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文本言语探寻平凡的伟大

2016-10-29 12:19王慧慧
江苏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小姑娘小女孩

王慧慧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和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人。在世人眼中他是“伟大”的化身,但在课文中当他与一个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的普通的小女孩相处时,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文章以小见大,让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眼中的爱因斯坦,从而树立起自己心中爱因斯坦伟大又平凡的形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我竭力打造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中,我不仅要让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感受爱因斯坦伟大的平凡,平凡的伟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因斯坦伟大而平凡的品质,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以下方式:

1.板块教学,突出一个“整”字。

教学中,我关注那些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特点的语言和文字,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统领全文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采用板块教学,即父亲、小女孩、学生眼中的爱因斯坦,引领学生深入语言文字,探究、感悟爱因斯坦的形象,让学生于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中,获得语言表达与人物理解的双丰收。

2.基础知识,彰显一个“实”字。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是有温度、有感情的,教学时,我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思考、交流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还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裹”这个字的精妙之处,感悟“裹”字背后蕴含的意味。“裹”同时还是一个生字,于是我设计“怎样记住它?怎样写好它?”这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观察,最后通过教师扎扎实实地示范,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书写。

3.对话交流,注重一个“活”字。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习一篇课文,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议论纷纷”。如:在探讨交流“爱因斯坦还有哪些表现是让小姑娘和我们没有想到的?”这个问题时,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大胆表达,从而拉近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主动、有效的思考之中。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的五个板块: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品读拓展,体会“伟大”;玩味语言,感悟“平凡”;激励探究,思想碰撞;总结拓展,阅读延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2.学生自主品读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爱因斯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再读课题。

师(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有信心读好吗?(出示词语,指名读)

蓄 一撮 趿拉 拖鞋 衣衫不整

裹 一耸 纳闷 踱步 一塌糊涂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横着读的,谁再来换个形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词语掌握得不错,那句子呢,谁来读?(出示句子,指名读)

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出示课文难读、易错的词语、句子,上课伊始进行检查,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教师关注学生读书规范、听清要求等细节,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二、品读拓展,体会“伟大”

师:在同学们读的这句话中,父亲用了一个词高度评价爱因斯坦?(教师板书:伟大)

师: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伟大的人?

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爱因斯坦取得的成就。

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

34岁,任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

37岁,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在100年后的今天,引力波被证实。

42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纪伟人”。

师:面对这些成就难怪父亲会说:

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指名学生读,齐读。

【此处从“伟大”入手,父亲眼中的伟大,学生自己对伟大的理解,以及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三处伟大融合为一,可以让学生体会此时爱因斯坦的“伟大”是成就的伟大。】

三、玩味语言,感受“平凡”

师:在父亲和世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伟大的,那在小女孩眼中呢?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在小女孩眼中是什么样的?

生:平凡的、普通的。

教师板书:平凡

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这段文字有个词用得特别精妙,(出示“裹”字)说说你的感受,还可以把这个“裹”字带进课文中,再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裹”还是个生字,这个字特别有意思,怎样记住它?怎样写好它呢?

师(根据学生所说,边强调重点边范写):衣字包“果”要紧凑,“果”捺变点在中间,有收有放撇捺宽。

学生临写。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就关注了“裹”字,让学生理解、品读这个词的精妙,从而去触摸这个字背后所蕴含的人物形象;再通过如何记、如何写的交流,写字口诀的出示,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师:初次相遇爱因斯坦就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难怪小女孩第一次见到他就想: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第一次见面,爱因斯坦的穿着打扮如此平凡,是小女孩没有想到的,到了第三天,小姑娘又见到了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室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又给小女孩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第六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你觉得工作室怎么样?(指名说)

生1:工作室很大。

生2: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

师:同学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仅仅是乱得一塌糊涂吗,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关注这段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指名读,此时你觉得工作室 。

师:同学们,在父亲的眼中,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但是初次见面小女孩却没想到爱因斯坦的衣着如此普通,更没想到他的工作室如此简单。

【此处教学转入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教者带领学生玩味语言,从人物的衣衫不整、不修边幅,到工作室的一塌糊涂、陈设简单,使“平凡”深入学生内心。此处的“平凡”与刚才“伟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爱因斯坦这个人物在学生心中形成意象,为思想的碰撞做好了准备。】

四、激励探究,思想碰撞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与文字对话,思考爱因斯坦还有哪些表现让小女孩、让你们没想到?同时画出相关词句,并用关键词写下自己的体会。

交流:爱因斯坦的哪些地方让小姑娘、让你没想到?

预设一:谦逊

“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都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师:你关注到了爱因斯坦的语言,他的谦虚是你没想到的。对于一个获得过世界最高的物理奖项的老人,还认为自己并不伟大,谁来读好他的谦逊。

面对父亲的夸奖,却没有放在心上,还如此的淡然,谁再来读。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个小姑娘呢,谁来读,再请一位同学读爱因斯坦,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

预设二:童心未泯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师:你读的都是爱因斯坦的动作,说说你的体会。

再指名读,其他学生想象:这么好玩、有趣的动作出现在一位老人身上,又有什么感受?

这样一位大科学家,有着一颗童心,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读出动作的有趣,感受伟人的一颗童心。

预设三:虚心好学

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师:就短短一天的时间,爱因斯坦就像变了一个人,好像年轻了20岁,这是什么原因?

师:想不想看看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谁来说说他的变化,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键细节。有序描述外貌,与前文的人物外貌描写形成呼应。】

师:除了穿着上有了变化,想象一下工作室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师:原来爱因斯坦有这么大的变化都是因为他的虚心好学。

预设四:醉心科研

师:此时老师脑海中有个大大的疑问,爱因斯坦真的不会穿着打扮、整理房间吗?他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师:你又看见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师:这样专注、认真的爱因斯坦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他走路、踱步的时候在思考,他还会?

出示:一面……一面……(学生说话)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爱因斯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真是一个(板书:醉心科研)的人。

【此处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四个突出品质:谦逊、童心未泯、虚心好学和醉心科研进行教学,教者在整个教学中是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交流,教者还相机引导学生将发现的细节进行有机整合,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总结拓展,阅读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对爱因斯坦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谁来说说看?

师:爱因斯坦无疑是伟大的,同时他又是平凡的;爱因斯坦是平凡的,他更是伟大的;这伟大是平凡的伟大,这平凡是伟大的平凡。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平凡的伟人。

(出示爱因斯坦拉小提琴、骑自行车的照片)

师:爱因斯坦不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还酷爱运动,擅长拉小提琴。如果大家想更多地了解这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人,同学们可课后阅读《爱因斯坦传》。

【通过对文本的总结回顾,学生对爱因斯坦形象的理解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对于平凡的伟大的体会会更为深刻。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在课结束时,教者让学生带着期待去阅读,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课外。】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小姑娘小女孩
春天小姑娘真好
大扫除
春天的小姑娘
可爱的小女孩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采蘑菇的小姑娘
小女孩的三、六、九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采蘑菇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