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弯道超车”的良机

2016-10-28 18:43王煜
新民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弯道超车知识经济课题组

王煜

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就是知识竞争力指数。近日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16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中,上海在亚太33个领先地区中位列第5,比去年又上升一位,继续位于被统计的中国地区中的首位。上海表现最突出的是其知识向经济的转化能力。专家认为,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知识经济具有更高的适应力,地区经济如能调整结构和模式,提升知识竞争力,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上海:知识向经济的高效转化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对亚太33个领先地区用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区域经济产出、知识持续性这五大类共19项指标进行评估。新加坡是今年的状元,第二到十位分别是东京、蔚山、首尔、上海、北京、香港、以色列、台湾和爱知。

今年的指数表明: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知识竞争力表现出新特点。新兴经济体知识竞争力上升迅速,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不仅新加坡跃居第一位,前十名中新兴经济体还占据了7席。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在经济衰退中受到的冲击更大,表明知识经济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工业经济的生产导向型特征仍很明显,而物质产品的消费远远跟不上产能的扩张,一旦经济进入衰退,去库存、去产能过程对制造业为主的地区打击尤为明显。

中国板块整体表现较好,但地区间有所分化。上海和北京表现优异,分列第5和第6位,都比2015年上升了一位,两座城市的表现各具特点。

上海知识竞争力系统结构的协调性较好,表现最突出的是其知识向经济的转化能力。上海的4个知识密集型制造业部门表现良好,其千人IT就业人数、千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千人电子机械就业人数均排名第三,千人生物技术和化学就业人数排名第七,4个部门整体在33个地区中排名第四,而反映创新资源整合要素的每千人经理人数排名第五,优势明显。从全球角度来看,根据今年课题组对世界知识竞争力的预评估,上海在142个地区的知识竞争力位列第25位,比2008年国际竞争力中心最后一次评价的110位大幅度提升。

北京的优势在于其创新资源的高度集聚,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其知识生产的优势极其明显。在创新的投入方面,北京的政府人均R&D经费支出遥遥领先,比第二名的东京高出35%;支持创新的人均私人股权投资同样位居第一,是第二名新加坡的近三倍。在创新的第一阶段产出方面,北京的每百万居民专利数排名第五,并高居大陆地区榜首。总之,北京的知识竞争力系统构成的前端优势非常突出。

该指数课题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主任罗守贵教授认为,在世界经济低潮阶段,知识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由于知识经济生产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那些能够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和模式的地区,就会成功实现转型并弯道超车。

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上述亚太知识竞争力的评价的基础上,从进一步提升上海的知识竞争力,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角度,课题组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战略的实施为上海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必将对上海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增加新的动力。目前,全市上下正在积极行动, 全力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但课题组认为这还不够,还应当调动国外的力量参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一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要素和国际市场。

具体建议是:在国际上选择知识竞争力领先地区,如新加坡、首尔、布鲁塞尔、伦敦、汉堡、加州、麻省等,与上述选定的合作对象共同打造国际创新合作新高地。在合作方式上,借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经验;在功能定位上,将产业链、技术链与价值链密切联系起来,重点在合作对象有优势的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同时建立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孵化器,并在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方面进行创新 。

根据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对知识竞争力的总体贡献非常突出。尤其重要的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其他国际大都市有所不同。上海的人口大约相当于纽约和大伦敦的近3倍,大巴黎和东京都的近2倍;上海的面积大约分别相当于纽约的8倍、大伦敦的4倍、东京都的3倍、大巴黎的2 倍多。上海的面积和人口决定了相对于这些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上上海又是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中心城市,上海可以在进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建立起世界上最强大的知识密集产业群。这一特征将是上海在未来10到20年内超越其他国际一流大都市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和结构性优势。

但上海的这一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还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课题组建议发挥上海这一优势,将郊区建成技术密集的、规模型的知识密集制造业产业集群,即其他发达国际大都市不具备的“躯干产业”;而将中心城区建成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服务业,即“头脑产业”,让“头脑”与“躯干”互动起来。

国际竞争力中心主任 Robert Huggins教授认为,没有人力资本的高储备和创新能力,一个区域将没有能力产生出新的商业活动。然而,在这些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将新的想法商业化还要依赖金融,特别是能使一个地区将其在研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回报最大化的风险资本。国际竞争力中心据此设置了唯一一个金融资本指标——人均私人股权投资。

上海的科技发展基础条件和创新的人力资源等要素异常丰富,但根据课题组多年的评价,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私人股权投资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建议上海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大力培育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尤其是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国外和外地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建议在陆家嘴、张江或自贸区其他区块建立私人股权投资集聚载体(园区或商务楼宇),对集聚区内的私人股权投资企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专业服务,支持私人股权投资做大做强。

另外,我国股市近年来的发展存在的诸多不健康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从而影响了上海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大量的科技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极大地影响了创新的绩效。上海活跃的科技企业约有1.6万余家,具有科技属性的企业至少5万家以上。为了支持这些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课题组建议在采取科学方法筛选的基础上,成立专项基金对其中500家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对其人力资源、研发能力、市场开发、财务管理和上市辅导进行有效支持,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其中30家左右企业能进入纳斯达克、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证券市场。

猜你喜欢
弯道超车知识经济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叫停“弯道超车”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