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

2016-10-31 06:19珊,周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措施

金 珊,周 晴

(1.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护理部,江苏 连云港 222042;2.上海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10029)

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

金 珊1*,周 晴2

(1.连云港市急救中心护理部,江苏 连云港 222042;2.上海长海医院急诊科,上海 210029)

目的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3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29%,对照组为79.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观察组为96.57%,对照组为82.8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

在心血管疾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属于急性心梗与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一种综合症。患有该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且病情变化较快,易反复,病程长,严重者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组研究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3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78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61.2±2.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3.9±1.4)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99例,女性患者76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2.1±3.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平均(3.6±1.7)年。所有患者住院治疗一个月,可正常沟通,意识清楚,有明显缺血性胸痛症状,排除神经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心律失常及心梗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方法,首次给予口服300 mg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和300 mg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之后每天100 mg阿司匹林和75 mg氯吡格雷。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含基础护理、心电监测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基础护理。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性,对病房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如果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要告知医生,可适量给予镇静药物治疗[2]。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活动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确保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2)心理护理。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程比较长,且治疗过程中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序的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3]。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与掌握,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起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

3)健康教育。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将健康宣教工作贯穿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该病。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通过自我调控方法对情绪进行控制,并让患者学会自己对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测量。

4)饮食指导。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多食用低胆固醇、低糖类食物。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叮嘱患者少量多餐,保持饮食的规律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疼痛症状消失;有效:疼痛症状好转,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0 min;无效:疼痛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或心绞痛依旧反复发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某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9%,对照组为79.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7%,对照组为82.8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症而言,该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增加特性,病理机制独特,病情发展较急,如果对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临床中对该病要及时进行诊治,积极采用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绞痛部位、性质等充分进行了解,进行护理干预,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开展护理措施,确保疗效的提高。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时药物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1] 段廷菊.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06):67-68.

[2] 吴秀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2,18(07):2351-2352.

[3] 商 悦.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3(12):213-214.

[4] 秦文霞,孟 静.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6(16):165-16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7.060.02

金 珊,电话:18761392298,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