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守護:揪出幕後元兇,源頭治“毒”

2016-10-27 20:51卜樂
澳门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機制校園社區

卜樂

毒品入侵校園是客觀事實,當社會築起一道預防和救治的防線時,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販賣毒品給學生與青少年?源頭的治理同樣刻不容緩!

誰將黑手伸進校園

在鄰近地區有關毒品流入校園時有所聞,但在澳門毒品入侵校園並不太嚴重,從2013年至2016年,經舉報共查獲兩宗案件,一宗是去年5月一起吸食毒品案件,另一件為今年3月,透過學校安全聯絡安全網機制舉報了校園中三人吸食大麻的案件,而這個學校安全聯絡網機制已經行之數年,司警局、教青局、學校三方都有效地參與其中,從一男兩女的吸毒個案我們順藤摸瓜找到背後的關鍵:“誰販賣毒品給這些學生”?我們的工作不僅停留在進一步偵破案件,更是從源頭打擊與治理著手。在這樣的過程中,警方非常感謝校方的積極配合,沒有顧忌到相關的通報可能會對學校校譽帶來負面影響,仍然堅定與各界合作共同預防、抵禦毒品危害。所以從這樣的治理思維中,我們看到預防的重要一面。事實上,在毒品案件中,其與一般的詐騙(包含電信詐騙在內)、財產犯罪行為不同,毒品案件中無被害人,它只是一個吸食毒品者與販毒者我買、你賣的過程,除非演變到後續由於金錢等原因發生搶劫等行為才涉及到受害者角色,正是這樣一個沒有受害人的特性,顯示出“舉報、線索、情報、匿名舉報”的重要性,因為單靠包含《禁毒法》在內的法律難以有效打擊到隱蔽的毒品犯罪,這樣情報的提供對於警方而言就是非常之重要的,我們很多時候借助學校、家長舉報等,經由一定的保密機制,保護相關當事人私隱等權益的基礎上,可以透過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個案去打擊背後的毒品犯罪行為。

當然吸毒行為,隨著地點更加隱蔽、毒品形式更加多樣化,也變得更加多元。在香港、內地,不少青少年在前幾年開始吸食氯胺酮(英语:Ketamine),俗稱K仔、K粉、K他命等,在台灣,也經常被稱為“褲子”,而澳門青年也在這種氛圍中逐漸有機會接觸到冰毒、K粉這類毒品,很多青少年更借助通關便利北上吸食毒品、濫藥,這對於有效地處理吸毒行為、打擊毒品犯罪帶來了困難,畢竟由於兩岸四地的相關體制與法律體系存在差異性,各地採取的標準也多有不同。在內地,吸毒屬於行政處罰的範疇,最多採用拘留15日的處罰方式;而在澳門吸毒則觸犯刑事法律,需要判處3個月的徒刑,那在這樣的對比中,不少澳門青少年、學生就會前往內地吸食毒品降低風險,而近些年澳門與內地在打擊毒品犯罪上積極合作,共同打擊,澳門與珠海、廣東省都有快速有效的通報機制。對於有關通報,澳門司警力量聯合社工等部門做一個後期的宣導,預防再次發生的提醒。一方面這樣的行動會起到一個宣傳作用:提醒居民不應該碰觸毒品,二來借助社工局防治賭毒成癮廳等的力量積極幫助相關人士戒毒,由輔導人員介入協助戒除毒癮等。

因為事實上,如果對吸毒居民放任不管,那麼將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吸毒行為其侵犯的法益不同於財產、身體犯罪等傷害到人身、財產法益等,其侵犯的是整體社會的法益,吸毒者長期吸食K粉這類毒品會破壞膀胱原有的儲存尿液的功能,發生尿頻等現象;而吸食冰毒會產生生理上的幻想,容易攻擊他人或者幻想被害,成為潛在的社會犯罪因子。在吸食成癮後,工作能力上自然會有所下降,甚至面臨失業的風險,那金錢上如何維持來源保證長期吸食毒品呢?此時包含偷盜、搶劫在內的犯罪行為就會發生,對社會產生實質的傷害,而更加嚴重的則是,當我們的青少年沉溺於毒品時,代表著社會未來與下一代的他們要如何來承擔社會的責任與發展的使命,這樣的破壞與危害是深遠的。所以基於這樣的法益損害,我們更加呼籲要多方合作、積極預防、有效打擊,形成一個系統的機制。

