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宣传是要 “惊心”还是“温馨”?

2016-10-31 16:19
求学·素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学社温馨漫画

【求学题库】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学生观看,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

校园安全教育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你是該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字数800字—1200字。

【导师在线】

丁长缨:山东济南一中教师,连续多年参加山东省高考阅卷工作。

黄绍文:任教于江西省南康中学,对语文教学和高考作文有深入研究。

吕贻晓:任教于郑州十六中,高考命题研究员。

【擂台A区】

乐清中学丹霞文学社:丹霞文学社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文学社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培育文学新人”为宗旨,以“文学励志”为主线,创社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惊心”不如“温馨”

丹霞文学社 朱孟熹

有人被压在车下,四溅的鲜血混着脑浆;有人被抬上担架,一只血迹斑斑、裹着尘土的手从盖着的白布里露了出来;满脸鲜血的孩子放声哭泣;失去亲友的人们神情恍惚……将这些真实且粗暴的画面放在学校的宣传栏里,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安全教育还是要多一点温馨、少一点粗暴,尤其是针对学生这一群体时,更应当“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简单粗暴。

触目惊心的图片有它的好处。惨烈的场景一定会给人的视觉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样一来,人们就会长久性地记住它,在碰到类似事件时便会更加小心,但这些图片对视觉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一定会给人的心灵留下巨大的阴影,看了图片之后身体不适者有之,夜不能寐者有之,畏惧过马路者亦有之。有的图片成年人看了尚且难以承受,更不要说心灵较为脆弱的未成年人了。如果安全教育的成功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阴影之上的,那这样的安全教育也就显得过于粗暴了。

美国曾经推出过一部长达七十几集的动画片《欢乐树的朋友们》,其中的动画形象是一群可爱天真的动物,但故事情节却极为血腥,常常会有断头、脑浆四溅或眼珠掉落等画面,与动画形象产生极大的反差。许多成年人看了一两集后都直呼:“太血腥!受不了!”这部动画片的定位是儿童安全宣传教育短片,是为儿童拍的,最后它却被判定成了一部限制级作品,被认为不适合儿童观看,真是讽刺。在中国,山东菏泽市的交警也选择了一种较为粗暴的方式来宣传安全,他们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放在网上供大众观看。这种宣传在引起千万点击的同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人们认为这些宣传实在太过血腥,已经是在挑战大众的承受底线了。这样的粗暴方式,看似深入人心,实则触目惊心,让人在记住的同时,也产生不适感与抵触感。

所以,不论是宣传画,还是宣传片,都要充分考虑大众的承受范围。发布者或许认为真实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使用漫画这一类方式,人们会更关注漫画画得如何,而不是将目光放在案件本身。换个角度想想,使用真实图片与视频也未尝不可,但要注意选择,选择一些真实但可以让人接受的照片,或者将血腥的地方打上马赛克,这样的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的。多一点温馨,少一点粗暴,这样的宣传方式,大众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当今教育,应当柔化,循循善诱往往比强硬施加更有效果。“润物细无声”的宣传远比狂风暴雨式的恐吓更有可取之处!

【擂台B区】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凤栖文学社:凤栖文学社创办于2000年9月。雏凤栖梧碧,嘉禾早早栽,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学校旨在创造一片文学的沃土,播洒种子,静等花开。

【导师评分】

丁长缨:内容19分+语言18分+发展19分=56分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中心明确,思路清晰。

以“‘惊心不如‘温馨”为题,观点旗帜鲜明,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知道作者的立场。作者在阐述自我观点时能够做到条分缕析,还能列举美国与国内菏泽交警的不当做法,进一步表明选用触目惊心的图片不可取的立场,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惊心不如‘温馨”的阐述过程。结构上首尾圆合,张弛有度。选材上做到了引证丰富,摆脱了众多时评文常有的干巴巴的说理弊端。文章对现实层面的关注,针对性较强,具备较好的思辨意识。

