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6-10-31 06:19周玲琍
关键词:优质康复效果

周玲琍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干部病区,江苏 苏州 215500)

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周玲琍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干部病区,江苏 苏州 215500)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14 d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优质护理服务;脑卒中;康复效果;生活质量

在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趋势影响下,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神经内科疾病之一,临床防治难度较大。护理服务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需提升脑卒中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康复效果[1]。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护理服务模式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为脑卒中首次发病,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47±9.15)岁,其中脑血栓16例、脑栓塞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67±9.63)岁,其中脑血栓14例、脑栓塞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 早期护理干预

发病早期,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稳定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溶栓等治疗者,关注患者出血类并发症情况,床头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昏迷期间,根据患者躁动情况适当约束,防止脱管、坠床等不安全事件发生。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处理。

1.2.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在昏迷患者耳边轻声呼唤促醒,患者意识恢复后,尽快行心理干预,以温柔、亲切的态度安慰患者,给患者安全感,同时及时针对负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脑卒中患者康复手册》,讲解脑卒中知识、家庭护理技能等,耐心讲解至患者和家属理解学会。

1.2.3 康复护理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展床上康复训练,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早期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被动训练、主动练习及器械辅助练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康复训练中,应及时鼓励患者,避免患者气馁,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赞扬患者取得的成果。

1.2.4 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患者出院前,由负责护理人员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生化指标、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同时指出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康复锻炼计划[2]。每月组织患者来院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活动,若患者行动不便,可采用电话或上门一对一健康教育宣传方法。每月2~3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及时督促患者完成锻炼目标,每月来院复查确定康复效果,并为下一次康复锻炼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及时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患者离院后,延续性护理持续6个月以上,配合康复治疗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效果Barthel指数比较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评分96以上为完全独立,96分以下为存在依赖,分值越低,表明患者依赖程度越严重[3]。患者干预前、干预14 d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评估,统计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

1.3.2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分13~6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干预14 d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期间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期间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s)

分组  干预前  干预14d后  干预1个月后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 51.24±8.61 61.14±5.67 74.15±5.36 84.6±4.67对照组 49.61±7.54 58.31±4.25 65.43±4.28 70.56±5.36 t 4.451 11.645 9.145 13.654 P 0.525 0.025 0.041 0.018

2.2 生活质量评估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组  干预前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 35.24±5.48 51.14±7.36对照组 34.28±6.72 44.14±6.58 t 6.354 14.243 P 0.758 0.023

3 讨 论

脑卒中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存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认知、运动障碍,需要面临后期艰难的康复治疗,因而如何提升康复效果成为脑卒中临床治疗的重点[5]。经本次研究对比该优质护理发现,观察组干预14 d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佳,提示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康复效果。

脑卒中康复治疗较为漫长,因而本院在脑卒中优质护理中强化了延续性护理,将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延续至患者出院数月,从而保证了康复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本优质护理服务也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1] 王清芬,张佩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5(04):269-270.

[2] 蔡津津.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干部病房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5(04):133-134.

[3] 姜稳妮,柴雪艳,董海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8(21):261-262.

[4] 吴幸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16):267-268.

[5] 米 雪,于宏丽,张婷婷,等.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9(20):1860-1863.

本文编辑:白 璐

R74

B

ISSN.2096-2479.2016.07.052.02

猜你喜欢
优质康复效果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