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淬火三十秋,笔精墨妙十二肖

2016-11-02 14:02唐雪元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象形书法文化

唐雪元

“太绝了,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写!”

“他写的是字也是画。字体造型奇异,超凡脱俗,意蕴深长,颇具情趣!”

近日,笔者在武警成都支队参加由四川省散文学会组织的书作画家进警营活动现场,看到青年官兵簇拥在一位身材偏瘦、一副文弱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周围,纷纷发出如此感叹和评价。

笔者也好奇挤上前仔细观看,只见一幅幅亦书亦画的十二生肖正在他的潇洒挥毫下灵动而出。

书者何人?象形书法家魏鹏飞是也!

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历来被誉为中国的文化瑰宝,这一地道的“国宝”被人们视为民族文化精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书坛新人不断涌现,佳作迭出,异彩纷呈。来自于甘肃庄浪县的书法家魏鹏飞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潜心书道、艺术精湛、影响较大的青年书法家,作品被海内外名家名士收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跻身于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行列。

书家传道有家承

1966年10月,魏先生出生于诗书世家。母亲一方是当地士绅家族,其舅舅是当地有名的花鸟画家,父亲是从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时就投身于当地基层工作的老乡镇干部,同时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近水识鱼性,傍山知鸟音。魏先生自幼受良好的文化熏陶,痴迷于诗书画。在采访中,他自豪地告诉笔者:“我们老家属古陇西成纪,文化底蕴深厚,相传上古伏羲、女娲就诞生在我们那里,在老家,无论是官商士农,家家都有挂字画的传统和习俗,并以家有读书人为荣。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最大期望就是能成为一个文化人,而我自己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或记者。”

魏先生说,自己从小酷爱书法,是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在他记忆中,每当村里有红白喜事,乡亲们总要恭恭敬敬地来请父亲“抱笔”帮忙,尤其是逢年过节写春联,那场景简直门庭若市。小小年纪的他,每当这时他的任务就是帮父亲研墨或是裁纸,每看到乡亲们为父亲写的春联发出称赞,他幼小的心龄也与日俱长地滋生一个念头: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长大后也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父亲见他喜爱,便悉心指导,为他找出家中收藏的名家字帖让他临摹,他尤为喜欢临《颜勤礼碑》,这也为他日后学习书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小学毕业那年暑假,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兰亭集序》让他临摹,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书圣王羲之龙飞凤舞的绝妙书法,不禁为之倾倒。父亲给他讲: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爱不释手,曾称赞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他那时学习书法条件有限,只能在旧书报纸上练习,一遍又一遍反复临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问及魏先生的书法第一次“登堂亮相”是什么时候,他记忆犹新地告诉笔者,那是他读初中时,春节前夕乡亲们请父亲写春联,由于人太多,父亲一时应接不暇。见此情景,他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说:“我给你们写吧!”

见乡亲们有些不放心,他又自信满满地说:“我要是写不好赔你红纸就是了!”

知子莫过父。父亲见状忙对乡亲们说:“难得我家小子有此勇气和信心,不瞒大家说,他也练字多年了,就请大家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吧!”

“我这一试就试出来了!当我拿着乡亲们为犒劳我而执意相送的糖果回家时,一向对我很严格的父亲第一次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并勉励我要不骄不躁,争取更大的进步!”说到这,魏先生一脸笑靥,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从前……

九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魏鹏飞先生的书法日渐呈现出其成熟面貌。这一时期随着他的书法作品数量的增加,书写技巧上的把握越来越娴熟,自己书法风格也渐趋形成。他的楷书自然地透出“颜体”浑厚雄壮的风格,而他的行草在运笔上应用了《兰亭序》中锋芒毕露连绵飞舞的书风,并通过聚散开合以及连带顾盼的技巧处理,对字形加以重新组织塑造,从而构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特别是他的行草书,用笔流畅洒脱,擒纵提按的转换自然,结字行草互用,在统一的体势特征中穿插着不同的姿态处理,因而在整体上形成豪迈恣肆而又富于虚实节奏的艺术效果。

从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兰州晨报》、《钱江晚报》、《成都商报》等媒体单位任记者、编辑,但不管身在何处,他都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并在进一步广取博收中,开始以理运法,以道观艺,历经30余年的潜心修为,如今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透视出古韵雅意,显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力。作家湘戈先生得其《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甚是欣喜。评曰:“观此作品如行云流水,横扫千里而外;果如滚滚长江,浪击残垣之际,酣畅痛快,实属精品。”又评曰:“此幅乃存风骨内柔,神明外朗,远追羲之,颇得其法。”横幅“见贤思齐”是其书法代表作品之一,此作品笔墨酣畅,厚重大气,透出颜体楷书的厚重古意。

