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一起解读社会“阴暗面”

2016-11-01 01:56
家长 2016年9期
关键词:阴暗面家长老师

安 扬

如何与孩子一起解读社会“阴暗面”

安 扬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会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社会上一些阴暗、不良的事件,家长原本的目的是想引起孩子的警惕、重视,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安全意识,但有时会因为没有把握好一个适当的火候儿,无形中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与孩子一起解读社会“阴暗面”呢?

1.让孩子多方感受

让孩子知道社会有阴暗的一面并不会与“真善美”的教育产生矛盾和冲突,只告诉孩子这个社会美好的一面,那是不全面的,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发现这个社会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时,他(她)就会有被欺骗和受伤的感觉。孩子的理性分析能力虽然不强,但感受性很强,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观察,增强孩子的感受性。

2.给予正确浅显的解释

孩子向家长询问有关社会“阴暗面”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理睬,也不能刻意回避,更不能斥责孩子,切忌说得云山雾罩或者越扯越远,也不要说得过多、过深、过细,而是要就事论事,把社会“阴暗面”用科学合理的语言给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明白社会“阴暗面”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是洪水猛兽,不值得大惊小怪,要让孩子摆正心态,不要留下心理阴影。

3.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

解读社会“阴暗面”时要考虑孩子的性别和年龄,对上小学的孩子不宜过多渲染社会“阴暗面”,对于上初中的孩子,家长在解读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家长要告诉孩子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阴暗面”,教会孩子分辨是非善恶,学会保护自己,防止上当受骗。

4.对孩子进行迂回引导

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容易失之偏颇,家长对一些社会“阴暗面”的解释,孩子恐怕一时理解不了,家长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比如,孩子问:“这个人身为老师,怎么可以抄袭别人的论文呢?”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先进与落后。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潜心研究学问的。然后可以给孩子举出一些在学术领域取得成果的好老师的事迹,以此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老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家长同时要鼓励孩子:“你从小应该立志做一个德才兼备的班干部,热心为同学服务,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5.要把握好主流价值观

社会“阴暗面”毕竟是很少的,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和充满“正能量”的。家长要告诉孩子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暖、令感动的事,多讲一些充满爱心的真实事件,还可以讲一些报刊、网络、影视媒体上报导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家长要告诉孩子社会“阴暗面”终将受到舆论的谴责,正直的人应该选择远离并自觉抵制。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得到改变,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社会“阴暗面”会逐渐减少。

6.教育孩子去辩证思考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一些社会“阴暗面”往往不是以单一的面孔出现的,假象往往能欺骗人的眼睛。比如,家长可以举例说社会上的骗子表面上看起来是热心人,急你所急、想你所想,但其实是想诱你上钩,要教会孩子辩证的分析问题。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好与坏是相对的,“阴暗”与“阳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学会用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来看待社会问题。

7.通过多种方式予以指导

家长在跟孩子谈及社会“阴暗面”时,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说教,或者采用某种单纯的形式,而应该多种形式并举。比如,父母可以通过生活实践、图片、电视新闻、微电影等媒介和方式,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社会“阴暗面”有可能涉及孩子,告诉孩子应该如何避免和消除一些危险,甚至可以带孩子模拟一些情景,让孩子获得相应的知识,掌握一些应对的技巧。

综上所述,家长与孩子一起解读社会“阴暗面”时,应该引导孩子积极的认识社会现实,学会独立思考,最终树立安全意识、合理规避风险,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责编 李 君)

猜你喜欢
阴暗面家长老师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组织公民行为的阴暗面:组织公民行为引发的工作家庭冲突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宠物,大当家
寓言问答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