呈報吸毒者的毒齡中位數,由2007年的1.7 年,增至2015年的5.8年。21 歲及以上吸毒者的情況更為嚴重,其毒齡中位數在2014年以達7.2年。在2015年首次被呈報吸毒者當中,50%以上為年輕成年人(21至35歲)。這群年輕成年人大多不在學校網絡內,難以接觸得到,值得關注。

當青少年吸毒成為一種趨勢之時,我們發現現階段青少年接觸毒品的途徑還是以朋友和同學為主。根據禁毒處的資料指出,最常見的毒品供應者是“朋友”(首次吸毒的中學學生54.4%,首次吸毒的專上學生61.2%)、“同學”(首次吸毒的中學學生22.8%,首次吸毒的專上學生25.3%)及“朋友的朋友”(首次吸毒的中學學生16.4%,首次吸毒的專上學生11.4%)。47.8%曾吸食毒品的中學或專上學生表示他們所吸食的毒品是“免費”,而“零用錢”(33.9%)及“從非法途徑得來的錢(如偷竊及出售毒品)”(17.2%)是另外兩個最常作為購買毒品的主要金錢來源。特別是非法途徑獲取金錢的方式讓人大感憂慮,不僅輕易催了年輕人的前程更對社會的治安帶來極大的危害。

現今毒品入侵校園對青少年與在校學生最大傷害是引發更多學生容易接觸毒品,從而誘發更多學生嘗試。當校內吸毒學生增加,學生產生認知錯誤的機會更大,認為吸食毒品是正常行為,甚至參與販毒,賺取快錢。最後引至學生身心受創,甚至走上犯罪之路。校園裡的不良群體亦會不斷擴大,影響更多學生。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於2015年就735名高危或吸毒的受服務青少年中調查發現,近180人(24.4%)出現嚴重或中度抑鬱;204人(27.8%)出現嚴重或中度焦慮;另外,吸毒青少年較一般人出現認知缺損的比例高八成,並顯示他們於聽覺和視覺記憶、專注力、非語言推理等腦功能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樣的傷害幾乎是持久性且不可逆的。

五管齊下,防、救並行

針對如此,香港社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預防毒品入侵與後期的救治。香港禁毒處更是運用五管齊下的禁毒策略作預防與整治,包括禁毒教育和宣傳、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立法與執法、對外合作及研究。禁毒處不斷製作創新的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聲帶,鼓勵遠離毒品和有需要者及早求助。於暑假期間加強在公共交通網絡、娛樂場所、受歡迎的網站、社交平台和流動應用程式等播放及展示。持續推廣二十四小時求助電話熱線186 186及即時通訊服務98 186 186。

此外,禁毒處由2011/12 學年開始,推行含測檢元素的健康校園計劃,促使有吸毒問題的本地中學生尋求協助和接受治療。在 2015/16 學年,有92間本地中學參加健康校園計劃,僅佔全港479 間本地中學的19%。同時,推行校園禁毒健康大使計劃。

作為民間組織,香港青年協會也與禁毒處合作於2010年製作“健康校園新一代學校禁毒資源套”,為全港學校管理層、訓輔教師、學校社工、班主任/專科教師,提供在校內處理吸毒問題指引。增進他們在策劃和推行禁毒活動、評估識別和處理毒品事件上的知識、技巧和信心,以便向較高危學生提供協助,及早作出介入。

當然檢討目前香港針對校園學生與青少年的防毒機制,與全球各國的優秀防止經驗,我們認為香港社會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改革和完善:

(1)蒐集更全面的資料。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檔案室)根據 《危險藥物條例》(第134章)設立,提供吸毒情況的統計數字,以監察吸毒趨勢及吸毒者特性的轉變,協助制訂禁毒策略和計劃。呈報機構透過自願呈報系統,向檔案室提供吸毒者的資料,有關資料受《危險藥物條例》的法定保障,確保資料一概保密。在2011至2014年的四年期間,在72個呈報機構中,39個(54%)並沒有呈報任何個案。根據禁毒處蒐集所得沒有確認身分的資料(不具個人身分),在2013年有1055名吸毒者的資料並沒有呈報檔案室。此外,禁毒處每三年進行一次學生調查,蒐集高小學生、中學生和專上學生的吸毒資料。在2008/09至 2014/15 學年,各類學校的參與率均普遍下跌,尤其是國際學校小學,只有4%至14%的參與率,可能已影響調查結果的代表性。我們需要鼓勵學校及機構呈報資料,以便掌握最新情況和蒐集更全面的資料。

(2)應進一步改善禁毒教育及宣傳。禁毒處表示,禁毒教育及宣傳是減低對毒品需求的主要措施,也是打擊吸毒問題的第一道防線。禁毒處已委聘一些非政府機構,舉辦以學生為對象的禁毒教育課程,以及以教師為對象的培訓課程。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在2008年建議,這些教育及教師培訓課程,應盡可能分別在三年及五年內涵蓋相關的目標學校。在2010/11至 2013/14 學年的四年期間,在有關教育課程的598間目標學校中,已接觸到526間(88%),但在2008/09至 2013/14 學年的六年期間,在有關教師培訓課程的1011間目標學校中,已接觸到的僅有427間(42%)。在相關期間內,透過教育及培訓課程接觸到的學校、學生及教師數目,均普遍減少,值得正視。

(3)努力改善禁毒宣傳手法。傳統教育講座,告誡學生吸毒禍害,效果成疑。現在的毒品太容易得到,青少年只要接觸吸毒朋友,很容易被誘惑一試。現今禁毒教育及宣傳需增加互動性、讓青少年有機會溝通和表達他們的價值觀,才能處理青少年的不正確思維。而運用手機和創意有趣手法更是重要,讓資訊能達到目標組羣。