创意之书十二肖

中国艺术早有书画同源,书画一家的说法,著名画家吴冠中晚年曾致力于“汉字试验田”,把汉字和所表达的形象融为一体,以期达到一种全新的美术效果,也为后继者指出一条艺术探索的方向。

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精华,也应随时代文化嬗变而不断创变。魏鹏飞先生在时代精神的激励下,致力于书法艺术道路的探索,努力寻找着书法创变的新的形式语言,以求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他把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诗句:“诗文书画有真诣,贵能深造求其通。”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不断思考与探索书法艺术的创变。近年来,魏先生的作品别具一格,尝试于传统书法之外,以亦书亦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象形书法,并把甲骨文、篆文和草、隶、行应用到象形书法中,让人耳目一新。魏先生多以人们熟悉的十二生肖为题,将水墨动物画技法与传统书法相结合,将“鼠的幽默、牛的勤劳、虎的勇猛、兔的机敏、龙的豪气、蛇的敏捷、马的奔放、羊的柔顺、猴的精明、鸡的快活、狗的忠义、猪的憨厚”等等动物生肖栩栩如生地染墨于纸上,把历史的沉淀和当代人们的喜好有机结合,大胆打通了书和画的分野,将汉字书法直接转化成意象表达,作品独具观赏性、趣味性、装饰性,让人们从朴拙自然的形象中领略到中国文字形象美和中国文化的博大深邃。

谈到为什么将十二生肖作为象形书法的创作,魏先生爽朗地笑了,他给记者讲起了一个“仓颉造字”的故事:传说当时黄帝要求仓颉创作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照你的意思去做。于是把这项任务交给仓颉。图和字怎么造呢?仓颉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仓颉正准备下山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入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嘛!

讲完这个故事,魏先生对记者介绍说,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还在使用的古老文字,我们都知道,最早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要学习书法、研究书法就离不开研究文字,因为文字是书法的载体,最早的文字就是通过书法传播,所以汉文字的发展衍变过程也就是书法的发展史。

“纵观中国书画的历史,书画大家们,除了他们的浩瀚气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作底蕴,所以,他们的画风返璞归真,简朴中见真实,真实中有简朴,取天地万物之精华,展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我在创作象形书法十二生肖的过程中,我始终认为,象形生肖书法给人一种亲切感,拉近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距离,能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创造了万物,同时也创造了艺术的美;看到了自然界给予人类的智慧和美感;看到了方块汉字、图形文字的无穷魅力。于是,我将水墨动物画技法与传统书法相结合,使象形生肖书法尽量地千姿百态,生动灵性。同时,十二生肖中的题字,也尽量用吉祥用语,诗句联句相配,使其诗书画印浑然一体。此外,十二生肖的象形书法从哲学的角度看为创意书法,从佛学的角度看为意念书法。因为十二生肖是神的座骑,和佛有缘,从宇宙角度看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书法可谓天书。通过象形生肖书法的一字多写、一字多形,一形多意可进行象形思维的锻炼和尝试,开拓人们创新思维的空间。真可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具象著名莫大乎日月。”魏先生这样诠解他的十二生肖象形书法创作的深意。

魏先生认为:“象形书法之美首先表现在形式美上,尤为可贵的是,它还能通过具体事物形象之美体现其深刻内涵,通过运用对立统一,均衡调和,参差变化等美学原理,来增强其艺术的感人魅力。”但是,写象形书法并不轻松,需要很长的一个孕育构思过程,需要研读大量的美术书法的资料,魏先生有时为写一个字,得反复试验,反复揣摩,力求获得每个字最精彩笔法,力求在得其惊奇而又有所变化,写的不满意得撕了重写,为一个字写坏十几张纸的事经常发生。他善于动脑筋思考,师古而不刻意模仿古人,沉迷于对书法艺术新思路的探索研究,坚持自出胸臆,另辟新径,个性张扬。书法作品的成败优劣,往往取决于作者的审美修养、艺术感悟和手上的笔墨功夫。也正是他具有这种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才使他的象形书法横涂竖抹总相宜;才使他的每一个创意都能借助炉火纯青的技法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空间。在作品《马》的创作中,他中锋、侧锋并用,或拧或擦、或徐或疾、或浓或淡、抑扬顿挫,得心应手,映带飞白,简练数笔一气呵成。提按、徐疾、精细、方圆、刚柔、曲直、虚实、枯润等这些对立矛盾,尽寓其中,达到了和谐统一。他以奔马构图,取斜势,左低右高,前实后虚,动感极强,极具立体效果,形同一匹骏马,对天嘶鸣。右下角留出空白,题写:“龙马精神”小款,整个作品浑然一体。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魏鹏飞先生对这句名言深有感悟,他的象形书法,不仅追求形象的完美,更注重气韵的灵动。他每每深思熟虑之后,缘笔疾书,或大笔写意,或精心描摹,或挥笔泼墨,或轻描谈写,字画同构,疏密有致,形神兼备,神采飞扬!书家只有在此亢奋状态下才能把自己的想象、冲动、情感表露无遗。有时魏先生为了调动自己情绪,往往借酒助兴,任意挥洒,横扫竖抹,飞龙走蛇,霸悍之气跃然纸上。笔者曾亲历魏先生作书现场,观之表情肃穆庄重,凝神着意,不紧不慢,信笔写来,成竹在胸,一气呵成,一幅《十二生肖象形书法长卷》立时完成,仔细端详,感觉字字传神,神采活现,不禁令人啧啧称赞。难怪这一佳作被人们视若墨宝,爱不释手。还有《悟》这幅作品,取草书“意”的夸张,大胆创意,既形似一个跪着祈愿的美女,以求获得如意平安;又像一道一僧两人正在辩道悟禅,整幅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传统文化薪火传