黄绍文:内容19分+语言18分+发展18分=55分

点评:文章开篇用简洁的文字渲染了一幕幕典型而触目惊心的场景,而后直截了当地提出与其用简单粗暴的“惊心”方式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如采取“温馨”的方式进行提醒的观点。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排斥“惊心”的方式,而是在阐述其好处之余,将矛头指向其弊病,接着通过《欢乐树的朋友们》、山东菏泽市交警较为粗暴地宣传安全两个典型事例加以佐证,从而证明了“温馨”的必要性。文章语言流畅严谨;观点准确鲜明,富有思辨性。

吕贻晓:内容19分+语言20分+发展19分=58分

点评:这是一篇富有思辨性、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作者没有像大多数考生一样局限于论述“虚构漫画”和“真实图片”哪一种更适合校园安全宣传,而是跳出狭隘的圈子,指出两种形式各有利弊,这证明了作者的思辨性。本文沿着“起承转合”的脉络来论述,思路清晰,证明了文章的严谨性。

“触目惊心”更能敲响安全的警钟

凤栖文学社 金舒苒

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校园安全教育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触目惊心的安全教育效果会好得多。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一张张车祸照片,反映的是一桩桩血的教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必将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带着戏谑性的图片怎么能承载生命的重量?车祸的照片虽然残酷,但它们真实地反映出生命的珍贵,也只有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触动,才能敲响我们心中安全的警钟。

人们总说,如此触目惊心的照片怎么能够在大庭广众中放出?但我的回答是:“温柔一时,危险一世。”试问,如果在班会教育的PPT上、走廊的橱窗上,放的不是触目惊心的图片,而是温馨的漫画,你的目光会在上面停留多久?一秒,两秒,还是三秒?那些漫画看起来无关痛痒,学生又怎能对其有印象?在印度,烟盒上的图案是因吸烟造成严重疾病而濒临死亡的骷髅形象;在新加坡,烟盒上的图案是恐怖照片;在英国,烟盒上的图案是因吸烟而严重病变的人体器官……这些禁烟的宣传,因为力度大,所以人们才意识到了其中的严重性。人生历程本就残酷,我们又何必粉饰太平?

图片源于现实,我们只有将事实真实地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有代入感,也才能有更好的警醒作用。若我们只看那些温馨的漫画,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相信,这些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上演。当漫画不起作用时,我们或许只有经历过这种事情,才有可能吃一堑,长一智,到了那时候,灾难将会以更残酷的方式告知我们。

生命是有重量的,它不是儿戏与玩笑。让这些真实的图片敲响心中安全的警钟,我们才能时刻将安全意识铭记于心。生命只有一次,若此时仍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那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与不珍惜。

直接、真实的画面能让人一目了然并有所触动,它比委婉地表述更能让人们铭记在心。所以,“触目惊心”更能敲响安全的警钟。

【导师评分】

丁长缨:内容18分+语言18分+发展18分=54分

点评:作者具备良好的审题意识。该文开篇依据材料直入话题,不蔓不枝,明晰准确。论证过程思路清晰有条理。作者立足于“生命之重”这一基本认知,将触目惊心的安全宣传与这一认知紧密贴合,为触目惊心的安全宣传的必要性奠定合情合理的论证依据。

在表达上,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联系对照,同时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使文章语言不干瘪,有效传达出作者的主观意图。

黄绍文:内容18分+语言17分+发展16分=51分

点评:本文开篇简洁,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珍贵性等角度入手,提出了“‘触目惊心更能敲响安全的警钟”的观点,肯定了触目惊心的安全教育的效果,切入点小而准确,同时紧扣材料。文章语言流畅,引用、化用名言俗语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反问、排比引发读者思索,并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吕贻晓:内容18+语言18+发展19=55分

点评:这是一篇文体新颖、内容丰富的考场佳作。

考生没有写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而是大胆采用了主客对话体来论述,类似“如果有人问我”“试问”“我的回答是”等句多次出现,并贯穿要点,使文章有新鲜感。在论述“触目惊心的安全教育效果会好得多”这个中心论点时,作者不仅恰当引用、化用了名言俗语,而且列举了印度、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香烟上印制的残酷可怕的宣传图案,文章因此而充实饱满。

猜你喜欢
文学社温馨漫画
[文学社巡礼]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默深文学社
温馨提示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温馨提示
温馨的一家
芍药
二月文学社简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