家庭防線,社區責任

在這個機制中,家庭扮演第一道防線,所起的作用也是最大的,因為青少年大部分時間是跟家人生活在一起,有家人的陪伴,受到家庭的教誨與認知也最多,因而家庭需要發揮重要作用。而學校處於中間一環,在知識、德育與學生的綜合成長中扮演關鍵角色。到達警方這一環,就是在供求關係上追求達到零供給的狀態,以市場供給的理論來看,沒有了大量的供應,需求也會隨之被遏制,當需求主動“Say No”之後,自然無求也無供,所以警方力求在各種預防宣傳中讓市民、青少年明白毒品對於身體、思維、家庭與社會的危害,從需求上進一步杜絕吸食的溫床,讓大家充分明白“毒品一次都唔好試”的理念,不要對自己懷抱可以戒毒、不會上癮的僥倖心理,畢竟一旦成為癮君子,危害與復發的因子將可能伴隨一生,因此預防是至關重要的,畢竟打擊是最後的手段,我們雖然主張打擊與預防並存。但是在一般的法律認知中,我們仍希望民事、行政、仲裁等方式優先,涉及到罰金、判處刑罰的刑事打擊放在最後,因為我們是希望減少犯罪行為,維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而並非為了打擊青少年團體。

在預防的環節中,隨著隱蔽吸毒的現象日益增加,我們發現社區的地位正日益凸顯,所以近年來司警局推出“社區警務”計劃,當社區發生什麼問題時,社區的成員、物業管理公司等會是第一時間掌握資訊的,由社區主動向警方提供線索,可以加快辦案與偵破的進度,另外在警力有限的前提上,發揮社區的力量來幫助執法,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市民通過現有的993報案熱線,24小時運作的報案中心、電子郵件傳送等方式將線索交到警方手中,警方在保密、保護舉報者私隱與權益的基礎上,積極處理案件,在過程與後期及時與市民互動、反饋,這樣對警方而言提高了辦案效率、節約了調查人力,對於市民而言又極大地增強了市民的榮譽感與對警隊的信任度,在一個互信互動的基礎上不僅能夠促進警民關係的和諧永續發展,更能推動社會的長治久安。

事實上,近幾年我們在分析毒品案件相關數據時,發現吸毒數字在下降,反而有一種擔憂,那就是吸毒從過去的公開、半公開狀態轉變為隱蔽性吸毒,停留於私人住宅、酒店等地方進行秘密吸毒,這樣的情況下加大了警方的偵查難度,特別是在私人住宅、社區的吸毒行為,考慮到對於私人住宅權益等的保護,警方不可以私闖民宅,也不可能執法權無限膨脹,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區居民的協助甚至參與式的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實務中就有實際的案例,有家長在屋內發現疑似吸毒的工具,繼而打電話到警局尋求協助,我們根據線索最終抓到了背後的販毒團夥,而這種在社會認知裡面的“大義滅親”其實是很難做到的,畢竟與自己的小孩血肉相連,很多人都會採取消極甚至包庇的行為,要做到主動舉報其實一方面是基於對警方的高度信任,另一方面更是對子女深沉的愛,希望他們不要走上迷途,沒有歸路。endprint

