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10-31 06:19杨玲燕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口袋

杨玲燕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玲燕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3年4月~2016年2月以来我院所收治的行肠造口患儿76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37例)和家庭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家庭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评价:(1)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2)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造口袋更换时间、造口袋更换间隔、月均造口护理费用;(3)出院时和第一次复查时生活质量。结果 (1)家庭组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家庭组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明显较高,造口袋更换时间明显较短,造口袋更换间隔明显较长,月均造口护理费用显著比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家庭组第一次复查时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出院时,而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常规组出院时为(72.67±7.82)分,第一次复查为(73.73±8.13)分;家庭组出院时为(72.13±7.63)分,第一次复查为(86.14±8.73)分。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家庭造口护理能力,缩短更换时间,延长更换间隔,减少护理费用,且有利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小儿肠造口护理;应用效果

小儿肠造口术应用广泛,是将肠管放在腹壁,作为暂时性人工肛门,以解除肠梗阻,促进肠道通畅和血液供应恢复的一种方式。但小儿不具备自护能力,因而需加强家庭成员教育和指导,使其积极参与到造口护理工作中。本研究就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4月~2016年2月以来我院所收治的行肠造口患儿76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37例)和家庭组(39例)。其中常规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3个月~12岁,年龄平均值(3.73±1.28)岁。家庭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个月~11.3岁,年龄平均值(3.71±1.16)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住院期间进行造口知识护理,出院后不定期随访;家庭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患儿和家长进行造口知识理论宣传和技能培训,建立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1)理论知识培训。为患儿建档,发放造口护理知识手册给家长,包括造口日常护理、饮食要点和并发症处理等,鼓励家长每月参加医院举办的造口知识培训,跟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以更好掌握造口护理相关知识。(2)技能培训。从造口护理初期开始鼓励患儿和家长积极参与,对其进行指导,介绍造口产品选择、预防并发症、扩肛技巧、扩肛过程造口出血和患儿哭闹的处理方法等。在住院期间亲手示范造口更换等操作,家长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后,让家长进行操作,并现场指导和纠正错误之处,进一步介绍更换的技巧,指导家长观察造口情况。在出院后由家长自行更换造口袋,并定期随访和指导。(3)人文关怀。在造口术前,需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加强造口知识教育,以减轻家庭成员的焦虑感和不安感,使其更好接纳肠造口,增强照顾患儿的信心。同时,给予家长帮助和支持,必要时可提供心理咨询。术后鼓励家长将消毒后玩具带入病房供患儿玩耍,以减轻患儿不安情绪。(4)出院指导及随访。在患儿病情稳定,造口功能良好且家长具备造口护理能力后可出院,应确保家庭做好家庭环境支持、家庭成员心理准备、造口用品获得支持等的准备。另外,在出院后定时进行随访,可采取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形式,了解造口护理情况,并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2)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造口袋更换时间、造口袋更换间隔、月均造口护理费用;(3)患儿的生活质量。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能力越高。家长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分,评价其对本次造口护理宣教、技能传授等的满意情况,得分≥9分:非常满意;7~8分:比较满意;<7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家庭组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2.2 家庭各要素比较

家庭组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明显较高,造口袋更换时间明显较短,造口袋更换间隔明显较长,月均造口护理费用显著比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造口袋更换时间、造口袋更换间隔、月均造口护理费用比较(±s)

表2 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造口袋更换时间、造口袋更换间隔、月均造口护理费用比较(±s)

组别  护理能力(分)  造口袋更换时间(min)  造口袋更换间隔(天)  月均造口护理费用(元)常规组 99.23±5.34 10.53±0.44 3.73±0.13 544.44±18.55观察组 80.67±7.82 32.72±5.95 1.46±0.25 1623.23±27.66 t 9.822 14.872 8.034 8.14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干预前后患儿生活质量比较

家庭组第一次复查时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出院时,而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患儿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干预前后患儿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出院时  第一次复查常规组 72.67±7.82 73.73±8.13观察组 72.13±7.63 86.14±8.73 t 0.722 5.234 P 0.214 0.021

3 讨 论

肠造瘘术为患儿直肠、肛门、结肠等疾病常见手术,但患儿自身不具备自理能力,因而造口护理工作主要由家长完成,因而在治疗期间,家庭支持和配合非常关键。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支持,通过指导家庭成员妥善照顾患儿,确保其获得照护的基本能力。

本研究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家庭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结果显示,家庭组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这主要是因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调动了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护理中来,建立跟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从护理人员的宣教和技能传授、实操中获得造口护理相关知识,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获得良好收效,因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2-3]。

家庭组家庭造口护理能力分数明显较高,造口袋更换时间明显较短,造口袋更换间隔明显较长,月均造口护理费用显著比常规组少,这主要是因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关注家庭成员造口护理技能的提升,提高了其造口袋更换的熟练度,因而可缩短每次操作的时间,减轻工作负担,也可提升患儿舒适感,另外,因造口维护良好,因而更换间隔也延长,可减少因频繁更换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经济负担[4-5]。

研究可见,家庭组第一次复查时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出院时,而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家庭成员掌握了造口袋更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患儿护理上更加细心,强化了预见性护理,可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患儿生活质量也提升。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家庭造口护理能力,缩短更换时间,延长更换间隔,减少护理费用,且有利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徐宏宇,万四红,刘 琴,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2(30):3761-3763.

[2] 卞荆晶,朱 丹,胡露红,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造口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6):4-6.

[3] 黄 莹,杨巧玲,梁丽君,等.肠造口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6,23(1):100-101,102.

[4] 张 璐.以家庭为中心的院外造口护理[J].全科护理,2015,21(21):2085-2086.

[5] 黄 莹,杨巧玲,梁丽君,等.延续护理服务在肠造口患儿出院早期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13(22):2058-2060.

本文编辑:白 璐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6.07.086.02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口袋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借口袋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会喝酒的大口袋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