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基础学科教学的思考

2016-10-27 05:44刘璨
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科教育设计教学基础学科

刘璨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基础学科的构成理论的分析,结合在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基础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思维能力的转变、设计技法的理解和创新、多元设计成果的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学科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设计教学 基础学科 学科教育

高校设计基础学科教学作为从高考应试教育到设计思维形成的过渡阶段,是学生对于设计学科理论和实践建设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建立设计创新思维及设计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设计基础学科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石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自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了三大构成的设计基础课程以来,设计基础学科在不断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更为成熟的体系,其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也日趋完善。中国的设计学科起步较晚,基础学科的建设由最初纯粹的素描、色彩,逐渐发展到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型能力、构成能力、实践能力相促进,课程的设置也更加全面和多元化。各个高校现有的设计基础学科课程的设立根据自身学科体系的不同均有差异,但主体上由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及设计写生与实践构成。然而在实际的基础学科培养过程中,也有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讨论。

一、设计基础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

基础学科教学是为以后专业方向的学习做铺垫,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造型、构成能力、审美观念、创造力、对色彩的理解和搭配、对形态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手法,培养学生基础的设计方法,以达到完成学生对于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的塑造能力。其次,在传统的基础课程之上,扩展延伸了对于肌理、形态的表达,如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会加入材料训练、思维训练等拓展课程,来培养学生从表面表现到实质剖析的能力。基于此,将设计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对其所学专业方向有较为针对性的理解和锻炼,力求达到设计艺术教育的专业型、综合型和应用型等人才的培养目标①。

二、设计基础学科教学的培养内容

1.思维能力的转变和培养

基础学科是学生入学首先接触到的科目, 是应试教育到实践教育的分水岭,学生在高中时期所接触到的主要是绘画基础和技巧,而对于设计的思想和理论知之甚少,思维能力依然停留在应用绘画技巧和方法来客观表现事物的外部层面,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剖析事物的本质,也不具备设计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基础学科的教育本质就是要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机械培养中走出来,向开放性、灵活性的设计思维中去转变,培养其主动性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形式感的作品。

在初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陷入常规思维的圈子当中,其主要表现为作品缺乏思维创意,逻辑性较差,没有深层次的思想,表现方式仍然停留在对光影、线条、色彩的表达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科基础进行培养:首先,在课程初期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引导。将设计元素的各种分类和不同的表达方法,以及设计元素的构成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与此同时配合优秀作品的展示,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倾向性,更为形象直观地把何谓设计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其次,从理性层面上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感性常常占据高位,因此学生在进行基础创作的时候往往过分依赖感性因素,却忽略了理性分析、逻辑思考的重要性。其实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情感艺术的表达,同样也需要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力、对本质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于逻辑关系准确的理解力。将客观事物的表象问题上升到思维层面的内在问题,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看待事物、认识事物是设计基础学科对学生培养的关键所在。最后,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从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表象出发,进而以某一个角度为基础分析其内在的结构组成、排列方式、以及肌理表现,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事物的客观构成,并在分析和解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在今后的创作中,学生能够将理性的思维能力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

2.设计技法的理解和创新

近年来,由于艺术专业的扩招,导致学生的美术功底良莠不齐,因此在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品的表现效果也参差不齐,而且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于设计基础教学来说是挑战也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弱势,激发其设计创造能力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设计表现技法上,可以从训练、思维提升和媒介运用三个方面来进行突破。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过硬的设计表现能力,良好的手绘能力是设计的基石。传统教育中通过不断地进行传统临摹和写生无疑可以从训练中提高基础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学会应用绘画的手法,这也是很多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需要提高和努力的地方。其次,在手绘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可以运用思维创意来弥补手绘的欠缺,将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更为有形式感、更有逻辑性的方法重新结构重组,形成一件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这是一个从被动地接受现实事物的再现到主动发现事物关系的过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中,主动性的学习和锻炼更能够将设计的理论方法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作品有了语言和灵魂。然而,更为行之有效且具有创造力的就是灵活使用媒介。我们知道,艺术作品的形式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材料或媒介、造型词汇、表现手段或组织方式。②在设计的表现技法上媒介的运用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链接创作者思维和艺术作品表达的重要纽带。巧妙地运用表达媒介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内涵和创造性,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发散整合,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在媒介中寻找关系,并进行艺术手法的演化,推出不同形式感的艺术作品。例如,在创作中可以运用不同质感和肌理的表达,通过各种材料表面性质的不同来创作具有质感的作品,运用材料语言来传达不同的形式语言。

3.多元化设计成果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所传达的设计理论、思维方法、设计技法等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作品和成果,所以在设计成果的展现上,提倡学生大胆创新,不再局限于纸张、绘图材料、绘图工具、以及传统表现媒介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作品的表现效果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材质和表现手法,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也使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化,从而设计成果也不断推陈出新,碰撞出更多思想和艺术的火花。

在基础课程开始的初期,学生大多能按照课程要求,完成课程目标,然而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学生的思维渐渐进入一定的疲劳期和瓶颈期,很容易产生迷茫的情绪,不知道接下来该去画什么,该去做什么,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此时,将设计成果的范围放开,加之新理论的灌输,更容易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局限,寻找更多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创作出形式感更加丰富、设计内涵更加创新的作品。多元化的设计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寻找不同事物间的矛盾与关联,从而不断出新,这也是设计学科重要的培养标准。在课程讲解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想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以便更形象地了解课程的主题,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作品素材,并将其整合为成果。作品素材的选择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部分结构,可以是自然形态也可以是人工形态,可以是实体物质也可以是虚拟形态,但归根结底,实践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创新思维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具象地表达出来。从构思到创造,这是一个具体到抽象,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每个人的思维想法和创意都各有千秋,因此所呈现出的作品也更加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不变,表现形式万变的方法,可以突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同时兼顾实用性和功能性,丰富了课程的成果。

三、设计基础学科的发展前景

2011年艺术学正式划分为一级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学科的逐渐成熟和自成一体,但是对于在艺术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其发展和成长还有很大的空间。如今的中国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也给设计学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设计基础学科在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基础学科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学科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科的发展方向来调整自身的构成体系,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宽口径,厚基础”③,继承和发扬传统基础培养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开设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新型学科,建立更加具有弹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模式。开放性的学科培养方向和深入细化的培养内容也将使设计基础学科更加能够适应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相得益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共同提高,未来的基础教学模式将更具有启发性、创新性、延展性,成为作为人类艺术民主理想的设计教育。④

四、结语

设计基础学科是学生进入设计学科的启蒙阶段,是学生培养学科认识、掌握基础理论、明确学科方向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学技法能够为学生今后选择专业方向、打好专业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基础课程的教学技法也随着教学实践成果的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课程,形成更加丰富科学的基础教学模式,成长为更加健全的学科体系。

注释:

孙明湘,萧沁. 对高校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J].装饰,2005(9).

周志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周至禹.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象到心象[H].美苑,2004(1).

许平.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装饰,1997(3).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学科教育设计教学基础学科
以战略远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基于企业实际的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模式”探讨
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浅析设计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要性
临床医院培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探索与思考
我们都是“教学生的”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的认识
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启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