積極修法,免成制裁窪地

當然在我們有效防毒與打擊毒品運輸、販賣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團夥頂風作案,甚至是引誘青少年犯罪。根據2013年-2016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共有28位青少年涉及毒品犯罪,其中16-21歲共有12人,16-18歲佔8人,16歲以下亦有8人。若以年份、時間、性別來區分,在2013年有11人,其中5男6女;2014年有1女涉及毒品犯罪;2015年12人犯罪其中9男3女,截止2016年7月,有4人被查獲,其中2男2女。這樣的情況事實上每年都在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同時也有不少香港學生、青少年運毒來澳門販賣。我們也多次與香港警方與禁毒部門溝通合作,積極地共同預防和打擊犯罪,畢竟如果越來越多的外地青年來澳販毒,會讓外界產生一種澳門是法制窪地的錯覺。

其實現階段,澳門對於販賣毒品是處以3至15年的徒刑,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販賣皆可入罪;而對於吸食毒品是有3個月的刑期處罰,根據近年來多發的態勢,澳門社會也在積極討論進一步修改《禁毒法》,在法律規範上嚴格化,例如未來希望將販賣毒品的最低刑期由3年提升至5年,修改最低下限,將吸毒的刑事處罰由3個月提升到1年。此外,對於目前一些限制司警搜證的行為,我們也主張進一步放開,給予警方更完善的執法工具,例如在一些公共場所能夠賦予警方在巡查時如有合理懷疑吸食毒品的前提下,進行緊急強制驗毒等行動,未來我們也將持續通過立法等行為,使得澳門不會成為運毒、販毒的法制窪地。

早在08、09年,警方就發現不少人體吞毒運輸來澳的案件,在過去我們通常是合理懷疑之後,將嫌疑人帶去醫院指定的中心,由醫生來掃描檢查,但有關檢驗程序需數小時才能完成,因此後來在2011年8月我們在機場安裝了第一台X光人體掃描機,20秒即可以看到該名旅客是否有吞毒或者攜帶毒品的狀況,2013年11月第二台已經在外港碼頭成功安裝,進一步加強阻嚇作用,增加其販毒的成本,未來北安碼頭、港珠澳大橋澳門連接點等也將安裝X光人體掃描機等,力求在澳門第一道防線上有效阻止毒品進入。

青年小先鋒帶來正能量

無論我們的預防多麼縝密,最終還是要在青年群體上發生實際作用方才有效。自2013年,司警局推出一個“滅罪小先鋒種子計劃”有別一般的說教模式,通過培養年輕人成為種子的方式,讓他們親身了解到犯罪行為的危害的同時,更能夠積極影響周圍的同學,帶來防毒、反毒、預防犯罪的正能量。在2013年我們招募到90位種子同學,2014年為70位,到2015年正式到達100位,2016年6月這期的招募已經成功募集到105位種子同學,我們通過開展防罪講座、話劇表演、親身前往關閘向前往內地的青少年宣傳不要碰觸毒品等方式,有效地增強滅罪小先鋒們的法制意識、溝通能力等,再借助Facebook、Wechat、YouTube等方式,讓這些年輕的先行者帶動群組討論和認知,用青少年的語言和方式貼近青少年,讓大家更加主動式地接受與參與,且避免一味地說教。計劃推行四年來,我們看到了有效的成果,這些種子成為青少年的模範,未來更是成為穩定澳門社會的重要先鋒。

當然,學校家庭的預防、外界的宣傳、同輩的影響、司法的打擊都屬於外因,對於青少年自身而言,最重要的是增強自己的抵禦能力,要對自己的成長有信心,很多時候毒品就是在青少年生活、學業失意的情況下“趁虛而入”的,當青少年積極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參加各種領袖課程,強化自己的正確認知與人生價值觀時,很多外界的引誘自然不攻自破。除此以外,學校也要提供這樣的成長氛圍與教育課程給學生,扮演好“教育”的關鍵角色。在環環相扣中,如果學校、家庭、青少年、司法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我們相信校園終將是澳門青少年快樂、健康成長的保護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機制校園社區
彩色笔动起来
基于否定范畴标记的陈述类宾语句整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组团式职教援疆“校包系”机制的探索
明代後期國家決策機制研究*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校园拾趣
土逗校园
土逗校园
「熔斷」被「熔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