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

2016-10-31 05:38詹俞罗桂湘雍阳阳梁驹梁骏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气象农业信息

詹俞,罗桂湘,雍阳阳,梁驹,梁骏*

(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南宁 530022;3.雷丁大学气象学系,英国雷丁 RG66BB)

构建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

詹俞1,罗桂湘2,雍阳阳1,梁驹3,梁骏1*

(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022;3.雷丁大学气象学系,英国雷丁RG66BB)

通过分析目前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尝试将众包理念引入到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中,结合实例提出构建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的思路,并对如何发挥新模式的传播优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众包理念

1 农业气象信息传播特点及局限性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方式细分有许多种,如行政干预的上行下效、农业意见领袖的两级传播、社会互动的远程教育、大众传播的自发效仿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单向传播。这些方式由于缺乏农业气象信息传播者与受众间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导致传播者力图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时具有盲目性。有些农业气象信息是受众不关注的,也有些是受众不理解的,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受众关注的信息都会有所不同。从传播方式角度来看,单向传播对受众的了解建立在想象与理论层面上,是造成传播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响了传播效果。例如我国有一部分农业气象电视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讲解生僻、专业性太强,而且有明显“城市化”倾向,致使农村居民观看节目达不到满意的收视效果。

从传播模式来看,目前最主要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构架见图1。该模式能够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示范推广的农业气象基地、气象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传播等新型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该传播模式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气象信息传播者对信息资源拥有绝对占有权,农村受众被动获取信息,未能发挥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而且,这种模式也未能充分地让“消息灵通人士”转变而来的“草根专家”起到引领和跨区域服务的作用,加上受到服务机构空间限制和专家人力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供需失衡,影响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效果。

因此,适时引入一些新的传播理论来改造传统的传播模式,采用新的媒介手段来解决现存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问题,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完善、组织形成一个以受众为出发点、传播者与受众双向互动的多层面、多角度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更好、更快地发展。

图1 当前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

2 众包理念的促进作用

“众包”最早是由美国《连线》杂志记者杰夫·豪(JeffHowe)在2006年6月提出的。《人民日报》解读“众包”,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

众包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或生产组织形式,众包理念目前已渗透到多种行业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从维基百科的诞生到IBM投入10亿美元开发众包模型、宝洁公司组织14万名科学家成立“创新中心”利用众包解决员工遭遇的技术难题……据分析师亚玟埃·雷迪亚2015年的《众包调研报告》,“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最佳品牌所在的公司或单位有85%采用了众包。”

近日,美国白宫提交的《利用公民科学和众包应对社会及科学问题备忘录》中提到,“实施公民科学和众包可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并有效服务于社会需求。”公民志愿者可以帮助受地域或资源限制的联邦机构收集数据或资料,完成计算机无法替代的任务,包括物品归类和解决复杂问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涉及许多领域,如疾病研究、生物气候学研究、新天文物体的发现、实时自然灾害信息收集、空气质量监测、甚至台风预测等。例如,在一项关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中,通过对338个公民科学项目的分析,专家估计每年有130—230万的公民科学志愿者,可以创造高达25亿美元的成果,而参与的公民则成为相关科学知识的受益者。

众包充分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利用大众的智慧来共同完成任务,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丰富创新资源;而参与的人员自身,也获得了大量自由流动的信息,变得更加见多识广,并且能在群体的交流中,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在我国“互联网+农业”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运用众包理念,构建新的传播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和积极共享。

3 众包理念传播新模式的构建与展望

图2 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

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日后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农村网民的规模还将快速扩大,为众包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已经有一些省区,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政策,在气象为农众包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安徽省气象局打造了“锄禾网络社区”,以“众人拾柴”的方式激发气象为农服务活力,它将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的加工和传播全部搬到线上,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气象专家、农业专家、院校教授、农业生产者、农产品销售人员等作为会员汇聚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农民朋友一遇到问题就来这里求助,很快就有能人答疑解惑。种草莓的张贵生在农业气象专家的指导下,加盖了一层大棚薄膜,让35亩草莓安然扛过了2016年1月那场超级寒潮的打击,他获得了20多万元的收益。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建立“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率先在种植甘蔗的农户中应用,将多种实用性强、针对性好的气象信息直接送到农民身边和手机里,蔗农的问题也由网上的专家们帮忙解答。虽说系统应用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节水灌溉、减少灾害损失方面已初见成效。

