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驗毒:吸毒,壞習慣而已?

2016-10-27 20:50明遠
澳门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計劃校園學校

明遠

2009年香港校園毒品問題步入高峰期,不僅中學生校內吸毒暈倒不時發生,更有因為毒品引發的後續犯罪行為令人震驚,09年港府就從大埔區校園實行驗毒試行計劃,之後又在全港轉推健康校園計劃,為學生舉辦各類活動,不僅宣揚抗毒訊息,更有驗毒測試,當學生被抽中,可自願決定是否接受。當港大學生在宿舍種植大麻這樣的爆炸性新聞再次爆發時,社會想知道這樣的計劃時至今日是否有效?香港校園毒品問題又會走向何方?

驗毒之緣起

毒品流入校園,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現象,青少年更從單純的吸毒者演變為吸毒者與販毒者的雙重身份,面對這樣一個全球性與社會性的議題,我們必須以更加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與解決。在2009年,香港爆出多間學校學生在校園內吸毒,100元一克的毒品更是在學生間輕易可以得到,因此我們從09年開始推行校園自願驗毒計劃,是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的,通過隨機抽取樣本,在取得當事人自願的情況下進行驗毒,當時有約6成的學生及家長簽署了相關同意書,事實上,已經吸毒的學生不會主動簽,這樣的計劃最大的意義在於強化學生們對於毒品危害的認識,讓其從意識上進一步遠離毒品,通過這樣的學校的防守計劃進一步提高學生抵禦誘惑的能力。相關數據指出廿一歲以下吸毒青少年人數在香港不斷減少,校內正在逐步建立“無毒文化”,校園毒品問題相較於09年已經減輕。但後續是否發生反彈亦或者隱蔽式吸毒等仍需要持續跟進,不可掉以輕心。

社會之底線

當然從吸毒現象來觀察學生吸毒的原因,也是多元式的呈現。不少學生認為海洛因好便宜可以試一試,認為氯胺酮(英语:Ketamine)不是毒品,從好奇好玩的角度來體驗;也有些是在同學間的推薦、引誘下嘗試的;這其中也有不少吸食原因與原來的家庭有關,可能家族中有親人或異性好友吸毒等直接誘因。根據現有數據,男生吸食毒品的人數總量是相對多的,也呈現出年齡不斷下降的趨勢,有一些群體例如經濟貧窮、父母離異、無人管教等背景的學生容易成為高危群體,更有甚者只是把吸食毒品當做一種壞習慣而已,並沒有認識到毒品對身心的長久危害,不僅長期食用會使得膀胱發炎,精神恍惚等狀況,更可能因為金錢等原因發生後續的犯罪行為,目前我們在臨床上就有十幾歲的學生因吸毒引發嚴重的精神疾病。而一家之中一旦出現吸食毒品者,在幾年內會造成家變,影響家庭穩定。

從更高的角度與長期的發展來看,吸食毒品一旦蔚然成風,必然導致到社會意識形態的畸形,在影響身心的基礎上更對社會的勞動力人口品質產生傷害,清末的鴉片風潮就是全民無心耕作、農商而醉心於鴉片的吸食中,國家迅速衰敗,這樣的影響不得不防,現在國外有些地區認為食用一些毒品是無害的,這種理念應該堅決反對,我們應該堅守大是大非的底線,為了學生個人、為了家庭也為了整個社會的向上提升。

在歐洲,看到一些國家釋放出一些訊號認為提供“純正”化毒品就可以減低吸食“非純正”毒品引來的死亡個案,這樣的文化氛圍產生了很多拿著國家福利吸食毒品的群體,每個國家都應該認真思考自己的國家福利制度應該如何使用,對於那些勤奮努力工作的納稅人是不是又缺乏基本的公平?雖然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這個前提應該是不影響社會整體的發展與公平,很多人動輒從人權角度提出吸食大麻、毒品合法化,是否有想到過當吸食者發生嚴重的身體損害時是否需要與一般民眾爭醫療資源,社會的合理資源又該如何分配呢?近期在台灣有些政治人物、學者也主張吸食大麻合法化,但是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轉必須要有基本的規則和規範,不能從西方單一的人權角度來進行價值判斷,而去忽略社會的無形負擔與長遠影響。因此,當西方社會在毒品問題上越來越開放時反而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需要怎樣的大是大非的立場與價值觀來維繫這個社會的良性成長。

預防為首位

相對於發現之後的補救,預防自然是最重要的環節,而在預防體系中又可以從供求角度分為幾層來看:首先是供給角度,希望通過警方、海關等的查緝力量使得供應一再減低,杜絕毒品的蔓延;再者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充分運用現有的學校社工資源以及學校自身推動的反毒活動等,讓學生自覺遠離毒品,降低年輕人的需求。供給的減少需要警界加強打擊行動,而對於我們更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需求面的改變,必須要要了解學生為什麼會吸食毒品?在前線輔導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是藉助吸食毒品來希望解決自身的困境和麻醉自己,那在需求層面就推導出這樣的問題究竟學生需要怎樣健康地面對、處理自己的情緒?學校在此時是否就需要介入,積極加強年輕人的面對困境、解決難題的能力,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教育體系又該如何教導年輕學生釋放、紓解自己的壓力呢?如果學校與教育能夠從此入手,就是“固本培元”,強化主體的能力與抵抗力,從而大幅地減少學生走向毒品的趨勢,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教育要學會給學生信心與希望的同時,更要教會他們如何運用多種方法來面對各種不如意,而不是單純的讀書成績好就可以代表一切。

當然學校環節的教育功能不可或缺,而家庭的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當家長在家中發現孩子疑似吸食毒品的工具或者嫌疑時,不要大吵大鬧,而是可以積極與志願者、社工聯絡尋求合理的解決之道,同時更要思考小孩吸食毒品是不是也有家庭關愛缺位等的原因,只有多方一起協助,才能更加系統性地來防毒、反毒。endprint

猜你喜欢
計劃校園學校
秋季运动会
政策朝令夕改為哪般?
校园拾趣
要脸干什么,不是还有你们吗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土逗校园
土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