书乃心画,书如其人。美轮美奂的艺术不仅是技法成熟的表现,也是人的心灵气质的物化和个人道德完美的达成。魏鹏飞先生即是如此,作书与做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书法为心声的统一。在他的书斋里悬挂着“厚德载物”四个大字的横幅,这是他对自己人格的自勉,其实更是其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他为人谦和儒雅、平易可亲、坦荡率真、淡泊名利,热衷于公益事业,曾先后向汶川大地震,芦山大地震赈灾募捐拍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将获得拍款悉数捐出,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博得“爱心书法家”称号!

采访中,笔者和他交谈,感到非常轻松和惬意,一如读他的书法作品。谈到对文化艺术书画的追求及成果,魏先生坦率地以一言而概之:“我甘愿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魏先生表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书卷,值得我们细细考究。他强调,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的先辈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精粹。但是这些特有的中华文化精粹如今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正被我们渐渐忽视。虽然大家从小也在学习古文、学习汉字等等有关中国文化的东西,但是只是作为一种考试的知识来索取,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并没有汲取,也没有受到很好的文化传统的熏陶,固然这与我们的家庭背景有关,但是究其原因,还是中国大环境和现行教育制度的悲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遭受侵略、奴役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抗争的历史,是反思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文化的历史,这一切造成了批判传统文化、推崇西方文明的社会潮流,固然传统文化有糟粕的部分,但是不加选择的批判否定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做法,应该怎么对待呢?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也是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

魏先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得到很大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但是反观现实,中华民族虽然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只是悠久而已,中国文化没有成为国际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一个民族真正的崛起应该包括文化的崛起,甚至可以说更重要的更深层次的是文化的崛起。当今美国不仅仅在经济政治上是超级大国,而且它的文化也是享有霸权,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学作品、电影制品、科学观念等来自美国,它的价值观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思想对于人们安身立命,特别是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小到个人的生存,大到民族的崛起,重建民族文化都是非常迫切的。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独特性。一个人对于民族的认同也是依靠的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我们虽然接受了很多外来的思想和知识,但是我们说的是汉语,用的是汉字,过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孙中山先生曾经说:只要有中华之概念在心中者即是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对于那个国家的人来说,你始终是一个外族人,真正承认你的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十几亿的人才是你事业取得成功的坚强后盾。重建民族文化是艰难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但是必须把中华文化作为基础,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以此来适应中国的新情况,能够指导民族发展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说到这里,魏先生眉头紧锁。他说:“在现在这个多元、多维化的社会,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钻研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精粹的人已经不多了。历史文化精髓不能传承下去,对于我们的后辈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普及,书写与人们的生活已渐行渐远,重新唤起人们对汉字书写的热爱,这是我创作象形书法的初衷!”

从魏先生恳切的言辞中,笔者能够看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能看出他对祖辈们留下的文化精粹后继无人的惋惜。他深感忧虑地说:“文化必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家企业乃至独立个人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就是没有灵魂的空骨架”。

正基于此,魏先生把致力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追求。他创作的十二生肖等象形书法荣获首届杰出华人书法大赛金奖后,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证书》,作品入编《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选》等多部艺术宝典。

近年来,他频频受到邀请参加各地举办的文化艺术盛会,每次盛会上都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其作品、书法表演和他的象形字体一样,气势磅礴、运笔自如、才情并茂,不仅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仰慕,而且受到海外知名人士的喜爱:美国新墨西哥州财政部长、新墨西哥州大学安德森学院院长道格拉斯布朗先生在应邀出席亚洲财富论坛时,收藏了他书写的书法作品《龙腾虎跃》。中泰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著名海外华人领袖蔡义批先生曾慕名收藏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平乐·六盘山》。他的多幅作品被成都国学馆、茅台集团、四川汽车行业协会、城市名人酒店等不同业界收藏。

责任编辑/孙明星

猜你喜欢
象形书法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谁远谁近?
图解趣味象形字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