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73模式”推动课堂转型

2016-11-03 14:00王海云刘耿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情定位中学

王海云+刘耿

要实现课堂转型,学校和教师就要跳出“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的圈子,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具体说来,就是要明确好课堂、好教学、好教师、好学生的定位。

好课堂定位:好课堂是“学”堂,是师生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地进行生命探险的地方。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好教学定位:好的教学是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的教学,是指向未来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学,是由关注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的教学,是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以及动态生成的教学,是关注每个孩子以及孩子思维的教学。

好教师定位: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相反;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好学生定位:会提问、会自学、会思考、重效率、敢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有收获。

观念明确了,如何落实是关键。2010年10月,我校派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进行学习,回来后启动了“三段七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开始课堂教学变革。经过一系列的听课、评课、座谈、听取建议,学校最终把构建的“三段”“七环节”和“三次学情调查”的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373课堂教学模式”。

“373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阶段和“提纲导学、课前学习—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自学互助、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质疑拓展—当堂检测、回归目标—归纳总结、整理学案—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七个基本环节。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在三个阶段都各有一次学情调查,充分利用课堂学情资源,针对问题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二次备课,增强教学的有效性。“373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给学生课堂上充分展示、交流、质疑、点评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到锻炼。

2012年3月,我们组织开展了“373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活动,引导我校教师把握“373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精髓,用它来重建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9月,我们在全校6个年级72个教学班全面推开实施。实施三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基本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标。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解放了学生的感官与思维,给了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静思默想,在探究学习中学会质疑解惑,在小组学习中学会整理重建,从而养成自主发展的习惯,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基本改变了课堂“教”和“学”的行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课堂上讲得少了,站在前面的时间少了,解决突发问题多了,课堂生成多了。学生学习方式也同时发生了改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得到综合运用,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

基本实现了课堂转型。我校的课堂生态基本实现了“师本课堂”到“生本课堂”的转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和主角,从台下走到了台上,教师则由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的“对不对、是不是”的发问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多了;教师高兴了,学生快乐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学情定位中学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难与易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