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路径

2016-10-27 11:03刘俊丽
2016年28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小康社会

刘俊丽

摘 要: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提出小康社会后,小康社会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完成以后,此时经济发展与建设达到一定的高度,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建设成了当下的发展目标,此时社会的物质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因此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才是此时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小康社会和绿色经济内涵的界定,利用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方向的描述继而展开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后这一新阶段的目标论述。

关键词:小康社会;绿色经济;经济模式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与其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实小康社会是关于中国社会至于经济发展阶段及目标的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伟大的创造想的探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只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现相对应的阶段目标,一步步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进而达到全面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是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梦”。小康社会作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目标,实质上表现为现代化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此时,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和生活环境方面的提高和改善。为此,个人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主要会朝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不再过多的追求物质财富的创造,因为已经积累到一定的高度,此时要做的主要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环境,将以往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因此,在这个阶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才是首选之道。

二、绿色经济的界定及其内涵与表现

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问,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环境与生态风险。2012 年 6 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题,明确了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由此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广泛共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相互协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必须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低碳经济:首先它包括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次它是包括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要实现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首要目标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下图是关于人类发展需要与生态承载量之间的关系图,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必要。

三、 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其主要包括观念上的转变、政策上的创新以及技术上的改进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才有可能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上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

首先在观念上,我们需要打破长期来阻碍绿色经济发展的两个思想,也就是关于环境与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关系通过环境库茨尼茨曲线得以印证以及关于绿色经济只有富裕国家才做得到这两个思想。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可以共生,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绿色经济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也不会被破坏,或者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此外,绿色经济并不一定是发达国家的专享名词,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许是在资源快要消耗殆尽环境严重破坏的时候才会想起保护环境,例如我国以前经济的发展就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可是在经济发展初期以及借鉴外国先进技术或者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制定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战略方针。

其次在政策上要需要转变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投资政策以及其他激励机制。对于政府而言,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包括逐渐淘汰不恰当的补贴体,例如对石油生产上的补贴;采取新的激励机制,为更绿色产品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机遇,加强绿色经济的市场基础设施与市场化机制,让政府能够实现绿色采购。对于企业而言,要把握各个经济领域向绿色经济过度的机遇,提高融资水平能力。

最后在技术上实现以绿色创新为内容的技术创新。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例如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研究、开发、运用与推广,形成绿色能源技术体系和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以保证实现中国现代经济的低碳化与无碳化发展。

四、 小结

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的要坚持其主导地位,引领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观念意识,社会公众需要广泛的参与,积极的配合。绿色经济的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究其根本仍旧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只有走上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为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幸福感的持续提升提供保障。(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君如,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2]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上), 经济研究参考,2004(29)

[3] 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4)

[4] 诸大建,绿色经济新理念及中国开展绿色经济研究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5] 朱 婧,孙新章,刘学敏,宋 敏,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

[6] 向书坚 郑瑞坤,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3 (3)

[7] 郑德凤,臧正,孙才志,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5(2)

[8] 吕一河,傅伯杰,陈利顶,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J], 生态学报,2006(11)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