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2010—2014年间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研究

2016-10-27 11:15张欢牛素芳
2016年28期
关键词:巴罗社会保障

张欢 牛素芳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上引发了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巴罗认为存在利他遗赠动机时,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性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社会保障

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国内外学者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作用众说纷纭。一些经济学家,如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专门研究了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的影响,并认为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国民储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效应,即财富效应、退休效应和遗产效应。他认为,养老保险主要通过两个相反的力量影响个人储蓄,一个是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以减少为了退休的消费而在工作时积累资产的需要,这叫做“财富替代效应”,另一个力量是,因为与财富审查有关的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增加储蓄,因而可能诱使人们提前退休,反过来要求人们在工作期要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这叫“退休效应”。这三种效应中,财富替代效应会减少国民储蓄,而退休效应和遗产效应会增加国民储蓄,因此总效应是未知的。1974年,根据美国1929-197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财富替代效应占主要地位,养老保险导致的国民财富减少大概为3/2。1981年在后续研究中,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后,计算得到的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率减少的程度有所降低,不过替代效应依然很明显。费尔德斯坦的该理论引发了社会保障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其中不少学者支持费尔德斯坦的实证结论,认为社会保障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对储蓄产生负面效应。除此之外,泰勒和谢夫林(Thaler and Shefrin,1994)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中,开创了行为生命周期理论。行为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消费决策时,需要对现期消费还是通过储蓄满足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衡量抵制现期消费诱惑的心理成本,心理成本越高,储蓄的可能越大。因此,不同的财富由于心理成本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现期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而未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小。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工资的强制扣除,将一部分现期收入转为了未来收入,使得这部分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非常小,故消费者会减少消费。因此,行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了储蓄而减少了消费。另外,盖尔关于养老保险金和储蓄的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养老金增加了储蓄。

针对上述社会保障对消费具有正效应,对储蓄具有负效应和社会保障对消费具有负效应和对储蓄具有正效应两种观点,巴罗在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内导入利他主义因素,提出了著名的“中性理论”。他在《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一书中,就社会保险导致国民储蓄下降,从而短期内导致投资的下降,长期内造成资本存量的缩小这种经济影响分析,他认为只有当人们不考虑对子孙的不利影响时,总消费才会增加。具体地说,就现值而言,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计划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子孙将承担超过他们将来退休后福利的税负。而如果目前活着的人充分考虑到对子孙的这些影响时,由于遗产动机和个人代际转移支付等因素将会抵消一部分挤出效应,因而,公共养老金制度对私人储蓄的影响几乎为零。为了证实这一观点,1978年,巴罗在《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影响:基于对美国的实证研究》(The impact of social security on private saving:evidence from the US time series)中,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并没有发现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表明社会保险会抑制储蓄和投资。1979年,巴罗和麦克唐纳(Glenn M .Macdonald)发表的题为《跨国研究中的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 Social security and consumer spending in an international cross section),通过审视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新西兰、瑞士等16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在1951-1960年间社会保障对个人消费支出行为的横切面实证研究分析,表明伴有利他遗赠动机消费者的前提下,社会保险对税收的扭曲作用很小,几乎是中性的。在跨国研究案例中既没有证据支持社会保障会抑制私人消费,亦没有实证结果来反驳社会保障会抑制私人储蓄的假说。之后,1982年,雷默和赖斯罗伊根据扩展生命周期理论对美国1957-1977年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得出社会保障对储蓄没有产生影响。而米奎尔根据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对费尔德斯坦的模型进行了再次检验时发现误差很高,而在对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修改后,亦得到社会保障对储蓄没有影响的结论。乔纳森(Jonathan)、沃伦(Warren)、哈伯德(Hubbard)、贾德(Judd)等人认为寿命预期的不确定性和年金市场的不完善性使得社会保障不会对消费或者储蓄产生任何影响。

国内研究方面,比如郭庆旺等人(2003)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和数理推算发现社会保障中性观点是不成立的。张杰和张军森(2004)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跨国分析认为,社会保障通过降低生育率和提高人力资本来实现人均增长,对储蓄和政府消费均没有影响。初颖(2009)在利用A-K模型的基础上,为存在遗赠时的社会保障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而确定一种最优的社会保障体系。她认为,在考虑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劳动力供应、储蓄、投资、增长率和福利的影响时,依赖于薪水收益的非基金制社会保障体系的扭曲作用非常小。

关于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经济的扭曲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公开话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材.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J]. 财政研究,2003,09:11-13.

[2] 初颖. 伴有遗赠的最优社会保障的数学模型[D].吉林大学,2009.

[3] 顾海兵,张实桐. 试论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水平的不相关[J]. 经济学家,2010,01:86-93.

[4] 刘慧.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国内外文献综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 罗伯特·巴罗(RobertBarro)著,沈志彦,陈利贤译.宏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6] Barro,RobertJ.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76.

[7] Barro Robert J,GlennM.Macdonald, The impact of social security on private saving:evidence from the US time seri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1(1979)275-289.

[8] Feldstin,M.Social security ,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y 82,905-926.

[9] Barro Robert J,The impact of social security on private saving:evidence from U.S time series(American Enterprise Insititute,Washington,D.C.)1978.

猜你喜欢
巴罗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德庇时英译《红楼梦》研究*——从约翰·巴罗书评谈起
没有全疯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从社会统合的视角看社会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