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一曲语文教育的“信天游”

2016-11-03 08:15马红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天游榆林市海东

马红芳

陕西省榆林市,又名“驼城”,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是陕西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前不久,我们“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一行人走访了榆林市几个区县的中小学,与当地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下是当地几位校长和教师的心声:

我熟悉羊群,若没有头羊的带领,任你怎么打怎么赶,羊群都不会动,动也是乱跑,一会儿又挤成一团不走了。头羊一动,羊群就跟着走,头羊能跑多快,羊群就能跑多快。

——校长感言之一

我就在这山沟里行走,为着理想得以闪亮。 ——校长感言之二

黄土地上最常见的是兰花花,一朵很不起眼,但一大片开起来却非常美丽。

——校长感言之三

“语文主题学习”是最近几年的语文教改中我最喜欢并认可的,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她给孩子们的不再是语文教材中的一朵一朵的花,而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尽情地吮吸不同的芳香。

——榆林一小张晓飞老师

女儿上初中以后特别爱看书。她说老师上课的方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有时候一节课学好几篇文章,很有趣。孩子虽然很少看课本,但成绩并没有退步。她一有时间就看书,变化很大,待人接物懂事大方了,组织能力也提高了。

——横山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郭耀银的妈妈

一、在米脂县北街小学

“山外热闹非凡,山这边,我一个人寂寞地唱着信天游,信马由缰……”这是米脂县北街小学校长高海东对自己从事教育的诗意描述。从教几十年,其间有许多同学转行做了行政或经商或其他,他也有过许多机会,但他哪里都没有去,始终守着学校:“我喜欢教育,我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办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米脂县北街小学紧邻李自成行宫。2013年5月,高海东带着三名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潍坊参加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组织的“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感受到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魅力。于是,在当年李闯王决心改变历史的地方,高海东开始了语文教育的改革。

真的开始做实验时,高海东和教师们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多读书,该怎么读?如何与课标结合?如何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如何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大家都有些迷茫。但他想:多读点好书总不是坏事,先开始做吧!

“这两年,我们真是饥不择食,哪里有‘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我们就会追踪到哪里学习。”高海东微笑着说。教师们热火朝天地摸索着,每看到一点、想到一点,就实践一点,不怕失败。在年底全县统考的时候,北街小学两个实验年级中三个班成绩位列全县前三名,用事实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这一教改成果也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14年,米脂县教育局李富民局长亲自带队,组织县教研室教研员和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领导与部分语文骨干教师赴榆林八中观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准备在全县推广。

二、在榆林市第八中学

榆林市第八中学是榆林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爱读书,语言表达能力差,尤其怕写作文,勉强写出的作文语病、错别字多,缺乏真情实感,更别提语言鉴赏能力了。“如果我们单纯用教材,就束缚住教师,限制了学生,语文教育就难有希望。”孙文明校长说。他意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阅读训练是一条必经之路。

2013年12月,榆林八中的教师去山东诸城参加了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有了专家的理论指导和成熟课例的引导,他们回到学校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始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这以后,榆林八中的孩子们渐渐喜欢上语文课了。孩子们或在图书室中痴迷阅读,或在欢歌笑语中分享阅读收获,在课堂上也勇于表现自我,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位家长体会很深,说:“孩子确实变了,回家不再盯着电视,而是拿起书本,有时还催着我给他买书。”孙文明校长亲自批改三个年级近百篇学生作文,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孩子们通过大量阅读,充分占有了材料,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终于有话可说、会说了。

孙文明校长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培养了孩子,解放了老师,提升了学校,打动了家长,感动了社会。这种真实的阅读,让人胸有目标、心有所向,让人坦然从容、快乐幸福。在实验的路上,保护兴趣,培养习惯,减负增效,这是榆林八中永远不变的追求。”

三、在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

清平乐·红石峡

摩崖石刻,道尽生平意。豪气写尽天下事,壮观有谁堪比?东有金石梵刻,西有真草隶篆。雄关冲霄侧立,榆溪势如长虹。

这是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王金阳的“大作”。他还写了许多散文、诗词,这些作品大气、生动,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是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

同样是六年级,乔迟同学读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后,写了《中国人,中国心》一文。这个爱思考的小姑娘分析了老舍作品中的一系列人物,探讨了中国人的本性,也展示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和爱国情感。

在三年级李娜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熟练地使用着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文章进行梳理。他们先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对话,共同解决疑问。孩子们落落大方,积极思考,不断追问,逻辑严密。

杨江瑞老师撰写了文章《我会一直走在这条最美的路上》,把自己的“语文主题学习”之旅归纳为排斥、应付、投入、全力推动、且行且思五个阶段。她说,实验开始时,自己并没有从内心接受新的理念,质疑颇多,然而真的沉下心来进行教改后,才慢慢意识到阅读对人的重要性。如今,杨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一同阅读,一同思考,师生关系也比从前融洽许多。

在走访榆林市的日子里,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校长和教师们对语文教学改革和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热情和期盼。

读书,让老师们厚重,让孩子们灵动,让学校生机勃勃。阅读,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多少年来,看似简单的事却鲜有人能真正地落实!如今在榆林,阅读在课堂上真正地落实了下来。这些普普通通的教师和校长们,为了黄土地上的娃娃,不遗余力地追寻教育的真谛,在回归教育原点的路上辛勤跋涉,以朴实的理念、坚毅的性格唱响了一曲语文教育的“信天游”。

(本栏责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信天游榆林市海东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叶锐仙作品
咏退休族
危难时刻显忠诚
再也没有人像你那么爱我
信天游仍然是灵魂的有效方式
写给吼信天游的汉子