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图2),与现有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众包使农民朋友在“发包”时,有机会表达个性化的需求,对专业人士发来的气象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比如预报预警是否准确、服务信息是否及时和实用等,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对信息进行选择应用和评价,对信息的接收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其次,充分地挖掘“草根专家”的潜力。不少“草根专家”,非常熟悉当地农事和风土人情,能够在弄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气象信息予以加工,进行二次传播,成为专业人士和基层农民朋友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应用本土文化,如广西的壮族山歌、顺口溜、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农民朋友理解气象信息,就像在网上给农民朋友请了个“家教”。

第三,对气象专业人士的服务也有促进作用。众包使气象专业人士在提供气象信息时有的放矢,他们也能从农业专家、农民朋友和“草根专家”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使日后的服务更接地气。

第四,信息共享,各方达到多赢共荣的目的。有了众包平台,拓宽了信息传播途径,多方可以更有效地打破空间限制,跨区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而且气象与农业多种专业有效结合,大家都可以赢得更多机会,其中不乏商机。

为了充分发挥新模式的效益,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机构的做法,让众包的信息传播平台充满活力。要牢记“不要问大众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大众做什么”,多考虑大众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机构或企业的利益。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提供恰当的激励是必要的。例如“价值中国网”将50%的股份赠送给网站全体注册用户,用户就是股东,网站对用户按照发表文章数量、访问量等采取“论功行权、动态分配”的方法,让用户对创新更具积极性。相信随着众包向纵深发展和日趋成熟,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也将为农民朋友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实用气象信息,在为他们增产增收服务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2]刘林霞.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气象,2005,(2):8-10.

[3]李静.基于众包理念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新模式[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3):78-81.

[4]刘玉花,胡春蕾,王德海,等.农村立体传播的模式与发展趋势[J].社科纵横,2008,(4):24-25,33.

[5]罗桂湘,朱定真.壮族地区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3):90-93.

[6]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

[7]许小峰.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路径[N].学习时报,2013-04-15.

[8]朱雅杰.众包商业模式要素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9]丁灏,张哲睿.现代传媒高效气象服务的新模式[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3):111-115.

[10]杜丞香,梁慕慧.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科学发展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S1):101-104.

[11]贾天清,黄光明.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J].广东气象,2010,32(5):72-76.

[12]陈静,钱美,俞宙.气象服务在转型期间的困境与出路[J].广东气象,2015,37(2):99-102.

[13]陈静,梁宏升.自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J].广东气象,2013,35(6):89-93.

[14]张哲睿,丘良.中国气象网站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1):103-106.

[15]王兵,李宜静,韦炜.安徽锄禾网络社区开启为农服务众包模式[N].中国气象报,2015-11-24.

[16]AlexanderHoward,WhiteHouseExploresHow 'Citizen Science'Can Help Society,The Huffington Post,09.30.2015,http://www.huffingtonpost.com/ news/crowdsourcing/

[17]ArwenHeredia,Crowdsourcing2015,07.15.2015. http://www.spigit.com/crowdsourcing-2015-rpt/

[18]IdeaConnection,Key Trends in Crowdsourcing,04.14. 2015https://www.ideaconnection.com/blog/2015/04/keytrends-in-crowdsourcing.

New dissemination mode of ag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crowdsourcing concept

Zhan Yu,Luo Gui-xiang,Yong Yang-yang,Liang Ju,Liangjun
(1.Guangxi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4;2.Guangxi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re,Nanning Guangxi 530022;3.Reading University Meteorological College,Reading England RG66BB)

Based o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agr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the crowdsourcing concept wa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a new dissemination mode for agr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living examples,and the advantage of this new model for agr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ere discussed,too.

agro-meteorology information,dissemination model,crowdsourcing concept

P49

A

1673-8411(2016)02-0064-03

2016-02-18

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项目(桂科能14123004-1-2);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2015-27号);广西气象局重大软科学项目(2015-Z02号)共同资助。

詹俞(1991-),女,广西大学农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

梁骏,广西大学农学院气象学教授。

猜你喜欢
气象农业信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气象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