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不同修剪处理对果叶兼用桑产果的影响试验

2016-10-27 05:44万津瑜杨祖国谢忠良张绪华
四川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果数桑果果桑

万津瑜 杨祖国 谢忠良 张绪华

(1.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雁江区农业局,四川 雁江 641300)



试验研究

冬春不同修剪处理对果叶兼用桑产果的影响试验

万津瑜1杨祖国2谢忠良1张绪华2

(1.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610041;2.雁江区农业局,四川雁江641300)

通过对果桑进行冬季轻短梢、中短梢、不短梢、以及翌年春季摘心、不摘心两两组合的6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短梢方式对产果的影响较大,摘心与不摘心影响较小。轻短梢和不短梢的着果枝长和着果数高于中短梢,轻短梢的有效着果数、产果量最多,菌核病发病率最低,指标均优于中短梢或不短梢,建议生产上冬季对果桑进行轻短梢的剪伐方式。单果重在各种处理之间差异较小,下一步,将继续探索不同修剪方式对桑果口感、甜度等品质方面的影响。

果叶兼用桑修剪短梢摘心产果

果叶兼用桑,俗称果桑,其果实——桑果因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医疗保健功能,逐渐被大家熟知,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传统的桑树以采叶养蚕为主,果桑则以采摘果实为目的,两者栽植模式和管理方式截然不同。由于果桑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产业,相关栽培技术鲜有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方式的剪伐处理,来控制果桑生长和产果,以提高桑果的产量和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珙桥村3社果桑园区,试验地块要求面积在两亩以上、地势高燥、2015年上半年病虫害发生少。

1.2供试果桑

供试果桑品种为“无核大十”,选取相邻6行、每行5株、共30株果桑作为试验株,四周设置两行以上保护行。树株要求栽植时间、树型养成、主干高度、枝条数量基本一致,并在同等技术水平下进行管理。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见表1。其中A是指在2015年11月24日,果桑落叶后,对枝条进行短梢处理,包括A1轻短梢:剪去一年生枝条的1/3;A2中短梢:剪去一年生枝条的1/2;A3不短梢。B是指2016年4月23日,桑椹果实开始着色但还未成熟时,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B1、B2分别代表摘心和不摘心。每个处理1株果桑,重复5次,5株果桑排成一行。

表1 试验设计分组

1.4调查方法

果桑着果后,以株为单位开展调查。2016年4月5日,调查结果枝长、着果数。4月15日到5月16日,隔日采摘菌核病桑果和成熟桑果,计病果数、成熟果粒数(称为有效着果数,指除去菌核病果、自然掉落果,剩余的所有成熟桑果数量)、称成熟果总重量(产果量),计算平均单粒果重和病果率(菌核病果数占着果数的比例)详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的调查数据见表2,采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不同处理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分析前先将病果率进行反正弦转换,结果见表3。

表2 不同修剪处理的产果情况调查表

表3 不同修剪处理对产果影响的多重比较

注:在0.05显著水下,同列数据后的字母相同为差异不显著,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2.1不同修剪处理对着果枝长的影响

不同处理间着果枝长差异显著,不短梢+不摘心的着果枝最长,显著高于轻短梢+摘心、轻短梢+不摘心、中短梢+不摘心三种处理,这三种处理的着果枝长又显著高于中短梢+摘心处理。

2.2 不同修剪处理对着果数和产量的影响

着果数、有效着果数、产果量在不同修剪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轻短梢+摘心”、“轻短梢+不摘心”、“不短梢+不摘心”三种修剪处理的着果数显著高于“中短梢+摘心处理”。“轻短梢+摘心”、“轻短梢+不摘心”的有效着果数、产果量均显著高于“中短梢+摘心”、“中短梢+不摘心”、“不短梢+摘心”、“不短梢+不摘心”等4种处理。

2.3 不同修剪处理对单果重的影响

“中短梢+不摘心”的单果重最高,为3.466g,显著高于“中短梢+摘心”处理的单果重2.975g,其余几种处理的单果重在3.1~3.4g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2.4 不同修剪处理对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不同处理间发病率差异显著,最低的0.66%,最高的26.7%。“轻短梢+摘心”、“轻短梢+不摘心”、“中短梢+摘心”这三种处理的发病率显著低于“中短梢+不摘心”、“不短梢+不摘心”,极显著低于“不短梢+摘心”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冬季进行轻短梢或不短梢处理,翌年春季着果枝正常生长,能保证足够的着果数量。中短梢修剪掉一年生枝条的1/2,到第二年春季着果时,着果枝长势弱于轻短梢,从而导致着果数减少、产量降低,生产上建议冬季时不要对果桑进行中短梢处理。

冬季轻短梢、不短梢的着果枝长和着果数差异均不显著,但是轻短梢的有效着果数和产果量显著高于不短梢处理,而且菌核病发病率显著低于不短梢处理,说明与不短梢相比,轻短梢能减少菌核病发生,同时降低落果的比例,提高有效着果数,进而增加桑果产量,因此,应大力推广果桑冬季轻短梢剪伐方式。

从单果重的结果看,轻短梢和不短梢的单果重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修剪处理对桑果大小影响较小。下一步,将继续探索不同剪伐方式对桑果口感、甜度等品质方面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短梢方式对产果的影响较大,而摘心与不摘心之间只表现出微小的差异。本次试验地点偏少,试验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春季摘心处理对产果究竟有何影响,可以从摘心时间、摘心部位、摘心次数等方面着手,在不同地区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生产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桑果的产量和质量。

万津瑜(1989-),女,硕士,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果数桑果果桑
辽宁新育花生品种农艺性状鉴定及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花生新品种临花5号主要经济性状及遗传力分析
摘桑果
精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缓释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
广西花生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