此外,儘管政府和禁毒界別已推行多項措施,但吸毒隱蔽化的情況在過去數年間持續惡化。這說明仍有一大缺口尚待填補:我們必須趁早找出吸毒者,鼓勵他們求助。

(4)改善復康跟進制度:我們相信,“治療”比“檢控”更有效協助吸毒者戒毒。參考瑞典的運作模式,未成年吸毒者須簽署協議,承諾在特定時段內定期接受毒品測試,並須參加相關講座及社工認為合適的其他服務。吸毒者一旦違反協議規定,便須受罰。以上做法均值得香港借鏡。

構建系統 層層相連

因此檢討過去已有的措施,借鑒各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香港乃至大中華區域內的其他地區都可以逐步建立一套針對青少年吸毒的預防與後期救治系統,系統包含:

第一:及早識別。

強化各專業和持份者共同參與識別隱蔽吸毒者。及早識別隱蔽吸毒者需要社會上各個專業和持份者共同參與,只要任何一位家長、老師、朋友、清潔工人、街坊,甚至僱主發現有吸毒者或懷疑有人吸毒時,有意識地主動尋找社工協助或鼓勵吸毒者求助,將有助更快確定隱蔽吸毒者的身份。

第二:建立主動求助戒毒文化及非標籤性的抗毒氣氛。

有效鼓勵吸毒者及其家人、朋友主動尋找戒毒服務的一個重要關鍵,是建立主動求助戒毒文化及非標籤性的抗毒氣氛。其中一個成功例子是加拿大設有一個戒毒復康社區,吸毒者不但可自由地尋求戒毒協助,並在社區內正常工作和生活。此外,在宣傳抗毒上,需要指出吸毒問題具有個人和社會因素,不應只集中在個人的缺失上;引導父母和朋輩主動求助亦十分重要,因父母和朋輩大多是首個發現吸毒者的身邊重要人士,而且大部分個案均於家中或朋友家中吸毒。

第三:容許社工進入娛樂場所進行預防教育和接觸高危青少年。

青協建議在現有的酒牌和娛樂牌照下,加入“容許註冊社工進入場地進行預防教育和接觸高危青少年”的條文,以加強接觸隱閉吸毒者,以及在室內娛樂場所接觸高危青少年的機會。青協於多年前所推行的“雪球計劃”,正是倡議註冊社工進入的士高及酒吧接觸吸毒青少年,結果證明服務具成效,期間發掘不少吸毒青少年,為其作出輔導。現時亦有相關服務接觸性工作者,採納以上做法。

第四:於各警區推行“被補者及受害者轉介服務”。

現時香港執法機關會轉介犯罪違規青少年予社會服務機構跟進,鼓勵他們自願接受輔導和相關支援服務。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新界南警區於2012年6月推出本港首個協助被捕青少年的“守望計劃”(Project R),於青少年被捕至審訊期間的“黃金時期”內,即時介入為犯事者及其父母提供輔導支援服務,以防他們重犯。於六個月的試驗期間,計劃成功跟進156人,結果九成青少年在三個月內再無重犯。當中所有家長和青少年均是自願接受服務,既不影響警方執法,亦沒有因標籤化而減低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求助動機。這種轉介機制由2015年3月起進一步擴展至新界北警區。轉介24歲以下不同罪行犯事青少年和受害者至本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跟進。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今年6月在禁毒基金資助下,推行Project Radar-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是項計劃與海關、警務處、社會福利署、葵涌醫院、瑪嘉烈醫院及明愛醫院合作,並會走進裁判法院、樓上吧及青少年娛樂場所,為10-35歲隱蔽吸毒或干犯毒品罪行的青少年及其家人提供危機介入及輔導服務。

此服務模式相信能有效協助警方和各部門在執法之外,並能提供快速轉介和輔導跟進工作。在英國亦有同樣成功的例子“Arrest Referral Service”可作參考。

第五:強化輔導治療服務。

運用實証輔導治療和評估手法來推動。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青少年心理輔導普及計劃(Project IAPT)是項計劃屬全港首個運用英國Improving Access to Psychological Therapies(簡稱IAPT)輔導模式,透過“簡短心理治療”及“進階心理治療”,協助高危、吸毒或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長。我們透過製作“認知及精神健康評估工具”,供青少年透過電腦及電子流動程式,填寫評估量表,以致服務能更快捷及準確地協助青少年盡早遠離毒禍。

第六:強化戒毒院舍服務。

大部份現有的住院式戒毒輔導服務位置偏遠,不利相關戒毒者維持正常上班上學的生活模式。青少年即使願意戒毒,亦因為不欲放棄現有工作或學業而不願入住。因此,提供鄰近市區的戒毒院舍和自願社區戒毒服務,將有助解决此問題。短期自願隔離住宿計劃(1-6個月)或“Time out”營(1-2星期),有助加強誘因,令吸毒者自願離開居住地區和吸毒朋輩,作出自我反思和接受短期輔導。

第七:加強戒毒人士的就業和升學配套服務。

適切的就業和升學配套服務,例如:學校能接受戒毒青年從新入學、建立就業轉介計劃、為戒毒者提供特別工作技能訓練等,有助增加戒毒者融入社會和提升向上流動的機會。

青協對於近年青年隱蔽吸毒情況十分關注。我們認為應採取多元而有效方法,及早識別隱蔽吸毒者,同時鼓勵吸毒者、吸毒者的家人及朋友主動求助。只有系統中多個子系統同時有效運作,才能進一步控制港青吸食毒品的狀況,進一步維護好校園環境與青年成長氛圍。

猜你喜欢
計劃校園資料
IQ Test
The Apple of Their Eye
Difficult Patient (I)
政策朝令夕改為哪般?
校园拾趣
土逗校园
土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