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前線:高危環境,預防竭盡所能

2016-10-27 18:18明遠
澳门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園學校環境

明遠

青少年吸毒、濫藥是社會議題,更是當下全球性的現象,港台的校園吸毒案件在新聞中早已常見毒品似乎與青少年、校園產生密切的聯繫,本澳的校園還能否重現往日清淨?

危險環境,正步步逼近

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顯示可以發現澳門青少年吸毒呈現三大趨勢:

首先:本澳青少年中年輕女性吸毒的比例日益增高;

其次:青少年嗑藥的年齡逐漸下降,呈現低齡化趨勢;

最後:本澳青少年吸毒越來越隱蔽,從過去如鄰近地區在沙灘、餐廳、校園等公眾地方轉移到私人場所:私家住宅、酒店、北上的私人空間等。

而當青少年尤其是在校青少年逐漸接觸毒品時,其對中樞神經的傷害是永久性的,而這樣的傷害透過精神科的藥物治療是無法逆轉的,吸食者的精神狀態長期處於非正常狀態可能引發一些社會危機,無論是人際關係上還是潛在的犯罪行為,例如長期吸食必須耗費大量的金錢,一旦財源受限,錢從何處來就成為一個難題,很多人藉此就走上了搶劫、偷盜、甚至殺人的犯罪道路,其一生都要背負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常常說,一次吸毒,一生戒毒。在我們前線輔導的個案中,其實都存在這樣的案例:吸食者青少年時期有意無意接觸到毒品,後來得以戒除,但是一旦在後續的人生中面對到困難、挫折、不如意之時,這些曾經的吸食者又會選擇繼續嗑藥、吸毒,藉助毒品來釋放壓力、麻醉自己,屆時對其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都產生傷害,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永不接觸毒品,遠離濫藥危機。

但在當下的校園與社會環境中,要想不接觸毒品,其實很難。在校園中,會有同學之間的引誘介紹;亦有街頭青少年流連街頭,向不少青少年或者學生兜售、推薦毒品;更有珠澳兩地通關的便利化使得毒品貨運往來異常方便,青少年被帶往內地體驗毒品等時有發生,因此,學生們處在一個高危的環境中,有太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毒品,根據現有的統計可以發現,吸毒人士首次接觸毒品的年齡大概在初中階段,平均年齡更是到達了16歲的低位,這樣的數字警訊讓我們不得不防,現階段學校已經積極宣傳很多偽裝型的糖果、飲品毒品,加上政府各部門的協力宣傳,使得澳門大部分學生對毒品以及其各種變異、偽裝類型有了基礎的認知。而事實上很多學生、青少年在接觸毒品時已經明知其是毒品了,但大多數危機意識低下,認為吸食一次半次沒有關係,更對於自己不會成癮充滿了信心,而正是這樣的心態,溫水煮青蛙,很多青少年一旦陷入毒品的魔咒中,從而一生難以走出來。

高危因子,突破之入口

當然,在同樣的環境中,我們又必須反思為什麼有學生會拒絕毒品,而有人會接受毒品呢?在校園中,目前類似基督教青年會已經長期在學校從事相關預防工作,我們通過駐校輔導員處理相當多的學生問題與培訓工作,通過學生日常的行為舉止與一些症狀,我們可能對一些有可能濫藥的學生進行懷疑,而這種懷疑並非是貼標籤式的,而是有效地結合學業上的變化、學校行為、家庭的關係,從多層面上來進行預防和篩選。當然,我們的另一支工作隊伍,會在校園中進行無標籤定義地尋找某些學生身上的高危因子:

(1)家庭關係不好

(2)學校成就感不高

(3)免疫力即抵禦誘惑能力不足

(4)身邊有人吸食毒品,存在耳濡目染的可能

當面臨到這些高危因子時,我們並非是要標籤化這樣的學生一定有偏激行為或者吸毒行為,而是更有針對性地來幫助他們參加領袖培訓課程,充分找到自己的角色,提高對於外界誘惑的抵禦能力,更通過各種能力的鍛煉使之明白毒品並不是解決問題、對抗挫折的正確途徑。青年會多年來選擇在數間學校推行這樣的活動,成效是顯著的,更是希望立基於“預防”環節,特別是初級預防與次級預防,對於那些從未接觸過毒品的學生我們繼續推動其產生相關認知與堅決拒絕毒品的信念,而對於通過好奇或者偶爾、意外接觸過1、2次毒品的學生,我們則採用次級預防策略,有針對性地結合學校、社會、社區、家庭的力量來降低高危因子等對初次吸食者的傷害。對於有些已經較為嚴重的吸食者,特別是入監服刑的青少年,我們更是在監獄內展開積極地溝通和幫助行為,過去我們集中於在監的青少女的幫助工作,透過建立相關的支持網絡,使得其走出監獄後能夠在有需要時找到實際的幫助,因為離開監獄對於不少人而言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社會的認同、過去的陰影以及現在生活的壓力會撲面而來,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極大的挫敗感,此時就必須有值得信賴與依靠的小組或者網絡讓她能夠有多元的選擇來積極解決問題。

治理,預防為重

多年來,社工局等部門也在積極構建預防環節,通過預算支持等進一步鼓勵與民間機構一起合作,在預防環節上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成效,包括青年會在內的組織也嘗試用多種形式譬如微電影宣傳等方式,從青少年的視野、話語、角度入手,以流行的方式引起他們的興趣與關注,繼而在年輕人之間有效傳播正向訊息,從而強化毒品的危害與遠離毒品的信念,畢竟如果單純採用上一代對下一代的說教方式,想必在這個時代往往適得其反。

當然我們在預防環節上竭盡所能,在打擊環節上亦不能鬆懈,在過去的幾年中,都發生了不少香港青年運毒來澳門販售的新聞,很多時候市民不禁要問難道澳門是法制的低窪之地,使得很多青年人願意來澳門冒險販毒、賣毒與吸毒?現在政府已經有了專職的小組在討論相關的修法意見,在立法上進一步嚴格規範,使得澳門不能輕易淪為販毒中轉站。除此以外,吸毒的日益隱蔽化,給警方打擊與社會治理都帶來了困擾,儘管現階段司警局有這樣舉報熱線,但是可能並不能做到大多數居民了解這樣的熱線,知道這樣的通報渠道,是否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夠讓社區擁有這樣的意識,利用全民的力量來防毒、抗毒。因為單純靠警方的力量,這樣的人力是十分有限的,我們必須有效地將學校、家庭、社區做充分聯結,打造一個反毒的系統,使得環環相扣,多重有效地打擊吸毒、販毒等行為。

有不少人在治理青少年吸毒議題上,都提出是否需要參考香港實施的校園驗毒計劃。事實上,我們與香港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兩地的官方、禁毒委員會、民間團體多有溝通交流、學習,但反觀香港的校園驗毒計劃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這個計劃中很大一部分是自願行為,已經發生吸毒行為的學生大多不會去參加驗毒,而沒有吸毒行為的學生即使自動參加驗毒計劃,這也不能有效地呈現校園吸毒現象的真實比例和數據,這樣的系統產生的結果無法精準反應實際情況,在澳門同樣也沒有實施的必要,而與其花更大的代價在後續的補救環節,倒不如我們更多地投入在預防環節,防患於未然是最高效最節約成本的治理模式。今天我們的問題在於能否將抵禦毒品的能力變成青少年自身主動掌握的能力,而並非一味地被動式的給予。從過去到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澳門的青少年被認為競爭力不夠、沒有充分的國際與區域視野來關注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議題,例如全球氣候變化、低碳行動、金融風暴、失業危機等;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衣食住行上,如此一來自然對於澳門青年的綜合能力培養產生了阻礙。而這些的責任並不能歸結到青少年本身,而是需要反思我們的社會、家長與校園氛圍給了青少年什麼?長期的功課導向的教育思維,使得家長只看重分數、學校看重重點升學率,學生忙忙碌碌地補習也是為了讀到一所更好的名校,如此一來學生在人生成長、綜合能力培養上又何來空間和時間?我們又怎麼期待澳門的學生可以迎接全球的挑戰與競爭,從而佔有區域與世界發展中的一席之地呢?所以回歸到教育的初心,必須要思考我們究竟希望行塑什麼樣的年輕人?澳門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又需要怎麼樣的年輕一代?

猜你喜欢
校園學校環境
秋季运动会
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听不到声音?
良好的环境’”等十五则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校园拾趣
要脸干什么,不是还有你们吗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土逗校园
土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